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新梅
摘 要: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政府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在海關系統法定檢驗目錄不斷調整的現狀下,進出口食品安全監管已成為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就蔬菜檢疫性有害生物的檢疫檢驗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蔬菜檢疫性;有害生物;檢疫檢驗
相對改革開放初期,我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檢疫業務量翻了數百倍,但監管制度沒有與時俱進,仍沿用過去的做法,將工作重點放在對商品的質量檢驗上,無法滿足現在的外貿發展。由于我國外貿事業發展起步慢、情況特殊,相關法律法規較滯后,使我國的檢驗檢疫監管一直處于微觀監管狀態,造成了監管和日益增加的業務量之間的矛盾,不僅增加工作人員的工作量,還影響通關速度和物流效率。因此,研究我國檢驗檢疫監管制度的改革,有利于提升外貿各環節工作效率,促進國家經濟發展。
一、檢驗檢疫機構
出入境檢驗檢疫包括:國境衛生檢疫、動植物檢疫、進出口商品檢驗。“檢驗”狹義上指對進出口商品的品質進行檢驗,具體是對商品的質量、數量、重量以及包裝、衛生、安全等進行的檢驗活動;廣義上是指對進出口商品的監督管理并提供相應的證明、鑒定、合格評定等。“檢疫”是風險管理的一種措施,是為了確認某種管理對象達到一定要求和標準的評定過程,是為了預防疫情疫病的輸入、避免外來有害生物的入侵、傳播而實行的對有關產品的科學鑒定和所采取的綜合措施。國務院機構改革前,我國出入境檢疫機構派駐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機場、海港、陸路等出入境口岸,由原國家質檢總局實現垂直管理,一線檢驗檢疫人員3萬余人,承擔著出入境商品檢驗、動植物檢疫和衛生檢疫等工作。
二、檢驗檢疫監管改革的必要性
檢驗檢疫本是公共服務,對國家對國土安全和公民安全負責,不應市場化和額外收取費用。但在日常外貿活動中,檢驗檢疫提供的各項服務,象委托檢驗、資質認證、貨物衛生除害等,由于消耗了人力、物力、財力,產生商品附加值,所以需要收費,增加了企業的負擔,也使檢驗檢疫具有了營利的性質。因此,通過改革,將這些收費項目剝離出去,實行檢企分離,有必要性。通過檢驗檢疫監管來調節商品市場的目的失效,也是必須改革的原因。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不干預商品自由交換,企業是市場活動主體,遵循市場經濟規則,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此外,過度監管和盲目決策還會使生產者和消費者雙方信息不對等,造成產品供大于求或供不應求等問題。檢驗檢疫機構應通過宏觀調控,對企業進行引導,公開監管信息,積極搜集國內外市場和消費者信息,做好兩者之間的橋梁。
三、蔬菜檢疫對策
1.加大對蔬菜檢疫重要性的宣傳力度。蔬菜檢疫工作的主要內容是防止危害性生物的傳播和蔓延,這也是防治和控制病蟲害的重要措施。因此,要加大宣傳力度,可以通過電視、印刷物、網絡等多種途徑進行宣傳,讓人們知道蔬菜檢疫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讓人們明白蔬菜病蟲害的預防較受災后治理更為重要,應不斷提高人們的防災意識,增強人們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2.嚴格依法進行蔬菜檢疫。蔬菜檢疫工作務必要嚴格按照法律規定進行。如果出現法律法規上沒有具體規定的情況,不能影響公民的權益,也不能隨意增加公民的義務,相關部門要適當改善蔬菜檢疫的相關條例,明確可以實施的具體行為和需要執行的標準。農業部門作為蔬菜檢疫的主體,其檢疫工作人員要逐步細化檢疫程序,尤其是在取樣、保存以及檢測的過程中要認真仔細,重點檢測農藥殘留抑制率要低于70%,如發現樣本抑制率超標現象,農藥殘留檢疫結果出來后要及時通知相關人員和上報,如果當事人有異議可以進行申訴。對于檢疫結果不合標準的產品要及時查封,查封的程序和期限務必要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進行處理。
3.加強檢疫基礎設施建設。鑒于蔬菜檢疫方式較為落后、病蟲害防治水平不高的現狀,相關部門要加強對檢疫工作的基礎設施建設,可以根據檢疫工作的具體要求配備先進的設施和設備,尤其是對樣品的采集和檢驗方面的儀器要格外重視。對于各地區不同的疫情,要科學、合理地應用相關設備,再配合藥物進行處理,及時銷毀傳染源。有的地方可以適當考慮建立疫情隔離區,利用先進的儀器對引進品種進行嚴格的病毒檢測,避免有害生物傳入而引起嚴重的后果。
4.加強檢疫隊伍的建設。為了更好地完成蔬菜檢疫工作,須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同時要建立嚴格的考核制度,檢測等重要崗位的工作人員必須要符合相關的技術職稱和工作年限等要求,上崗前要經過系統的培訓,再經過考核,考核合格后才能持證上崗。蔬菜檢疫的具體工作要按照內容進行定期培訓,尤其是有害生物的識別和檢驗技術等知識要重點培訓,讓檢疫工作人員盡快勝任工作,同時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此外,要加強對工作人員的監督,在工作過程中發生的錯誤要及時督促其改正,越權和違規操作等情況要嚴肅處理,不斷提升工作人員的素質。
5.加強蔬菜檢疫技術研究。蔬菜檢疫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需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通常樣本在加入一定比例的緩沖液后培養10分鐘并放置在室溫下即可,值得注意的是檢測液膽堿酯酶的活性不能低于0.4,其他步驟不變的情況下,再確保最后準確地檢查出有害生物。蔬菜有害生物的種類繁多,不同的有害生物危害的植物品種不同,而且不同的植物可以攜帶不同的有害生物。因此,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科學的監測方法。目前,應用較為普遍的噴灑、熏蒸等方法已無法滿足檢疫工作的實際需要,需要研究人員繼續努力和探索,盡快研究出更加科學和合理的技術。
四、結語
我國的檢驗檢疫機構在經濟騰飛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相對發達國家,仍有改進空間。尤其是機構改革后,檢驗檢疫管理職責和隊伍劃入海關,職能和人員重組合并,不光需要“改頭換面”還要“脫胎換骨”,改變傳統監管方法,借鑒發達國家做法,貨物通關實行“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創造良好營商環境、提高通關效率、減少企業負擔將是未來檢驗檢疫的工作重點。
參考文獻:
[1]許海彬.我國檢驗檢疫監管改革思考[D].哈爾濱:黑龍江大學,2018.
[2]周湘立.我國檢驗檢疫系統政府管理優化問題研究[D].中共吉林省委黨校,2018.
[3]李金甫.完善我國進出口商品檢驗監管機制的思考[J].中國檢驗檢疫,2013(7):18-19.
[4]鄭曉明.對植物檢疫工作中主要問題的思考及解決措施[J].現代園藝,2017.
[5]周微.植物檢疫工作中的問題分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8.
[6]石強.植物檢疫與林業可持續發展關系分析[J].北京農業,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