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芳
(山東省濟寧市汶上縣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局 山東 濟寧 272500)
“體驗經濟”是由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首次提出的,近年來被廣泛的應用到農業、旅游業和工業當中,已經引起了各個國家學者的重視。美國學者約瑟夫·派恩與詹姆斯·吉爾摩認為,當前的社會已經邁入了體驗經濟的時代。我國許多學者認為,文化產業的中心點就是人們的體驗程度,文化產業必須要依靠提高體驗性來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在體驗經濟的時代背景下,汶上縣作為歷史名城,為了促進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必須要充分分析現有的文化資源,深入挖掘其文化內涵。
現階段,國內許多文化產業都是以靜態的展示為主,雖然科普性和教育性十足,但是卻無法讓人們參與到其中,缺乏一定的參與性和互動性,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人們對相關文化的深入了解。隨著文化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在體驗經濟背景之下,人們對于文化產品的期望和需求也日益增加。因此,汶上縣文化產業開發應該遵循以下幾點原則:
對于文化產品來說,產品的主題是用戶體驗的基礎和核心內容。在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今天,競爭加劇的主要原因是產品同質化,各地想要發展增量用戶是非常困難的。由此可見,只有文化產品具有鮮明的主題,才能夠吸引人們的關注,從而為其留下難忘的經歷,強化文化產品的體驗感受,如果在此過程中能夠實施獨特的定制產品及定制服務,能夠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從而增強汶上縣文化產業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許多地區文化產品的參與性嚴重不足。如何增強參與性,是汶上縣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內容。提高參與性,能夠有效的消除人們與當地文化的生疏感,讓消費者與汶上文化更好的融合,獲得一定的成就感和滿足感。除此之外,在設計相關文化產品時,必須要把握好“度”,使游客在挑戰中獲得最佳的旅游體驗。
在提高消費者的體驗感受的同時,必須要為顧客提供真實的體驗,這就要求汶上縣在對相關文化資源進行開發時,必須要創設一個比較真實的歷史氛圍。除此之外,還應該保留文化資源的原生態,避免過度開發;要滿足顧客的公益需求和綠色環保的要求,增強全民生態環保意識,打造綠色文化產業。
汶上縣擁有悠久的歷史,歷史上素以孔孟之鄉、禮儀之邦聞名遐邇。以汶上佛教文化為主等多種文化博采眾長、兼收包容,長期共存。汶上縣擁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6處,市級12處,其中比較著名的景點有寶相寺、文廟、賈柏遺址、蚩尤墓等。[1]
汶上縣作為一個擁有豐富歷史文化的城市,發展文化產業具有明顯優勢。而文化產業由于其具有污染少、消耗低和高效益的獨特之處,能夠促進汶上縣當地的經濟發展,推動經濟結構平衡。近年來,山東省政府也相繼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從多個方面加強對于文化產業的政策支持,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給汶上縣的文化產業發展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自2004年以來,汶上縣開始舉辦每年一度的“中國汶上寶相寺太子靈蹤文化節”。這項活動以“弘揚佛教文化推動經濟發展”為主題,成為推介汶上的強力平臺。[2]
在體驗經濟的視角下,應積極開發特色主題式體驗,深化文化旅游模式改革。汶上縣擁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6處,市級12處,數量較多并且質量較高。汶上縣的文化產品之所以給人以單薄的體感感受,究其原因主要是產品的開發比較單一,游客參與程度不高。例如,寶相寺、文廟等遺址,大多數的游客都是慕名而來的,但是在游玩的過程中卻僅僅是聽聽講解,或者進行拍照,對這些地點內在的文化價值感受不深,也無法參與到其中,導致游客的停留時間非常短,難以激發游客的參觀興趣,造成體驗感受不強。[3]目前,汶上縣的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并沒有形成多方面的融合,大部分景區缺乏文化內涵,大多處于低層次或淺層次的開發狀態。
因此,汶上縣文化產業的發展必須要突出汶上文化的內在價值,進而增加對產品文化內涵的理解和體驗程度。以佛家文化為例,可以突出汶上縣作為佛家文化發源地的獨特資源優勢。汶上素有“千年佛都、儒賢圣地”之美譽,近些年來,汶上縣以建設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中都佛苑旅游景區為龍頭,著力打造“中國佛都”地標性文化旅游品牌。[4]除此之外,還應該增加系列體驗項目,豐富項目的主題內容,讓人們有更多的選擇,從而帶動汶上縣文化產業的發展。
目前,汶上縣的文化產業主要以旅游、工藝品、餐飲、住宿等傳統文化產業,富含一定科技含量的新產業并不多,例如數字類和創意類等,導致文化產業結構發展不平衡。創新創意是提高文化產品內涵的核心競爭力,創新創意水平必須夠跟上人們的文化需求,使人們獲得獨特的、長久的體驗感受,從而促進文化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文化產業創新創意的關鍵就是人才,要對文化產業從業人員進行持續培養,對汶上縣的歷史文化進行深入挖掘和開發;同時,應加大對新興文化產業的支持力度,降低準入門檻,加強金融服務,鼓勵民營資本和外商投資進入文化領域,加快文化與科技的融合發展,用現代科學技術創新傳統文化產業,催生新的文化業態和項目,從而進一步推進產業結構的升級改造。[5]
總之,隨著體驗經濟的進一步深化,文化產業發展不僅僅應該局限于以往的文化資源靜態展示,必須要增加相應的體驗項目,以滿足人們的個性化需求。汶上縣文化產業的發展必須要結合體驗經濟,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充分發揮這些歷史文化資源的特有優勢,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從而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共同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