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琳 冷鴻濤
(大連海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大連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 遼寧 大連 116023)
遼寧具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具有文化發展的獨厚優越條件。近年來,遼寧省政府不斷探索文化發展新道路,不斷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形成了多層次、多維度的文化發展新格局。
文化有著獨特的吸引力和輻射力,特別是其所具有的同化力量,能幫助國家實現外交目標。遼寧具有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濃厚的傳統文化以及多處世界文化遺產和古文化遺址,這些都是遼寧的文化象征和歷史來源,給遼寧留下了非常寶貴的文化和精神財富。雷鋒文化、紅山文化和抗聯文化等豐富的文化資源也是遼寧省所特有的。
政治價值觀需要通過政策來體現,政策的吸引力讓政治價值觀更具感召力[1]。遼寧重視文化發展,不但響應國家文化發展號召,還根據遼寧實際情況制定了相應的方針政策,以加快實現遼寧文化發展結構轉型和升級。相關政策的出臺和落實使遼寧文化發展更具活力和特色,完善的市場體系和基礎設施,以及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促使文化發展產業成為遼寧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之一。
遼寧文化產業經過多年發展,具有獨特的文化產業優勢。一是動漫游戲產業的迅速發展,大連高新區國家級動漫游產業基地被國家廣電總局授予“國家動畫產業基地”稱號。二是遼寧的文藝演出成果也非常豐碩,京劇團、雜技團、舞蹈團多次赴國外演出,并得到廣泛好評。三是不斷做大做強的文化旅游產業,推出紅色旅游、古文化遺址旅游、海洋生態旅游等特色旅游項目,同時還培育出具有遼寧文化特色的旅游產業基地。
遼寧的歷史悠久,具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和民族傳統文化。但由于對傳統文化重視程度不高,使得許多文化資源沒有得到開發和應用,甚至被閑置,并且文化發展在創新性、技術研發和營銷管理等方面也存在不足,使得遼寧文化發展缺少知名文化品牌和領軍企業。因此,遼寧文化發展需要實施有效措施,提升文化品牌價值。
由于遼寧文化產品與消費對象不相適應,與市場需求不相匹配,加上缺乏有效的文化體制規劃和資源整合,文化事業單位的管理又仍然沿用舊體制和老辦法。因此,遼寧文化的發展缺乏規范化、系統化的管理模式和營銷環境。同時,政府對文化方面的資金投入不足,又缺乏相關政策和有效可行的實施辦法,使得遼寧文化的發展相對緩慢和滯后。
遼寧雖然有很多優秀的文化資源與人才資源,但與北上廣相比,遼寧文化發展的創新性不足,需要加大創新投入力度。由于缺乏原創能力和創意作品,使得遼寧向外輸出的文化產品不多,不能滿足廣大人民對于文化產品的需求。文化創新和發展需要大批既懂文化創新又有經營頭腦的管理人才,遼寧由于政策不配套,在藝術人才引進上缺少吸引力,難以吸引和留住人才,現有人才又不斷外流,使得文化產業發展相對緩慢,嚴重影響遼寧文化事業的發展。
遼寧有悠久的文化歷史,文化積淀深厚,擁有史前以及漢、遼、清等不同時期的文化遺產,孕育出了獨特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工業文化、宗教文化和旅游文化,整體上看,遼寧的文化資源頗為豐富,為提升文化軟實力奠定了良好基礎。首先,加大保護力度和重視程度,遼寧有豐富的文化遺產,蘊涵著我們的民族認同和文化認同。各級政府要采取切實措施,以督查促落實,加大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并通過發展和開發旅游產業,塑造歷史文化形象,形成良性互動;其次,要充分利用遼寧對外毗鄰東北亞各國、對內連接關內輻射東北的區位優勢,加強與國內外的文化交流和貿易,在保持本地文化特色的基礎上,取長補短,助推遼寧文化的多樣化發展。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文化發展需要良好的外部環境,因此政府要加大投入,注重引導和支持,文化和旅游部、宣傳部等文化相關部門要根據分工和職能,協助發展文化產業,由“辦文化”轉變為“管文化”,形成政府與市場間良好的協調機制。對文化產業的投入需要從以下方面著手:第一,通過公共財政,對公益性文化產業和重大文化產業加大投資力度,對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機構、文化藝術研究所和相關產業生產單位要給予一定的財政支持,逐步提高文化建設發展等方面專項資金的支出比例,不斷優化文化項目資金的投入結構;第二,構建文化事業單位與文化企業協作機制,實現互幫互助,使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等單位的文化存儲功能成為文化企業發展的后盾基石;第三,對文化產品的出口提供獎勵政策,獎勵和鼓勵具有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文化企業和品牌走向國際文化市場;第四,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相關保護政策要加快落實,加大歷史古跡的維護和保護,并設立專項資金給予支持[2]。
實施文化發展戰略,進一步拓寬文化交流和傳播的渠道,構建對外文化交流與合作的常態化機制。充分利用省內沈陽、大連、鞍山等各市、縣豐富的文化資源,重點扶持旅游業、相聲小品評書等傳統藝術、名勝古跡等具有民族和遼寧地方特色的文化產品,通過加強與境內外主流媒體的交流合作,發動人民團體、民營企業、民間組織和個人從事對外文化交流等方式,以互辦文化周、文化節、電視電影節、展會展業、文化演出等活動為載體,穩步推進與朝鮮、韓國、日本、俄羅斯等東北亞各國的文化交流,逐步開拓東南亞市場,有計劃地進軍歐美文化市場,擴大遼寧文化的知名度,開發和推介具有遼寧特色和國際影響力的高質量文化產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