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濱生,顧海怡,唐詩
摘 要:隨著信息時代的全面到來,我國國民的生活模式、思維及行為模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尤其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業產生了較大的沖擊。就目前情況來說,如何在網絡時代有效率地進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教育事業的重中之重,亦是構建和諧校園理念中的重要部分。可以通過加強校園網的思政建設、使和諧之風落到實處、打造和諧校園的安全根基、實現機會平等與誠信待人的校園氛圍等方式加強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關鍵詞:和諧校園;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9)12-0175-02
和諧校園的構建是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在高校內進行具象化,是高校自身成長與發展的必然需求。和諧校園與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在根本上有著不可分割、相輔相成的關系。
一、和諧校園構建視域下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存在的問題
我國進入互聯網時代經過了十幾年的實際研究和運作后,目前的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已經進入了發展穩定期,但是由于我們缺乏對其規律的全面掌握,因此在工作中面臨許多實際的問題。
(一)高校對網絡的把控不足,校園缺乏和諧之風
校園的和諧體現在校園的文明水平等方面,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風氣之下,構建和諧校園是高校工作的重點。網絡的高速發展夾雜著魚龍混雜的信息鋪天蓋地地呈現在大學生的眼前,而當代的大學生個人主觀意識強烈,對自我價值實現有很高的要求,利己主義觀念強烈,而集體觀念和誠信友愛的意識偏于淡薄。大學生們沉迷網絡生活的同時,也被網絡的負面信息所侵蝕。部分大學生扮演過“鍵盤俠”的角色,根據片面的認知對網絡事件及個人盲目地發表偏激言論;因網絡上超前消費的錯誤教唆理念,很多大學生都深陷網貸的泥坑之中無法自拔。
(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落后,缺乏創新
就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模式而言,高校的教學方法采用的多是填鴨式教學,通過課堂上閱讀政治新聞類報紙、刊物、文件以及集體聽思想政治主題報告或者請思政專家來校開思政類座談會等[1]方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這些機械的傾倒式灌輸教學,對大學生來說缺乏新意和吸引力,教學效果差。大學生上網主要還是出于娛樂休閑的目的,大量的精力都耗費在網絡游戲和短視頻之上,網絡上提供的都是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益處的刺激類服務,占用了大學生大量的碎片時間,對大學生的頭腦起著麻痹的作用,十分不利于培養大學生的和諧心態。
二、構建和諧校園中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一)網絡發展迅猛,教育當順勢而為
互聯網的普及使全世界進入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網絡已經全面滲透到人們的工作、學習與生活當中。網絡的豐富性、趣味性、共享性使之成為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重要角色,大學生利用網絡開闊視野、增長見識。但是,網絡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極多負面的信息,未經證實的謠言鋪天蓋地,別有用心的理論見縫插針,正處于塑造價值觀、人生觀,還沒具備足夠分辨能力的大學生,很容易被負面信息所蒙蔽和迷惑。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如果高校仍然采用舊有的教育模式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會讓大學生感到極度枯燥乏味,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因此高校借用網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已經成為大數據時代下思想政治教育事業的必然趨勢,是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教育模式上的創新。
(二)高校必須要搶占思政新高地
高校要及時占領網絡這塊思想政治教育陣地,而且迫在眉睫,學生在哪里,教育的戰斗平臺就在哪里。高校要充分利用好網絡,讓正確的政治思想滲透進網絡的每個角落,與負面影響實力抗衡,將大學生的思想拉回到正確的軌道上來。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要借助網絡這一領域,靈活地將思想政治教學融合進去,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通過網絡的靈活性和豐富性,采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2]。讓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大學生的心理發展符合馬克思主義思想方向,提升大學生的思政素養。網絡的普及使得高校必然要占領這塊青年人集中的思想陣地,只有將網絡教育工作做到位,高校的文化領導者和思想引領者的作用才能延伸到網絡領域,才不會任由大學生迷失在網絡海洋之中,思想出現偏差。高校應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模式做出創新,突出大學生的教育主體地位,讓大學生在網絡上的思政學習能夠有積極性與主動性。目前各高校即使有校園網,主頁上的內容也僅僅是展示學校的風貌和一些文件,很少起到對大學生進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這么重要的一塊陣地高校一定要重視起來,努力打造一個能夠吸引大學生集中于此的文化領域,讓正確的輿論導向為大學生指明思想政治方向。
