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琦
(婁底職業技術學院,湖南婁底 417000)
習近平同志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深厚的情感和高度的認同。習近平指出:“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最核心的內容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1]。”“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于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2]。”“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3]?!?/p>
習近平同志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包含著許多為人類所共同遵循的普遍性的生存智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規范,不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價值[4]?!薄袄献?、孔子、墨子、孟子、莊子等中國諸子百家學說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義[5]?!?/p>
“君子人格”是以儒家思想文化為代表的傳統文化思想的一個重要命題和核心體現,蘊含著大量的優秀文化精髓。它包含著忠君愛國、孝老撫幼、修身內省等處世原則,獨立自主、忠信博愛等人格內涵,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等精神特質以及“仁、義、禮、智、信”的價值訴求。
習近平同志強調,要把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提煉出來、 展示出來,把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提煉出來、展示出來[6]。習近平同志在山東曲阜考察期間指出: 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要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立場,堅持古為今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因勢利導,深化研究,使其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發揮積極作用[7]。同時強調:要講清楚傳統文化的獨特性、講清楚傳統文化的連續性、講清楚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講清楚傳統文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關系。
君子這一概念最早出現于西周時期,其最初含義是泛指西周時期貴族統治者階層,是貴族男子的通稱,概念相對立的就是勞動者階層(小人),具有鮮明的階層性。西周末年,社會發生重大變革,貴族君子趨于沒落,君子稱號的原有內涵開始喪失,君子這一概念也從單純的身份象征束縛中解放出來,逐漸發展成為擁有獨特人格特質的人群稱謂?!熬尤烁瘛崩硐胧且钥酌蠟榇淼乃枷爰彝瞥?、倡導、踐行的人格理想,歷史長河中孔子、孟子、嵇康、陶淵明、周敦頤、朱熹、王陽明、文天祥、王夫之、康有為、譚嗣同等無數仁人志士用自己的言行甚至生命給予了理想呼應。
進入社會主義新時代,“君子人格”、君子文化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文化軟實力的靈魂所在,也是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要內容。“君子人格”、君子文化所倡導的家國一體、愛國情懷、精忠愛國、忠孝相通、浩然正氣、民族大義演化成核心價值觀中愛國愛民族的理想信念; 它所倡導的修德、好學成為核心價值觀中敬業精神的最好詮釋;它講求誠信立身、誠信立業、言而有信、不論貧富、堅持誠信成為新時期的誠信原則;它倡導的與人為善、謙虛禮讓、助人為樂、推己及人、立己達人、見義勇為也是新時期友善準則的重要內容。我們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做好君子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對接、互鑒和貫通;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和引領,以核心價值觀為歸依,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方法,堅持實踐觀點,堅持問題導向,提煉新的富有時代特征的君子文化內涵,注重正確的文化導向,注重優秀文化傳承與先進的革命文化的滲透融接;學會結合新媒體,做到全程、全面、全線、全效應用現代新技術手段,大力弘揚新的君子文化。
習近平同志提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平、文明素養,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強調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當代中國文化相適應、 同現代社會相協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
那么如何創新與應用呢? 一是要研究傳統文化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的新使命,回答新問題,即要“創新篇”。習近平指出,要“努力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之與現實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務以文化人的時代任務”。要鑒古知今,從歷史中尋找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的源頭、力量、脈絡,更要古為今用,讓優秀的傳統文化擔當時代使命,回答時代問題,在新的時期、新的形勢下服務于國家文化建設事業,服務于國家體制建設、社會治理,服務于國家改革、發展、穩定、開放、環保、經濟建設等各項有關國計民生的建設事業,研究新時代新的國際國內環境背景下出現的新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探索應對之策。君子文化提出了君子的兩項基本要求:修身和安人,回答了“精神生命與物質生命的關系”“個體與群體的關系”兩個基本問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法治建設、政府管理、社會治理、環境保護、公序良俗等方面的建設都涉及了這兩個基本問題,將新的時代命題納入君子文化范疇,開拓納新,讓傳統與現代對話融合,比如在學校教育中將“成人之道”與“成人之路”結合起來,打造一條貫穿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最終實現立德樹人目標的學習之路,讓全社會尊君子、學君子、做君子,樹君子之風,行君子之道,就是一種很好的探索。
二是要注重傳統文化在社會生活、 實踐活動中的“落地”,即要“接地氣”。習近平同志指出:“一種價值觀要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融入社會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要注意把我們所提倡的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p>
對此,習近平同志指出要“不斷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培育時代新風”,“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規范,培育知榮辱、講正氣、做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綜合起來,就是要積極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每個人知曉、敬畏、遵循、守護愛國情懷、社會公德、個人道德,做新時代的君子;不斷教育、宣傳、推動、引導全社會達成共識,形成良好風尚,凝鑄根植于優秀傳統文化及先進革命文化及科學理論的共同行為準則和價值目標;從日常生活,從細小處、細節上遵行、實踐,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結合起來,從個人做起,從每一個環節抓起,形成社會合力,全面實現個人發展、社會進步、國家振興、民族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