鄔智高,鄭琪,貝偉浩,陳福北
(1.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廣西南寧 530001;2.南寧市第三中學,廣西南寧 530021)
幾年來,中國經濟、科技快速發展,登月工程、高速鐵路及橋梁工程、T1000 碳纖維、 航發單晶高溫葉片、量子技術、集成電路高端裝備;北斗衛星導航、連續長時開采可燃冰、人工智能、運20、超高音速導彈等軍事、科技井噴,在實現低端市場逐步替換國外產品的同時,在高技術裝備上也擊碎了西方國家利用壟斷技術榨取高額壟斷利潤的企圖,極大地增強了中華民族的自信與自尊。
但不可否認,我國這些經濟、軍事、科技上的活動,大部分都是西方發明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或應用;如高鐵技術來自法國、德國和日本;碳纖維的發明者是美國、法國;納米芯片技術來自荷蘭;移動支付依賴的二維碼技術來自日本;C919 單通道飛機技術是波音、空客在幾十年前推出的產品……
再以化工行業為例: 我國的化工發展表現為以下幾點特征[1]:
(1)我國的化工行業產品齊全,生產總值大,設備相對落后,在新產品和高精尖產品上未形成核心競爭力。(2) 部分化工生產企業不重視能耗和環境污染問題,處理“三廢”沉重的成本高昂。(3)目前國內生產的化工新材料主要是低端產品,而中高端產品主要依靠進口。
想在化工行業上取得“超越”的發展,僅依靠增加簡單勞動力、資金資源,依靠簡單逆向模仿,只能獲得一般利潤的回報,逃脫不了近億件襯衫換一架波音飛機的命運。化工行業核心競爭力的快速提高還要依靠科技、經濟的發展產生的價格溢出產生“超額”增長的利潤。將化工自主研發創新作為國家的核心戰略不斷推進,轉變低增長的模式,樹立高增長的發展觀,才能解決普遍關注的收入、腐敗、國民自豪感等諸多社會問題,促進社會的全面發展。
因此,正確認識化工行業創新的多重屬性,才能更寬容地理解和支持化工創新活動,進而自覺地投身創新活動,達到提高化工行業及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實現國家民族科技、經濟騰飛的夢想的目的。
創新的價值主要在于其在原有資源的基礎上實現效率倍增的效果,在于打破舊的、常規的束縛,是先破后立,大破大立的過程。由于舊的、常規的束縛,影響創新活動的因素的多樣性、復雜性和不確定性,使創新活動面臨多種可能,因此創新進程中的每一步均是有目的的、 以破壞舊有體系為代價、 有選擇性地嘗試的產物,對未知結果的嘗試就會有成功或失敗的風險,嘗試一次就是冒險一次,多一次嘗試就多一次冒險[2],創新的過程就是不斷冒險的過程,“冒險” 屬性是創新的基本屬性。
人們往往喜歡創新的成果,但對創新過程的冒險屬性缺乏理性認識而忽視其冒險屬性,直至有意無意地阻礙了創新活動。創新作為一種“冒險”過程,具有以下特征。
不可期性是創新的冒險屬性的基本特征。在創新活動的起始階段—創意產生的階段,在創意產生之前,任憑日夜苦思、掉盡白發也想不出解決辦法,但在偶然因素的刺激下“靈機一動,計上心來”創意就產生了。如一個人一輩子平均洗一萬多次澡就只覺得清爽而已,但阿基米德偶然洗的一次澡就讓他領悟浮力定律,凱庫勒看到蛇如同“醍醐灌頂”就想出了苯的式等等,由此可知創意的產生沒有固定的規律。還有很多因素影響創意的產生,如時間的充欲程度、人們的安全感和自豪感、人力、物力的投入程度、跨界知識或跨界人才的介入等。正如陸游的詩“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一樣。所以,化工行業的創新不能按照既定計劃去實現,我們能做的和要做的,就是盡量滿足科研人員的生活和科研條件,讓他們安心做研究。
創新是要推翻、跨越一系列的舊技術、舊制度的束縛求得新發展的過程; 創新活動特別是化工創新要解決生產到市場的問題。如碳纖維T1000 的技術攻關人員根據用戶的需求制定研究計劃,有步驟有計劃地解決碳纖維T1000 生產到市場的一等系列問題。但解決這些問題并非一蹴而就,可能要經過無數次的設計與改進試驗,一次設計試驗也許沒達到設計要求,但會更接近目標或發現問題,再經過重新設計試驗生產的多次重復,才可能生產出符合客戶要求的產品。每一次修改設計、試驗生產的過程都是一次嘗試,都包含失敗的風險。在嘗試的層面上去理解創新,創新工作要有接受不成功及失敗的計劃和準備[2]。
革新性是創新冒險屬性的核心特征。創新是高難度的工作。首先,創新是從創意開始的,而創意就來自于服務對象或用戶對產品或服務的不滿。創新的使命就是要破除相關的舊的產品、技術、工藝、組織、管理、制度的限制,使其達到或無限接近目標的滿意程度。
