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鵬
(四川文化產業職業學院,四川成都 610213)
作為文化產業發展的高端形態,它起源于英國,是以深厚的文化底蘊為基礎,通過創作、創新、創造等手段,將文化元素融入市場商品活動中,以滿足消費者不同文化需求,實現文化價值商品化的新產業形態。
1.2.1 文化創意產業占GDP 比重逐年提高
在約翰·霍金斯的《創意經濟》中指出,全世界所產生經濟價值大約是每天220 億美元,并以5%的速度遞增。美國文化創意產業占本國GDP 的5.24%,直接創造就業800 萬個,日本、韓國、新加坡和中國香港地區的創意產業占本國GDP 的比例都超過了5%。并且都把文化創意產業作為國家經濟發展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十八大報告提出,到2020年要把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其產業價值由2012年的18071 億元增加到2016年的3 萬億元,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占GDP 比值由3.5%%提高到4%,對GDP 增量年均貢獻比例為6.0%,對推動新形勢下經濟的轉型升級和國民經濟保持高速增長發揮的作用越來越明顯。
1.2.2 文化創意產業的地位日益凸顯
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隨著文化體制改革走向成熟,文化創意產業隨著文化經濟政策調整而逐步邁向優化。我國文化產業的概念是在2000年提出,2012年國家正式確立了“文化強國”的發展戰略目標,進一步深化了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內涵,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由此進入快速發展的軌道,其經濟地位得到進一步的彰顯。
1.2.3 文化創意市場消費潛力巨大
2018年我國國民生產總值(GDP) 突破90 萬億元,人均GDP 接近1 萬億美元,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鄉居民消費繼續升級提質。文化消費占比居民消費的比重繼續增加,而作為人口大國,滿足近14 億國民多元化文化消費需求,文化創意產業有巨大的市場發展空間。
民族與民族之間存在不同的民族特點,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多是通過民族特有的語言、行為方式等形式,通過舉行各種慶典活動和禮儀性活動,表達和傳遞該民族或者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它是在民族歷史發展長河中形成的特有的具有歷史傳承的手工藝術技能。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遞給世人是一個民族和地區在歷史發展中形成的特有的文化信息,具有世世代代傳承的必要,正因如此,非物質文化遺產就具有了“活性”也稱為“活遺產”。
通過口頭語言的形式將非物質文化在民族內部傳播、演繹和發展,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主要的表現。人們通過口頭形式世世代代相傳和演繹已有的口頭傳說、表演藝術、社會禮儀、對大自然和宇宙的認知及傳統的手工藝技能,同時又隨著歷史的演進,被無數的傳承人不斷琢磨與改進,不斷豐富其文化內涵。
我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文化遺產數量多,世界級文化遺產數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是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觀念滯后,資金技術缺乏,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缺乏正確的開發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注重傳承與保護,而文化創意產業重在文化的創新,在做好傳承保護的前提下,對非物質遺產加以合理利用,將其文化內涵轉化為經濟價值,既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一個重要方面,同時又能從文化創意角度去發展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使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內在的文化價值得到真正的發掘和體現,而非物質文化遺產也能為文化產業提供堅實的文化基礎,二者的融合發展,在保持非物質文化遺產本身的特性,體現其文化內涵,實現市場和文化的有效結合不僅能夠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也是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文化創意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綿竹年畫在與文化創意產業融合發展使得綿竹年畫煥發生機,實現綿竹年畫產業創新發展的必然選擇。
SWOT 分析方法,是美國舊金山大學教授韋客里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主要用來分析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戰略和競爭策略的一種態勢分析工具,也廣泛運用于產業和行業的分析。
4.1.1 歷史悠久,區域知名度高
綿竹年畫始于宋代盛于明清,發展至今已有1 000多年歷史。綿竹年畫2006年,被文化部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作為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被全世界50 多家博物館和數以萬計的專家、學者等收藏,并先后赴美國、法國、英國等30 多個國家和地區展出。其知名度為其市場空間的拓展提供了發展基礎和空間。
