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互聯網金融發展迅速,并受到相關部門和各行各業的重視。但此時中國的經濟雖然處于高速發展階段,卻并未真正跨入消費性社會的領域,而是走在邁向這個階段的路上。基于此,要想推動我國經濟快速穩定發展,就要對消費金融實行創新性發展,并對風險進行有效控制,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消費型社會。
【關鍵詞】互聯網;消費金融;創新發展;風險控制
一直以來,國家都在積極尋找改變經濟發展類型的渠道,而互聯網消費金融的出現就是國家努力的結果。它不僅帶動了我國經濟的發展,也為我國其他產業的發展帶來契機。不過,在互聯網消費金融快速發展過程中,也暴露出很多問題,比如消費金融概念依然不被大眾熟知,消費者對風險防范意識不夠,互聯網征信體系不完善等,這些都需要相關部門努力解決。本文以消費金融創新發展存在的問題為切入點,重點講解創新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風險控制問題,并提出風險控制策略,希望能對我國互聯網消費金融發展有所推動。
一、互聯網消費金融創新發展存在的問題
1、觀念尚未深入人心
雖然這個市場發展潛力很大的,速度也不慢,但從目前了解的情況來看,眾人對互聯網消費金融的理解依然很淺薄,不少消費者受傳統消費觀念的影響,甚至抵觸這種新型發展理念。在歐美國家,消費信貸占經濟發展比例的60%,而在中國,還未達到20%,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中國人對于這種發展模式,并不看好,更多的是量入為出,對超出自己消費水平和能力范圍的產品和服務敬而言之。個人信貸在房貸、車貸方面的比例逐漸升高,但在普通消費品方面則略顯不足,即使P2P網貸提供個人信用貸款和小額貸款,但服務范圍有限,很難真正打動消費者,改變他們的觀念。另外,在互聯網消費金融的影響下,消費者的觀念雖然發生了轉變,但是不足以讓他們去嘗試當下的服務內容。加之,現在的互聯網消費金融主體主要在大學生、年上班族身上,導致信貸需求大,服務卻跟不上,難以滿足不同年齡段和階層消費群體的需求。
2、風險防范意識不足
在歐美國家,最開始發展也是非常迅速的,后來爆發出了風險危機,才引起眾人對互聯網消費金融危機的了解。2007年的時候,美國房地產出現次貸危機,不僅導致美國經濟崩潰,也讓美國民眾生活受到極大的困擾。對于這一現象,不少專業人士認為,是因為缺乏對消費金融產業的監管造成的,所以,消費金融的風險控制對整個金融市場的發展有著莫大的意義。中國消費金融市場仍處于創新發展階段,面臨風險的幾率更高,如果不能及時預防,未來很可能會遇到更大的經濟危機。
二、消費金融風險形成的原因
1、技術風險
技術風險的形成,往往是因為缺乏技術人才導致的,尤其是互聯網消費金融行業發展需要專業強大的技術人才,才能保證業務正常運行。然而,在企業發展過程中,這方面的人才缺乏度非常高,尤其是專業技術人才的頻繁跳槽不僅給公司帶來困擾,也讓整個行業的變得不穩定起來。再加上黑客攻擊行為,導致互聯網平臺發展危機重重。企業如果不能及時有效的修補漏洞,就會導致信息泄露,從而給企業發展帶來滅頂之災。
2、操作風險
企業內的管理制度嚴重不合理,管理力度太弱,部門與部門之間制約控制機制不夠完善,都可能導致操作風險的出現,尤其是員工在業務辦理方面不熟練,就會造成這些情況發生。平臺之間的協作不夠默契,導致重點合作出現意外情況,降低消費者信貸的效率,且出現錯誤,就會給企業帶來信譽危機。
3、信用風險
在辦理業務過程中,有的平臺機構缺乏謹慎性,對于信貸用戶的信用狀況不經調查就直接給房貸,再加上貸款后無法及時追蹤到位,沒有合理的追款手段,就會導致出現信用危機。而消費者本身對互聯網消費金融了解不多,不重視信用紀錄,缺乏信用意識,造成對還款不重視,逾期不還或者是拖欠時日之后再還,這些對企業來說都是一種風險。
4、外來風險
外來風險主要分為三部分,包括法律分析、監管風險以及政策風險。法律風險主要是因為現有的法律不夠完善,消費者缺乏這方的維權意識和行為,他們在遇到侵權事件之后,除了報警之外,其他都是自認倒霉。而實際上,國家為鼓勵新興產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對其采取了包容態度,也導致各界對互聯網消費金融的評價不一。監管風險則是因為缺乏監管或者是監管力度不夠造成的,這種風險的根本原因是,很多金融企業不會到銀監會去備案,因而一旦出現不好的事件,很難找到有效途徑解決。政策方面,目前,國內還沒有形成穩定的法律監管體系,行業發展也并不穩定,政府對于該產業的政策變動非常大,而且政策的變動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平臺的生存和發展。
三、互聯網消費金融創新發展及風險控制的對策
1、建立完善的個人征信系統
從目前了解的情況來看,我國在個人征信系統方面建立不夠完善,很多人都沒有這方面的意識,央行的征信系統也未向該產業機構放開,因而導致消費金融企業在發放信貸時,并不謹慎,也不會去做個人征信調查。這樣一來,不僅不利于消費者信貸,也對信貸市場規范性有很大的影響。所以,要建立完善有效的個人征信系統。健全的征信體系不僅能推動互聯網金融行業健康發展,且對其發展有一定的保障作用。
