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春
(中共青海省委黨校 青海 西寧 810001)
早在2012年,習近平同志在中央黨校秋季學期開學典禮上就闡述過黨校學習的重要性和主要任務。黨員干部和國家公務人員做到“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是加強學習的重要途徑和主要方法。隨著深入開展學習型機關創建活動,機關公務員學習讀書、自我提升的積極性越來越高,公務人員對圖書館藏書及借閱服務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新時代,如何利用黨校圖書資源,結合信息時代的各項要求,不斷增加公務人員的書籍閱讀量,成為一項至關重要的工作。圖書館要完善相關制度規定,加強和相關部門機構的聯動合作,充分發揮信息時代移動閱讀的作用,創新專題信息服務內容,充分發揮黨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對于提高公務人員學習能力的獨特作用。
知識經濟社會是一個終身學習型社會,公務人員必須站在時代前列,不斷提升學習能力,善于學習、勤于學習、堅持學習,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因此,要持續培養和提升公務人員學習能力,做到變被動為主動、變“專科”為“全科”、變孤立為互動,倡導主動學習、倡導理論結合實際、倡導知識共享,充分發揮黨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對于提高公務人員學習能力的獨特作用。
一是變被動為主動,倡導主動學習。學習型社會要求每一個人主動學習,不能借口工作忙、條件差而放松對自己學習上的要求,不能滿足于政治理論和業務能力的低水平狀態。應掌握現代科學技術知識和組織管理知識,努力提高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能力,這樣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國家公務員。
二是變“專科”為“全科”,理論結合實際。要全方位拓展學習范圍,廣泛涉獵馬列主義、科學技術、社會管理、哲學歷史等各方面的理論知識,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只有認真總結實踐經驗,才會獲得創新的靈感。公務員應該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具備把理論變成實際的能力。如果不能及時優化自身知識結構,并把它變成實際工作能力,不僅難以做好日常工作,還會被時代所淘汰。
三是變孤立為互動,倡導知識共享。大家一起討論、一起學習,充分互動,突破個人孤立學習的局限。要鼓勵努力學習、積極探索,把個體所接受的新知識、新信息和所形成的新想法都視為集體財富,在團隊中進行分享。決策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思想相互碰撞、信息高度集中、各種意見和建議高度整合的過程,要將其變成一個信息、知識共享的集體學習過程,變成總結經驗、共同探索解決復雜問題的過程。
全面提升廣大公務人員的整體素養,是黨校教育的重要任務。黨校圖書館要通過開展政策理論信念培養,使公務員的理論思想跟上時代步伐,提升公務員隊伍的凝聚力,激發公務員的工作熱情,多方面、多角度提升公務員團隊的思想政治素質[1]。
國家公務人員的知識水平及專業技能素養,直接影響著工作水平、領導水平和社會治理水平。進入新時代、面對新任務新要求,國家公務人員要做到與時俱進,牢牢把握新變化,切實落實新理念,不斷強化“四個意識”,提升實際工作能力,全面提高服務社會的工作水平[2]。同時,要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公務人員尤其需要注重提高技能和專業素養,要多讀書、多學法律,吸收新鮮資訊,鞏固專業知識,培養大局意識;要積極參加各種專業技能知識的培訓,擴大自己的知識技能儲備,提高實際操作能力。
每個公務人員既是閱讀推廣的對象,也是全民閱讀的引領者和實踐者。作為國家公務人員,要關心群眾,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保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千方百計把群眾的事情做細做實。通過多看書、看好書,甘于奉獻,做好本職工作,從群眾所急所需的點滴小事入手,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力量[3]。黨校圖書館要以圖書館、實體書店、農家書屋為平臺,舉辦講座、朗讀、簽名售書等活動,切實提高閱讀質量,倡導積極向上的價值觀,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黨校圖書館作為內設機構,在面向公務人員開展閱讀推廣活動中,由于自身建設等多種原因,目前還存在以下主要問題:覆蓋面不夠、閱讀領域不均衡、供需矛盾突出,不符合學員閱讀需求。