其次,從精神層面看,創新體現的是人類不止探索地求變、追求突破和完美,掙脫、超越現有的桎梏,體現“登泰山絕頂,一覽眾山小”的精神,是個體、團體、國家及人類社會保持向前發展的動力源泉。
再者,宗教、文化、傳統、習俗等非正式制度對創新的束縛作用是巨大的,歷史上漫長的封建統治對新思想的壓制如“文字獄、焚書坑儒”等使知識分子潛心故紙堆中,不敢創新思考;孔子的“樂天知命”,儒學的“中庸” 和“長幼有序”,“出頭的椽子先爛”“槍打出頭鳥”“難得糊涂”“好漢不吃眼前虧”等觀點也阻礙創新思想的形成。
最后,“舊”的東西都有其明顯的或潛在的、固定的既得利益者,學術思想的分歧和既得利益者利益直接或間接受損后催生的“壓制”和“扼殺”措施是產生創新阻力的根本原因。事實證明,創新要成功實現,創新人員或創新團體在挑戰和跨越現有的技術、學術權威外,還要破除“舊”的一切及其既得利益者已形成或設置的重重障礙,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如商鞅變法、王安石變法、戊戌變法,“商鞅”和“戊戌六君子”等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其難度是常規性、事務性工作無法比擬的。
既然創新是在原有資源的基礎上通過打破舊的、常規的機制、生產方式、機械的束縛,是大破大立、先破后立的過程,是以破壞舊的、常規的機制、生產方式、機械的束縛為代價的。如2018年“雙11”,是中國的“雙11”第10年,以天貓交易額達到2135 億元,京東銷售額超過1598 億元收官,說明電商在中國得到了蓬勃的發展,但在電商銷售額及快遞小哥收入增長的背后,肯定有超市等實體店的人群寂寥為背景;在“滴滴”“共享單車”等行業蓬勃發展的背后,肯定有傳統的出行方式如出租車的“憂慮”;在高鐵公路里程增加的同時,肯定有航空業迫競爭壓力下的降價銷售。在手機二維碼即時支付大行其道時,對傳統銀行的壓力是明顯的。
當“5G”時代來臨的時候,對“3G、4G”網絡系統、相應手機的生產線的淘汰會跟隨而來……在新的生產方式和機制產生的時候,高效率的生產方式及其產品肯定會受到市場的歡迎并迅速占領市場,必定會摧毀舊的、落后的生產方式及機制,會帶來市場的變革……
而前瞻性的技術,如量子通信如果實現,現存所有的通信設備和相應企業及其生產線全部都要淘汰。如果無人駕駛技術成熟,那么運輸行業可能要重新洗牌,駕駛員這個行業失業率要大大提高。
在這點上,創新如何推動社會進步和維護就業的平衡是必須要面對的問題。所以,舊的生產方式及企業肯定會維護舊的機制及產品,會阻礙創新。
冒險屬性作為創新的基本屬性,其對化工行業創新的影響是巨大的,任何忽視創新的冒險屬性的觀念均會給化工行業創新活動增添新的困難或成為阻礙創新的人。創新的冒險屬性決定了化工行業的教育、經濟、文化、知識產權政策和制度必須與創新的要求相一致,以實現創新的價值。
(1)發展化工的創新教育是化工技術創新的根本。創新的問題歸根結底是教育的問題,阻礙創新的種種力量最終要依靠創新活動來逐一解決。現代列強各國的發展史告訴我們,創新是列強之所以強大的根本原因,而創新歸根究底來自教育[3]。
傳統教育是習慣于讓學生尋求唯一正確的,而不是尋找可能存在的多種答案的可能性,是以統一的標準、要求,統一的教學內容、教育方式和方法,進行著批量生產,塑造著統一思維的人才,是“求同”教育,體現”求同精神”。
此種教育制度下,培養的人才“守成有余,創新不足”,勝在培養低級勞動者,與培養具有創新——個性張揚的目標是相悖的。
創新是在同一條件下求“異”的過程。在這一根本點上,傳統教育與創新的要求是矛盾的。傳統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阻礙創新的。
張香蘭[2]認為冒險屬性是教育的基本屬性,傳統教育在提高機械和反復活動的技能水平上,也就是提高低級能力上比較成功; 而在提高和發展人類特有的等高級品質上不那么成功,教育的冒險屬性的嘗試性要求強調教育管理部門引導教育冒險的行為或確定冒險作為教育的基本方針的職能。
教育就是作為“合作者”的教師“盡量”提供條件,讓每一個生命充分利用這些條件,嘗試著去做任何他想做的事,并且在嘗試過程中重視“求異”在教育中的作用,充分發揮個體的洞察力和創造性,才能使教育從預設走向自然生成,從控制走向冒險,從僵化走向創新,從而得到“創新的最終結果”。教育的冒險,是培養創造性思維和獨特性思維的教育,是創新的根本[2]。
培養創新人才,改善經濟、社會、文化、價值觀等創新環境條件,歸根結底依靠創新教育。
