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
摘 要:細讀《共產黨宣言》,貫穿全文始終的是人民主體思想。文中不僅闡釋了“人民”的內涵及構成,而且論述了人民主體思想的豐富內容,包括人民是革命實踐的主體、人民是歷史發展的主體及人民是價值創造的主體等。新時期要始終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將尊重人民首創精神、保障人民主人翁地位及增進人民利益福祉三者相結合,有效發揮人民作為實踐主體、歷史主體及價值主體作用。
關鍵詞:《共產黨宣言》;人民主體思想;習近平
中圖分類號:A811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9)12-0026-02
馬克思在揭示無產階級偉大歷史使命的基礎上指出,包括工人階級在內的人民是變革社會制度和自我解放的主體。馬克思和恩格斯通過對各種非人民為價值主體的假社會主義學說進行揭露和批判,闡述了人民是社會主體的思想。新時期研讀和堅持《共產黨宣言》中的人民主體地位思想,有助于人們更好地理解習近平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觀。
一、《共產黨宣言》中“人民”的豐富內涵
馬克思、恩格斯指出,歷史是“人的活動,是群眾的活動”[1]。全面分析《共產黨宣言》文本中“人民”一詞的豐富內涵,是把握和理解其中人民主體思想的重要理論前提。
(一)“人民”的內涵
“人民”一詞是在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人民”概念和人民主體思想的基礎上形成的。全面理解《共產黨宣言》中的“人民”概念,需要結合馬克思與恩格斯其他著作中關于“人民”概念的相關論述。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提出“人民大眾即無產階級”,在《哲學的貧困》中指出“勞動者階級即人民”,而在《法蘭西內戰》中則認為巴黎全體人民包括男人、婦女和兒童;《共產主義者和卡爾·海因岑》一文中恩格斯提出“德國‘人民即無產者、小農和小資產者”,在《反杜林論》中講到“人民群眾”由“農村工人、城市工人和農民”構成,在《未來的意大利革命和社會黨》中談到“勞動人民”由“農民、手工業者、工人”組成[2]。因此在不同社會時期和同一社會的不同發展階段,“人民”一詞的內涵及構成也是不同的。
(二)《共產黨宣言》中“人民”的內涵
區別于“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型社會結構,在過去的一切階級社會中,由于經濟社會資源的分配不公、貧富分化比較嚴重,階級、階層之間的矛盾和沖突比較激烈,由此形成了“窮人占絕大多數、富人占少數”的金字塔型社會結構。然而隨著資產階級時代的到來,“它使階級對立簡單化了”[3],構成以往一切階級社會的金字塔型社會結構逐漸瓦解,演變為兩大對立階級即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內在對抗,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工人階級創造的大量社會財富作為資本在資本家手中的日益積累和集中,導致社會出現資本與勞動對立的兩極分化現象,由此也造就了較少部分最具實力的壟斷資產階級和大量一無所有的無產階級,在資本角逐和競爭中,數量龐大的中產階級卻構成社會的最底層。
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和恩格斯客觀指出了“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3],作為新生力量的資產階級,在促進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方面發揮了極大作用。但隨著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內在矛盾的不斷深化,其阻礙社會生產力進一步發展的趨勢也成為必然。資本主義積累的對抗性質主要表現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立,從而為資本主義造就了掘墓人即被稱為無產者的現代工人。隨著資本主義生產社會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包括生產資料的使用、生產過程、勞動產品、生產組織、生產管理的日益社會化,無產階級群體隊伍也隨之擴大。據此,“無產階級,行將轉入無產階級隊伍的諸如中間等級下層、統治階級整批成員、一部分資產階級思想家、流氓無產階級以及小資產階級等階級與階層,均屬于人民的范圍”[4]。
二、《共產黨宣言》中人民主體思想的應有之義
在《共產黨宣言》一文中,馬克思和恩格斯系統、集中地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階級斗爭的產生及發展過程,并運用唯物史觀對人民主體思想的相關內容做出了系統闡述。
(一)人民是革命實踐的主體
人民作為物質資料生產和精神生產的主體,是推動社會不斷前進的主要力量。人民群眾其中主要是廣大勞動群眾是創造社會物質財富、精神財富及社會變革的實踐活動的主體。實踐總是以廣大人民群眾為主體的社會實踐活動,其本質上是各個時代人民群眾的實踐。
馬克思和恩格斯通過揭示人類社會發展內在矛盾和資本主義社會特殊矛盾等內容,深刻闡釋了“人民”這一主體的偉大革命及實踐作用。由于資本主義經濟運動中生產資料私人占有與社會化大生產之間無法調和的矛盾日益加劇,“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3],前者意味著導致人類危機的生產方式的終結,后者意味著開啟了人、人類不斷從物質與精神的束縛中解放的行程。無產階級政黨在根本性質上是徹底為人民服務的,在實踐價值上始終是為人民奮斗的,其與生俱來的特殊地位決定了他們是人類歷史上革命最先進、革命性最徹底、最堅定的階級,這也體現著人類歷史的發展趨勢。由自發到自覺革命意識的轉變,執行推翻資產階級任務、具備奪取資產階級統治政權能力的階級,只能是在資本主義社會化分工中代表未來生產力生產關系發展方向、促使人類走向自由王國的無產階級。
(二)人民是歷史發展的主體
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生產力與生產關系這一基本矛盾集中表現為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其勞動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被占社會少數的資本家私人占有。然而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這個曾經用法術創造了如此龐大的生產資料和交換手段的現代資產階級社會”[5],阻礙了社會化生產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必須以新的生產關系代替舊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如此才能達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目的。
資本主義生產把由小手工業者和小農的分散的、小規模的個體生產,變為由資本家同時雇傭許多工人在其監督下分工協作進行的集中的大規模生產,其以社會化大分工為前提的生產方式使廣大遭遇相同困境、持有共同目標的無產階級人數增加、結合成集體并進而組織成階級。他們也逐漸意識到,資產階級所有制關系的廢除只有通過暴力革命的方式進行,繼而才能使生產力獲得進一步解放和發展。值得注意的是,“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3],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是共產黨人的根本宗旨和價值取向,其范圍指向包括大部分階級在內的廣大人民。