三、構建和諧校園中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高校是國家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重要基地,身負多項使命,不僅要培養高素質的人才,還要進行科學教研、引導正確理念等,是我國構建全民和諧新社會的堅實后盾,因此高校首先要以身作則,積極建設和諧校園。
(一)加強校園網的思政建設
高校作為培養國家未來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須加強高校校園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通過校園網將正面的校園文化、正面輿論、學校校風等健康綠色的信息向學生傳播開來。大學生在校園網上不僅可以領略校園內的豐富文化和正確理念,還可以通過校園網進行探討、發表觀點,對高校的和諧校園建設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設性建議,互相監督,及時制止校園內不和諧不文明的現象。如此一來,大學生真正成為高校教育的主體,將更好地激發大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高校對網絡教育的把控工作要做到位,從技術上來說,應當在校園網設置網監和監管技術,將腐蝕大學生心靈的有害內容拒之門外,及時遏制大學生在網絡上突破道德底線的行為,掐死破壞網絡文明和校園和諧的源頭,加大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和寬度,從思想深處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從而徹底改變大學生的外在行為,從個體的改變直至校園整體的改變,最終打造和諧校園。
(二)使和諧之風落到實處
我國高校是國家未來人才培養基地,在理念的推行上處于舉足輕重的引領位置。高校的校園和諧化,直接影響到整個社會的和諧程度,因此高校校園的和諧構建對國家的和諧社會實現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高校的每一分子都應當重視這個關鍵的任務并將此作為自己的使命。高校的和諧校園具體應體現在:不同的身份之間都處于和諧的狀態,同學之間、師生之間、同事之間的人際關系,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相處狀態,校領導與普通教職工之間的管理關系,所有組成高校的個體形成一個彼此配合、互相幫助、共同成長的健康狀態。在這種和諧的人際關系促進下,高校的教學水平、辦學質量、學校效益和規模都將處于穩定發展的狀態。
(三)打造和諧校園的安全根基
校園內的和諧,最主要的就是在校園之內充滿了安全感,人與人之間關系融洽,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身處校園之內,心情都是放松的,整個校園給人的感覺是安全、舒適、溫暖的,這樣的校園文化一定是和諧的。在充滿了安全感的校園里,教師可以心無旁騖地安心教學和搞學術研究,不斷進行教育創新;大學生可以全力以赴地投入學習,對學習會更有主動性和積極性,對思想政治上的覺悟會更加透徹。和諧的校園中,教師充分享受為人師表的成就感,大學生盡情享受美好的大學生活,在這樣融洽的氛圍當中,教師和學生的創造能力被充分激發出來,思想的層次也會大幅度提高。
(四)實現機會平等與誠信待人的校園氛圍
一個和諧的高校校園,應當以誠信為本。和諧校園的重要核心即是誠信和愛心。重視誠信的大學生,必然可以抵抗網貸這樣的信用深坑。將誠信融入到大學生的精神內核當中,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在信用問題上的錯誤決定。和諧校園還應當是一個機會平等的地方,文明社會的進步離不開公平二字。在和諧校園之內,能夠體現正義和公平的,就是在機會面前人人平等,不搞特殊化,沒有關系戶,摒棄官僚主義,把好的進修機會分配給真正努力工作認真教學的高校教師,把好的留學名額分配給真正潛心學習的優秀學生,無論是高校哪方面的利益關系,都要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透明化處理和協調。高校出現內部矛盾,更要秉承著正義的宗旨進行解決。高校應當構建健康的良性競爭機制,讓所有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獲得當得的資源,實現高校的綠色發展,鏟除灰色角落。
和諧校園的構建是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在高校內進行具象化,是高校自身成長與發展的必然需求。高校要掌握網絡的規律,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陣地,占領網絡這個領域,讓高校成為網絡陣地的文化領導者、理論引領者。讓和諧的理念從高校輻射出去,從而塑造全民和諧的社會。
參考文獻:
[1]耿旭.“微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構建策略研究[J].智庫時代,2019(26):79-80.
[2]張金坤.打造暖心育人文化建設溫暖和諧校園[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19(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