當前,廣大黨員干部和國家公務人員,面對新形勢新要求,越來越注重對政治理論和業務知識的學習。但是就閱讀推廣上來看,受眾面還比較有限。雖然各級黨委通過“職工書屋”等多種形式不斷推廣學習范圍,但是覆蓋面嚴重不足。新時代對于公務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能夠堅持學習的公務人員還是比較少。碎片化學習使學習效果不理想,學習的持久性和質量都無法保證。
公務人員的學習和閱讀,目前主要集中在政策理論和業務工作知識等方面,不同職業的工作人員閱讀和關注的方面也不盡相同。總的來看,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歷史、藝術等多個方面,但關注的領域嚴重不均衡。換句話說,就是公務人員的知識攝入嚴重“偏科”,沒有做到一專多能,離綜合型人才的目標和要求還有一定差距。從目前借閱圖書的情況來看,一是偏向于人物傳記類圖書,由于該類書籍記錄了中外名人的成長經歷和經驗教訓,對公務人員具有一定的指導和借鑒意義。二是政治經濟類圖書,許多公務人員表示,想通過學習補充一些在學校沒有學過的知識,政治經濟類知識成為首選。三是小說等文學作品,反映出公務人員對文學作品和休閑類書籍的青睞,閱讀小說成為忙碌工作學習后的放松方法[4]。
從參加黨校學習的學員情況來看,涉及各個領域和各個行業,學員們關注的知識點不同。黨校圖書館作為內設機構,由于自身建設等多種原因,藏書有限,導致“眾口難調”,現有的藏書學員不愿意看,學員想看的書圖書館又沒有。因此,學員在黨校圖書館借閱書籍比例不高,黨校圖書館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同時,由于圖書館建設缺乏特色,圖書購進不了解學員需求,不能做到“雅俗共賞”,不符合學員閱讀需求。
在面向公務人員開展專題閱讀推廣過程中,黨校圖書館應針對具體需求,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強不同部門的聯動合作,充分發揮信息時代移動閱讀的作用,為公務人員閱讀創造良好的條件[5]。
黨校圖書館向學員提供服務,目前大都是被動式的,也沒有硬性的指導要求,這讓黨校圖書館的服務顯得很被動。我們要當從黨校教育的高度出發,變被動為主動,積極完善相關制度規定;要對參加黨校學習的所有主體班次學員,在學習期間的借閱量進行明確規定,制定量化指標和閱讀科目規范;要求學員認真撰寫讀書筆記,結合學習內容開展讀書分享和座談活動,并在學習結束后,納入總體成績考核[6]。
黨校圖書館面向公務人員開展閱讀推廣,僅依靠自有的資源和力量是遠遠不足的,應加強與相關部門、機構的合作,建立聯動服務合作關系,以保證專題閱讀推廣的活動質量。在向在校學員提供圖書閱讀服務的同時,黨校圖書館可以在各地區黨委政府和機關單位的配合下,建立參訓公務人員數據庫,切實提高圖書利用率,發揮圖書館在閱讀推廣中的職能作用。同時,積極與省級圖書館溝通協調,加強配合和資源共享,對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增強業務能力,加強合作互助,切實發揮行業部門合力。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全面到來,多媒體技術特別是手機的應用,為閱讀推廣增加了新的渠道和平臺。因此,要充分發揮移動設備的作用,通過設立電子圖書館、開通微信公眾號、研發閱讀APP等多種形式,向公務人員推廣閱讀;要對年輕公務員群體的閱讀目標、習慣、趨勢進行深入調研分析,有針對性地設立服務項目,不斷細化閱讀分類,有側重地對不同的群體推送符合要求的閱讀內容;要充分利用大數據的優勢,不斷發展訂閱式閱讀[7],充分利用“互聯網+圖書館”模式,在做好紙質書籍借閱服務的基礎上,借助互聯網技術拓展閱讀的深度、寬度和精度,以適應信息時代的發展要求。
隨著社會不斷向前發展,公務人員的文化需求不斷發生變化,這就要求黨校圖書館不能夠安于現狀,不能簡單滿足于傳統服務。應該根據日益增長的閱讀需求,充分運用圖書館的館藏資源,不斷優化館藏圖書的結構層次,強化圖書館的內涵建設,進一步拓展服務范圍和服務功能。因此,黨校圖書館要強化服務創新,構建完善的服務體系,提高圖書館的服務輻射范圍和服務能力,豐富服務內容、服務手段,為更好地做好閱讀服務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