4.1.2 擁有完整的產業體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要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對管黨治黨的總體效應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從系統化視角深入探索執政黨建設的科學規律,全面總結管黨治黨的成功做法和新鮮經驗,以系統視角和系統思維科學謀劃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的基本方略,把全面從嚴治黨的思路舉措搞得更加科學、更加嚴密、更加有效。
在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綿竹通過打造年畫新村、新建年畫博物館、舉辦中國年畫節、開發年畫旅游產品、構建綿竹年畫產業園等形式,已經初步形成了集消費、旅游、體驗等為一體的綿竹年畫文化產業鏈。目前,綿竹年畫產業發展至今具有代表性商家達到35家,有數十類500 多個種產品,其行業產值在2018年已達到了8 000 萬元,直接或間接帶動就業1 500 余人。
4.1.3 政府重視,產業發展環境良好
綿竹政府對綿竹年畫產業執行事業單位財務會計管理制度,實行專款專用,大力發展綿竹年畫產業。由政府主導并積極推動文化產業跨行業、跨地區發展,注重年畫文化產業發展的系統性、完整性,為年畫產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使其綜合競爭力不斷提高。
4.2.1 產業定位不清晰,產品創意不足
目前年畫產業雖然已經建立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和比較規范的市場秩序,但是地方政府的產業定位不夠清晰,仍然走非遺與旅游觀光相結合的老路子。而作為產業基礎的年畫其傳統題材已經不能滿足現代人民生活審美需求,缺乏運用年畫技藝彰顯時代背景和文化的創意產品。
4.2.2 年畫產業創意人才缺乏
目前綿竹年畫所用的印版大都是從明清、 近代流傳下來的造型,現在老藝人進行自主創新的新樣式非常少,長期以來很多藝人只會上色而不會開發新的年畫造型,這使得年畫制作成了一門手藝活,如何將手藝活變為手藝品是年畫產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而缺乏創新人才不足是困擾其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4.3.1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給年畫產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黨的十九大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科學論斷,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歷史任務,在我國“三農”發展進程中具有劃時代的里程碑意義。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制度,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工程。加強規劃引導、典型示范,打造一批特色文化產業鄉鎮、文化產業特色村和文化產業群。這些國家層面的宏觀規劃都給鄉村文化產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發展機會,也給年畫與文化創意產業的融合帶來巨大的發展空間。積極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與市場需求有效對接,促進非物業文化遺產與其他產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正是鄉村文化產業大繁榮大發展的具體體現。
4.3.2 成德綿同城化戰略實施,文化產業一體化格局形成
以成都為中心的成德綿同城化戰略的實施、 成綿樂城際鐵路的開通,德陽進入半小時經濟圈,年畫產業園區有望成為成都經濟區成德旅游合作區,使得綿竹年畫產業有望突破區域產業限制,逐步形成主題互補、功能互補、產品互補的旅游產業區格局。
4.4.1 外來文化的威脅仍然存在
隨著成德綿城市經濟區的建設步伐的加快,一些外來文化尤其是城市現代文化進入綿竹當地給當地帶來新的文化內容,形成多元化文化格局的同時,也給當地本土文化帶來沖擊、替代的威脅,特別是一些外來都市文化成為更多年輕人接受的主流文化,容易使綿竹年畫文化已有的鄉土氣息和民俗風情逐漸被淡化。
4.4.2 產業市場競爭力弱
綿竹年畫是地域性民俗文化的代表,作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歷史內涵和藝術形態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在文化價值轉變市場價值的過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監管制度,導致市場存在很多相關產品的仿品較多。德陽市2018年開啟立法保護綿竹年畫及相關產業的知識產權的保護,以此來明確各級政府的職責,讓區域內優秀傳統文化得到有效保護。同時也為產業發展確立標準,為綿竹年畫產業有序、規范發展提供法律依據。但是綿竹年畫由于長期收地域文化及市場輻射范圍小的影響,其產業市場認知度認知不高,引入社會資本計入年畫產業的時間段,很多產業還處于初期的摸索階段,相關產業市場挖掘不夠深入,在未來城市一體化進程中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明顯不足。
(1)進一步強化政府市場主導力量,完善產業配套政策。
(2)進一步加強市場規范化管理,拓展市場空間加快創新步伐。
(3)加快創新步伐,開發更多的非遺衍生品。
(4)加強創意人才的教育與培訓,提高產業從業人員素質。
(5)以消費需求為導向,加強消費體驗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