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沱柳
一部《夢溪筆談》讓沈括熠熠生輝,此書被譽為“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
還不至此,沈括發明了“飛鳥圖”測繪法,成就了《天下州縣圖》;他的軍事才能也不容小覷,曾大敗西夏10萬精兵;他還是杰出的外交家,與遼國使臣斗智斗勇,維護了大宋國威尊嚴。
而似沈括這樣的不世之才卻在大宋官場了無人緣,其道德瑕疵屢遭詬病。
王安石變法,沈括趨炎附勢,但,王安石很快發現“沈括壬人,不可親近”。
蘇軾和王安石雖然政見不同,但都是堂堂君子,倆人私交人品風流,友誼超邁。至于同時代的沈括就顯得槽點太多,不知從何吐起。
蘇軾被貶謫杭州通判,因為宋神宗對蘇軾多有好感,讓出使兩浙一帶的沈括對蘇軾“善遇之”。
兩人相見,蘇軾極盡地主之誼,談笑甚歡,大才子蘇軾手抄一部分詩稿送給沈括,以示紀念。皇帝對蘇軾的關照,卻點燃了沈括的無名妒火。回到京城將蘇軾手抄詩詞加以箋注,其中《詠檜》“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唯有蟄龍知”一句被沈括選擇性曲解并呈神宗,此端一開,為后來的“烏臺詩案”開了先河,六年后,蘇軾甚至險些為此送命。
公元1076年10月王安石罷相,對變法大唱贊歌的沈括,轉投新宰相門下,立刻條陳變法之弊,御史蔡確上書指責其為人見風使舵、反復無常,此后,沈括一貶再貶,為兩面三刀的政治投機付出了相應代價,令人扼腕!
元佑四年(1009年)沈括移居潤州(今江蘇鎮江)筑屋“夢溪園”,四年后,一部驚艷至今的煌煌巨著《夢溪筆談》問世了。
沈括精彩萬分,沈括孤獨無朋!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沈括人設崩塌了,我們看到了沈括的另一面,但一部光芒四射的《夢溪筆談》,光輝誰又能擋得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