(三)人民是價值創造的主體
價值創造活動是主體與客體二者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結果,作為歷史主體的人民同時也是價值創造的主體。在資本主義社會時期,完全靠出賣自己的勞動力來維持生活的無產階級受資本家的剝削壓迫而導致人的價值喪失。馬克思和恩格斯揭露和批判了資本主義社會時期資產階級對無產階級的剝削壓迫、勞動的異化等現象,認為作為實踐活動主體的人民才是一切價值的創造者。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3]。這不僅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和最高價值取向,更體現了人民對未來發展的價值追求,是人民主體地位的充分實現。作為真正的價值主體,人的發展的終極目標便是自由而全面發展,那種以犧牲大多數人利益而保障極少數人權力、試圖通過排斥其他人的發展而追求個別人的發展是不全面不自由的。因此共產主義社會的順利實現,首先要推翻資產階級統治,變無產階級為統治階級,繼而運用其政治統治不斷創造條件發展社會生產力,推動科學技術不斷創新,為最終消滅階級和階級差別奠定物質基礎,從而使無產階級和全人類進一步從階級局限中獲得解放成為可能。
三、《共產黨宣言》中人民主體思想的當代啟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屬性之一在于人民性。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盵6],這種從主體性視角表達出來的“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既體現了對《共產黨宣言》人民主體思想精髓的新發展,也彰顯了對中國共產黨堅持人民立場思想傳統的繼承。
(一)必須突出人民為實踐主體,堅持尊重人民的首創精神
人民的實踐活動本質上是“對象性”活動,作為個體感性存在的人民是實踐的自然前提和物質承擔者,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同樣也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主體的實踐活動。人民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者、參與者,而經濟、政治等各項事業的全方位發展與人的全面發展是相互依賴和相互依存的,因此必須將兩者之間的發展統一起來,協調推進和有效發揮二者的良性互動和相互作用。
人的自由全面解放發展和經濟、社會等各項事業的全方位推進是整個社會健康良性發展的重要表現。中國共產黨不斷依靠人民群眾創造偉業,通過開展一系列活動不斷豐富和提高人民的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不斷促進人的能力、關系、個性的自由解放和全面發展。因此,在新形勢下要突出人民作為實踐主體,在思想上牢固樹立人民主體地位,在實踐上尊重和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性和創造活動,把握人民群眾所思所想所盼,凝聚民心民智民力,充分發揮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繼而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二)必須堅持人民為歷史主體,充分保障人民的主人翁地位
“代表先進生產力發展水平的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更是社會變革的決定性力量”[7]。馬克思通過客觀分析歷史主體的自我生成與人類歷史的全部運動過程,闡明了人民群眾創造歷史性活動的根本立場,認為歷史是人民群眾的事業。細讀《共產黨宣言》,其中所蘊含的人民主體思想實現了在當時具體、現實的社會歷史條件中去把握人的科學本質,科學歸納出人類歷史發展的現實主體與內在動力,這同時也是對當今社會主義社會人民主體地位的訴求和構建。
新形勢下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創造歷史偉業要始終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6],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力爭增進人民利益福祉、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等內容,進一步充實和完善了中國共產黨人民主體思想。與此同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之所以會取得令世界矚目的偉大成就,其重要原因在于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尊重社會發展規律與尊重人民歷史主體地位統一起來,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為歷史主體的思想傳統。
(三)必須注重人民為價值主體,極力增進人民利益福祉
在《共產黨宣言》一文中,馬克思、恩格斯認為資本主義社會中所謂的個性與自由是在壓榨無產者自身基礎上實現的,其實質只是資產者的個性與自由罷了。而要實現人的“從心所欲而不逾規矩”的自由全面發展,就必須徹底消滅階級以及階級對立,推翻資本主義舊的生產關系并代之以社會主義新的生產關系,建立一個以“人人平等參與社會勞動并公平享有發展成果”為顯著特征的“自由人聯合體”,克服資本主義社會財富分配的局限性,從而全方位展現人的本質力量與主體地位。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指出:“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8],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成效以及中國共產黨執政水平的高低和執政能力的強弱,是以人民最直接、最具體、最真實的自我感受作為評判依據和標準。黨中央針對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創造性地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強調要由全體人民、全方位共享參與社會建設所取得的成果,最終實現人民在現實社會中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20.
[2]張麗婷,靳書君.《共產黨宣言》漢譯本中“人民”概念的演進發展史探究[J].理論導刊,2019(1):78-83.
[3]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01,405,413,411,422.
[4]艾新強.論《共產黨宣言》中的人民主體思想及其啟示[J].經濟與社會發展,2014,12(3):54-57.
[5]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7.
[6]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1).
[7]孫宇,康國瑞.《共產黨宣言》中的人民主體思想及其新時代體現[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18,41(5):8-10.
[8]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