1.1 建立征信體系制度
《征信業管理條例》發布之后,廣大民眾對征信的了解進一步加深,互聯網金融企業對其也是非常重視,這不僅讓我國的征信體系有了更好的發展,也對我國經濟的發展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不過,征信體系的建立除了靠消費者、企業之外,主要還是看政府,政府必須要做主導者,這樣才能確保征信的有效性。
1.2 對征信范圍進行明確規范
據悉,現在的征信體系中,收錄的個人信用數據不足30%,這對信貸行業發展來說,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政府在推動征信體系發展之時,一定要注意盡量增加征信人數,同時還要成立專門的征信機構,將相關數據保存好,以便各企業參考使用。
1.3 建立專業的征信機構
現在,大部分消費金融企業都會有征信系統,通過這些系統可以了解客戶的信用情況。不過,這些數據都是分散的,且互相之間不共享,這不僅造成了資源重疊浪費, 同時也導致金融機構在了解客戶信息時,難度增大。對此,建議相關部門最好將這些數據收集起來,通過相關技術,對其進行分類整理,并將有價值的信息提取出來,分享給金融企業,以實現信息共享、降低風險。
2、明確個人責任,完善監管制度
想要確保互聯網金融企業在行業中長久發展,就要提供一定的保障,而完善、針對性強的監督管理制度就是最好的媒介。目前,我國的監管體系不完善,沒有系統的細則規范,導致金融企業在運營期間各自發展,毫無行業之間的共贏精神。長此以往,必然會對消費金融企業發展產生負面影響。而建立健全監管制度,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
2.1 出臺相關法律政策,增加金融發展的速度
只有法律完善之后,才能對該行業發展形成一定的約束,讓企業明白如果去運營才不會觸犯法律。消費者在法律的幫助下,也會避免出現盲目借貸的情況。同時相關部門在執行公務之時,也有法可依。
2.2 規范消費金融平臺規范,設置頻率和期限
信息是監管部門了解企業動態、掌握消費者情況的有效依據之一,對于信息的收集,相關部門一定要重視,要定期檢查,并對有高風險業務、壞賬率高等情況的企業予以重點監管,定期或者是不定期的檢查金融企業業務,避免風險出現,降低客戶受損的幾率。另外,對于信息的格式以及內容,要根據相關法律來執行,不能隨意泄露。
3、建立高風險風控系統
從金融脆弱性可以看出哪種金融風險更高,哪種更低一些,因此,金融企業要想降低風險,必須要設置一種或者是多種風控體系。比如,銀行系列的消費金融機構都是傳承傳統銀行的風控系統,雖然風控能力強,但是效率卻很低。銀行與消費金融企業之間的風險評估和預防是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摸索形成的,這種機制體系雖然存在不完美性,但因為是按照當下金融企業發展需求設置的,在風控方面效果更好一些。除此之外,消費貸款還要做到以下幾點:
3.1 嚴格審核
不要為了吸引客戶注冊使用就放寬對貸款人的審核,要根據貸款人的實際情況來判斷是否有還貸的能力,評估貸款人的信譽風險,以此來決定是否放貸給對方。另外,在審核過程中,可以借助第三方平臺,比如央行增信系統、網絡大數據等,核實貸款人身份,確定信息可靠之后,再放款給對方。
3.2 及時追蹤
對已經完成的貸款,也要經常跟蹤了解情況,尤其是在借款期限之內,對貸款人的情況進行跟蹤調查,了解對方的情況,看看是否存在高風險性。一旦發現指定用途的款項并未用于約定項目,就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不好事件發生。
3.3 合理催收款項
在約定還款日期到了之后,依然沒有還款行為,金融機構則要合理催款,避免壞賬。另外,對于老賴信息一定要共享,這樣能保證整個行業健康運行。
四、結語
金融與互聯網的結合,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帶來新的方向和高度,它讓中國經濟發展中的資源配置更加高效,也改變了我國金融行業發展的體系,使其更加完善。然后,新的發展必然帶來新的挑戰和風險,在面對風險之時,我們一定要抓住機遇,積極應對,這樣才能讓消費金融行業發展的更好、更快,金融服務市場更受歡迎。
【參考文獻】
[1]謝豐.互聯網背景下消費金融創新發展及風險控制研究[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9,36(07):78-83.
[2]耿聰.互聯網金融背景下消費金融發展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19(05):38-40.
[3]閆慧敏. 互聯網消費金融發展及風險控制研究[D].內蒙古財經大學,2018.
[4]李小龍. 我國互聯網消費金融風險及其防范研究[D].安徽大學,2017.
作者簡介:吳瓊,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在職人員高級課程研修班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