具體到化工課程中,需要改變和縮減知識傳承為主的教育模式,減少驗證性的“實驗”,在教學計劃上多安排結果未設定的“探究性試驗”[3],讓學生體驗嘗試性的結果,不追求統一的,預設了答案的實驗。
(2)引導科學的文化、價值觀,制定有利于化工創新的政策和制度。社會的文化、價值觀和國家的政策和制度對經濟、 科技活動的促進和制約作用是巨大的,對基本屬性是冒險的創新活動尤為明顯。因此,引導整個社會樹立科學的文化、價值觀,制定促進科技創新的政策和制度就成為當務之急。
(3)制定新的國家教育方針計劃,減少“求同”教育,增加“求異”教育,明確創新教育作為教育的基本國策。
(4)制定傾向創新的經濟、企業組織、市場、物資調撥、管理、人力資源、產業、財稅、國際貿易和投資等政策、制度,最重要的是加大“公開執行”這些政策和制度的力度,保護創新活動的順利進行。國內市場上自主創新的技術如量子通信技術、TD-SCDMA、AVS、CMMB、WAPI、數字地面電視等中國標準,其相應企業無一非常成功,有證據表明: 高新企業的發展并不是缺少市場、人才和技術、資本和政策。對創新來說,給錢和政策并不能解決問題,而是要解決高新企業發展中產業進程不明朗、標準制定不公開透明、利益分配部門化和關系化、潛規則盛行等現象。
(5)引導輿論導向,反對安于現狀、按”套路”應對問題。支持積極進取、崇尚自我,勇于表現個性自我,勇于開拓和標新立異——美團創始人王興曾說: 多數人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其實,真正的思考,就是把更多的時間花在實事上,多思考問題的本質。
鼓勵冒險和冒尖、推崇個人成就的社會輿論。在列強發展的歷史上,對列強的發展起到重大作用的人如:發現澳洲的庫克船長、第一次環球航行的麥哲倫、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飛機的發明者萊特兄弟、特斯拉CEO馬斯克說:那些想走捷徑的人,最后都走了彎路;喬布斯曾說過:“成功沒有捷徑,你必須把卓越轉變成身上的一個特質。最大限度地發揮你的天賦、才能、技巧,才能把其他人甩在后面。”……正是這些在相應領域建起摩天大樓的巨子對國家、 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偉大的貢獻,他們之所以成功正是因為他們自信,不滿足于現成解決問題的途徑,不愿意重復固有的思路和方法,也不愿依賴別人的思考經驗和方式,敢于向“套路”挑戰,才有世人矚目的成就。
正如滴滴創始人程維所說: 這個世界不斷在被有志向、獨立思考、敢想敢干的年輕人推動著。年輕時,要選難走的路,因為那是向上的路,讓明天的你和今天的你更不一樣的路。
(6)制定國家探險如探月、深海探險計劃、深空探險計劃,執行國家探險計劃;扶持、推廣有冒險性質的體育運動和探險活動,如登山、攀巖、跳傘、野營、蹦極、滑板、跳傘、洞穴探險、深海探險、極地探險等,號召向常規挑戰、向命運挑戰、向生命的極限挑戰,從運動和生活中培養冒險習慣和冒險精神。近年來,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和國家綜合國力的強盛,我國在發展冒險性質的體育運動和國家科學、 地理探險活動中已經取得長足進步,有力地促進了探險精神的培養。
創新的冒險屬性決定了創新活動是高投入、 高風險、也必須有高回報的活動。知識產權制度明晰到具體責任人后,個人責任更加明確,誰可以獵取報酬,誰必須承擔失敗的責任都規定到位。
具有“求異”精神的創新人才,更在乎“真”和“實”,他們是拒絕“套路”和“潛規則”的人,明晰的知識產權制度會激勵個體尤其是人才發揮創新積極性的重要制度。
時下市場上泛濫的山寨手機、電視、盜版軟件、書籍、音像制品,貼牌生產的電子產品能快速解決群眾對高科技產品的需求,能使相關企業在短時間內獲得發展壯大,但由于關鍵軟件和核心芯片掌握在外企手中,導致企業發展后勁不足,最終這些企業終如曇花一現,如不擁有核心技術的中興、福建晉華被美國制裁事件,深刻反映了沒有核心技術,發展甚至于連生存都受制于人的事實。現有法律有重視公權、不重視私有財產的保護;重視物權,忽視知識產權的現象。唯有保護好知識產權,保護專利權,才能夠激發“求異”精神的創新人才。
理解創新的冒險屬性,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創新對國家、社會、個人發展的重大意義,從而促進各方面主動支持和參與創新活動,制造各行業包括化工在文化、經濟、科技的“超額”增長利潤,為促進國家、社會的快速發展提供“強心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