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南,佟會文
(遼寧工業大學,遼寧錦州 121001)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等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過程中,始終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貫穿高等教育全過程,是對“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這一歷史性課題深入思考后的科學回答。在新時代,強調立德樹人的重要性是時代的要求。立德樹人思想以其脈絡清晰內容嚴整而影響著新時代的育人理念。
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過許多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組成內容,這些重要論述為全國的教育工作者在深刻理解立德樹人方面、在如何落實立德樹人方面、在怎樣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指明了方向。
堅持優先發展教育,堅持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黨的十八大將立德樹人寫入了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明確新時期教育的根本任務。實現了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理念的進步和提升。
進入新時代,貫穿于黨教育方針的時代要求,立德樹人在黨的教育方針中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堅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表現。只有立足于學生的成長去詮釋教育,才是奉行育人宗旨的表現。立德樹人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內在要求,踐行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其融入教書育人的全過程,把握高校思想意識形態的領導,引領思想。在教育強國理念的引領下,明確立德樹人,積極推進教育強國建設。教育作為中華民族偉大的基礎工程,必須擺在優先的位置,在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發展素質教育,培養社會主義優秀建設者等方面發揮作用。
從教育的本質和最終目的去闡釋教育的價值,在對新時代教育規律和教育本質的把握上,體現了黨的教育方針的基本內涵,也是我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下教育思想的新發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關乎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人才的重大系統性工程,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貫穿到高等教育工作的全過程,開創我國教育事業的新的局面。既是對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理解的深化,也是對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實踐。
立德樹人教育思想從問題邏輯到價值邏輯,再到方法邏輯的三層遞進關系構成了我們對立德樹人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的中心環節的理解。“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做好教育工作必須首先明晰的三個問題。這三個層面有機統一,是教育根本任務的邏輯前提和對教育根本問題的回應也是價值指向。這三個方面都離不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據此,明確在育人事業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獨特地位,提升教育的社會屬性強化教育的育人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內容和寶貴財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其他教育過程的關聯中去把握立德樹人的中心環節。充分發揮其他各門課程的育人功能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務。思想政治教育與其他素質教育環節相輔相成,相互融合,具有共同任務和共同目標。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活動的樞紐,有利于形成共識而產生合力,進一步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人才培養能力是衡量高校水平的重要標尺,只有培養出優秀人才的高校,才稱得上是優秀的高校。從高等教育職能價值的角度,立德樹人作為高校立身之本具有重要意義。高校傳道授業,在傳道授業中以“大道”“予以啟發,以“大智”予以信念,使學生成為棟梁之材。在新時代社會經濟發展賦予高校很多附加職能,但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始終是高校的核心職能。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學校的根本任務是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優秀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深刻理解立德樹人,清醒認識高校自身肩負的歷史責任和使命,將立德樹人作為高校立身之本,擺在高校各項工作的首位,始終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和思想導向,堅持立德樹人的方向引領,推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履行高校育人成才的核心職能。
立德樹人從教育的本質的角度強調了其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立場和方向,將立德樹人作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中心環節,探討了立德樹人的路徑。立德樹人更是高校立身之本,這三個方面有機統一,極大地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內容和價值體系,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思想的重要內容和時代發展要求必須明確的重要命題。
立德樹人教育思想是對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高等教育理論的豐富和發展。從不同角度對對立德樹人的思想路徑展開分析,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出了要求和指明了方向,要從以下幾點做好實踐工作。
中國共產黨是帶領全國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闊步前行的領路人。在新時代更要充分發揮黨委的領導作用,加強黨對高校立德樹人工作的領導。以培養人才為著力點,培養和踐行社會核心價值觀。堅持將立德樹人作為工作中心貫穿到教學育人的全過程,實現全方位的育人規劃,建立和完善多級育人的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重視對高校的協同育人。其次,重視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重視學生的價值觀的培養,高質量的思想政治經濟理論課程使學生在教學中提升獲得感,充分發掘教育資源,明確課程的價值取向,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有正確的價值導向且遵循教育規律,思想政治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去推進教育工作,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教育的過程中教師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教師立德樹人意識的提升和立德樹人能力的提高是高校立德樹人工作的關鍵點所在。明確教師育人職能的歸屬,完善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和育人工作的領導機制和管理機制。進一步完善教師學習培訓制度,幫助教師不斷研究和探索適應于新時代的教學方式,鼓勵教師創新教學方法,改進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注重思想培養與自我修養相結合,在考核中完善激勵機制。將問題導向貫穿于教學中,重視心理建設和人文關懷,加強師生聯系,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圍。
底蘊深厚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力量之源,如何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教學的過程中,實現優秀傳統文化與專業教育的自然融合,是擺在教育者面前的重要課題。高校要加強對中國歷史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視,充分利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寶庫這一重要資源,推動學習資源庫的建立和完善,將底蘊深厚的中華文明有機地融入教學中,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幫助學生樹立四個自信。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教育工作和當前新時代精神的宣傳教育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進一步推動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和踐行。
在高校立德樹人的教育視角下,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創新和實踐的研究。準確的把握立德樹人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間的內在關系。立德樹人在不同的時代具有不同的內涵。個人的修養與品質彼此統一協調。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德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相呼應。個人品德與,家庭美德,為國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相統一。立德樹人在繼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精髓的同時,根據時代要求提出了新的解讀和展望。在新時代,要求青年學生擔當起時代的責任和使命,從德的層次和立德樹人的角度去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基本要求和必要途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學生的思想品德,外化為學生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行動。在經濟全球化以及國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時代背景下,在多元思想的影響和碰撞中,對于如何堅持不懈地培育和弘揚社會核心價值觀,引導對社會核心價值觀的信奉、傳播和踐行,成為時代課題。高校是培養大學生社會核心價值觀的主陣地。面對挑戰,高校必須肩負起自身的歷史使命,充分發揮教育的育人功能,積極引導立德樹人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融合,不斷開創育人新局面。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幫助學生樹立四個自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積極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