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武貞
摘要:近年來,筆者所在地區城鄉一體化建設速度越來越快,對優質糧油種植帶來了巨大的沖擊。面對這種情況,糧油產業的發展遇到一些困難。文中就筆者所在地區發展優質糧油產業的困惑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善的措施。
關鍵詞:糧油產業;土地資源;農業技術
隨著漢濱區城鄉一體化建設步伐的加快,對優質糧油種植標準化農田的擠壓,城鎮建設與糧油種植爭地的矛盾日益凸顯,在此困惑狀態下,糧油種植產業如何深入與發展?本文進行了詳細分析和探討并提出解決對策。
一、糧油生產現狀
漢濱區位于陜西省東南部,居安康市之腹。地跨東京108?30'--109?23',北緯32?22'--33?17'之間,全區3675平方千米,占安康市總面積的15.7%。屬秦巴淺山亞熱帶經濟林糧牧區。
近年來,我區糧油生產在國家各項惠農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通過增加生產投入,完善糧油主產區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更新主要農作物優良品種,推廣先進實用農業技術及新材料、新模式,加強農業公益性服務,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使糧油總產基本保持了平穩增長,為我區農村經濟的繁榮與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二、現代糧油生產中存在的困惑
1. 土地資源不足? 由于本區人多地少的特殊區情,糧油種植田地經營規模特別小,這種多地塊、小面積、分散狹小的經營規模,不利于合理利用農業機械和水利設施,不利于實行規模化耕作和采用先進技術,不利于調整作物結構和統一防治病蟲害,不利于保持優良品種的純度和品質,最終造成農業的粗放經營和低效益,并且與現代農業的大規模、集約化經營相背離。
2. 自然災害多、各種風險大,生產成本高、種植比較經濟效益低,不少農民認為,如今種田就是個人不納稅,國家給“補貼”,仍然不劃算。
3. 與從事其它行業相比,種糧比較效益偏低,不少農民種一年莊稼收入還不如打零工,致使我區目前大部分青壯年勞力都厭農、棄農,寧愿常年在外打工。
4. 有效耕地面積因各種建設“擠壓”而逐步減少、糧油需求卻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持續增長,如此一“減”一“增”,我區依靠自身努力保障糧食安全的難度越來越大。
5.基層農技推廣工作條件差、人員待遇及職稱低,影響了推廣部門職能的發揮,沒有新人愿意從事基層農技推廣工作,使農技推廣事業也呈現“后繼乏人”局面。
三、發展我區糧油現代產業的對策
糧油生產雖不是我區的優勢產業,但民以食為天,在目前直至未來較長時期內,仍然是農民收入的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整個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同時關系到地方的穩定與發展。
針對以上困惑,要繼續保持我區糧油生產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必須采取以下對策:
1. 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耕地產出能力 一是加強山區植被與生態環境保護,盡量減少各種災害發生;二是抓好小流域治理,加強對庫、塘、堰、渠、水窖等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管理與維護,切實增強我區對以旱、澇為主的各種自然災害防御能力;三是加強中、低產田改造,完善田間道路、排灌等基礎設施,建設高產高效標準化基本農田,逐步提高農業機械化作業水平;四是擴大綠肥種植面積,推廣農村沼氣建設與秸稈還田,多途徑增施有機肥料。
2. 堅持科學合理的土地調劑,保證糧油種植面積。調整土地使用結構要以保證糧食安全為前提,要堅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對適宜種糧的基本田地,要堅持以種糧為主。只有做到“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合理調劑土地才能得到扎實穩步推進。
3. 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增強農民種植糧油的積極性 要通過工業反哺農業,切實減輕農民負擔,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增強農民對糧油生產的投入熱情與投入能力,幫助農民加大物資投入與科技投入,提高糧油單產與效益水平,保證糧油總產實現穩步增長。
4. 加快城鄉統籌步伐,促進耕地合理流轉 在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步伐的同時,進一步統籌城鄉發展。只有真正實現了農民的流動,才能使農村耕地向種糧能手、大戶集中,實現土地規模經營。也只有實現一定程度的規模經營,才能提高山區農業機械化水平,提高生產效率,獲取規模效益,實現增收目標。
5.健全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強化農業公益推廣。要進一步健全基層農技推廣體系,穩定技術人員,提高隊伍素質,加強服務設施、服務能力與服務手段建設,充分調動基層農技人員從事公益推廣的熱情與積極性,強化農業公益推廣服務,切實解決科技成果與農民運用“脫節”問題。
6.加強農民科技培訓,提高務農人員素質? 特別是對示范帶動能力較強的農村糧油種植大戶、科技示范戶,要開展有組織、有計劃的現代農業科技知識與技能培訓,使其逐步成長為覺悟高、有文化、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以此帶動整個農民素質的提高。
7.加快新型經營主體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 要引導農民建立優質糧油生產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通過合作組織實現批量購銷,規模經營,降低成本,拓寬市場,提高農民生產效益,通過合作組織與糧油加工企業有效對接,實現有組織、有計劃、標準化“訂單”生產,降低市場風險,提升整體效益。
8.加強對重大災害的預測預報與防控能力,擴大農業災害保險范圍,有效控制災害損失? 一要增加防控設施,改善防控條件,增強對自然災害的防控能力;二要加強鄉村植保機防隊建設,落實統防統治,實現對重大病蟲災害的有效控制;三要加強政府對農業災害保險的支持力度,將我區主要農作物全部納入災害保險范圍,增強農戶抗災自救能力。
四、總結
在論文寫作過程中,讓我對現代農業有了新的認識,更全面更深入的認識了我市的糧油的發展存在的問題,對以后的工作有了新的定位,更好的服務我市的農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