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
摘 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創新監管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放管服”改革事關政府自身變革,是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各級政府理應落在實處。天津市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天津實踐中取得了減少行政審批、加強市場監管、優化公共服務的驕人成績,這些成績進一步釋放了改革紅利,提高了人民群眾獲得感。
關鍵詞:“放管服”;天津實踐;獲得感
中圖分類號:D63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9)12-0040-03
改革開放至今我國已走過了四十多年的征程,這期間我國在政治、經濟、社會等各個方面均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政治層面,穩步開展政治體制改革,擴大人民民主;經濟層面,持續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經濟實力急劇增強,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社會層面,不斷增加公共服務投入,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實現基本小康。上述驕人成績的取得離不開黨的正確領導和良好政策的實施。天津市作為直轄市,近年來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引人矚目,這些成就的取得與深化“放管服”改革息息相關。
一、“放管服”改革的內涵及要義
“放管服”是“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簡稱,是當前我國繼續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和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是轉變政府職能、打造服務型政府的重要抓手。從2016年到2018年,國務院連續三年召開放管服專題會議,足見對于政府職能轉變、政府自身建設工作的重視。在每年的專題會議上,李克強總理都會總結分析這一年來我國行政體制改革進程,總結得失,同時為下一階段改革工作指明方向。在2018年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電視電話會議上李克強總理指出:“放管服”改革旨在推動政府職能深刻轉變,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是一場重塑政府和市場關系、刀刃向內的政府自身革命,也是近年來實現經濟穩中向好的關鍵一招[1]。專門研究“放管服”改革的專家、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副秘書長張定安認為,“放管服”體現了政府職能轉變的核心理念,體現了政府自身建設的完整性[2]。由此可知“放管服”改革是有關政府自身的變革,是政府為了適應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積極轉變自身職能、優化服務的改革。
“放管服”改革是推進政府變革的系統性工程,因此其是一個整體,但同時又要厘清構成這個整體的三個部分:“放”是簡政放權,核心是科學界定政府、市場和社會的邊界,關鍵在于通過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等刪減不必要的辦事流程,簡化辦事手續,這是改革的起始點;“管”是做好放管結合,核心是政府管理轉型問題,關鍵是政府在放權的基礎上要承擔起監管和保障的責任,這是改革的重要內容;“服”是優化服務,核心是打造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通過創新理念、改變機制、借助科技實現政府服務的優質升級,這是改革的落腳點。“放管服”是一個系統性工程,三者要共同推進,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需在放、管二者之間取得平衡,只“放”不“管”就會亂,只“管”不“放”就會死,偏向哪一方都無法實現最終服務的效果。三者唯有協調推進,才能最終實現改革目標。
二、“放管服”改革的天津實踐與成就
為了推動國家發展、順應人民期待、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家層面出臺了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頂層設計,之后各地政府紛紛響應,“放管服”改革實踐開展得如火如荼。天津市作為直轄市,與其他省市相比,在推進政府變革這一工作方面不僅有行政區劃上的優勢,更兼具距離首都近的區位優勢,因此推動“放管服”改革不斷向縱深發展進行得十分順利,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14年5月20日天津濱海新區行政審批局正式成立,9月李克強總理前往濱海新區考察給予天津這一改革以肯定與贊揚。2015年3月,中央編辦和國務院法制辦印發了《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試點工作方案》,決定在天津、河北、山西等省市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的試點改革……
當前,天津市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實踐有策可依:除了遵循國家層面頒布的一系列政策文件之外,天津市2017年印發了《天津市人民政府關于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指出改革工作目標為實現行政審批最少,實現市場監管最強,實現公共服務最優,這與近三年來李克強總理全國放管服改革專題會議講話精神相一致。事實上,近年來天津市統籌推進“放管服”改革三大行動,全力打造“少強優”政務環境,有力推動了全市經濟社會發展。
(一)大刀闊斧,瘦身放權,追求行政審批最少
簡政放權是基礎,只有大刀闊斧、瘦身放權才能激發市場活力。天津具體做法為:一是堅持“減證便民”改革,2017年底前全面清理取消市、區、街道(鄉鎮)及基層單位要求提供的各類奇葩證明、循環證明、重復證明、無謂證明等各種申請材料,形成“一張申請表”登記辦事。二是強化“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市級部門成立行政審批處,實行現場審批、網上審批、聯合審批、高效審批,平均承諾時限減少到6.6天,實際平均審批時限為4.6天,“五證合一”“一照一碼一章一票”實現一天辦結,最大限度提高了行政審批辦理效率。三是推行“一制三化”改革(承諾制標準化智能化便利化審批制度改革),按照一流標準深化審批制度改革,按計劃此次改革共取消343個事項,下放94個事項;取消3 842件申請材料、188個辦理環節、106個證照;事項辦理時限由法定平均21.4天壓減至5.3天[3]。事實上,在2017年天津市已實現天津市行政審批事項精簡到全國最少——截至2017年4月天津市保留的市級行政許可事項為255項。其中,自2016年10月份以來,分三次取消行政許可事項(含子項)91項;向區級下放行政許可事項24項,下放其他事項6項;合并事項由13項合并為6項;在濱海新區設立延伸窗口辦理的事項10項[4]。這一系列數據的背后是天津市政府以壯士斷腕的決心進行放權,以真抓實干的做法為市場松綁,此舉對于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二)蹄疾步穩,創新形式,力爭市場監管最強
創新監管是保證,蹄疾步穩、創新形式才能管成公平、秩序的環境。在此方面天津市也積極作為:第一,全面實施“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制度。天津市安全監管局、檢驗檢疫局、財政局等各部門陸續開展“雙隨機、一公開”抽查工作,同時推進跨部門聯合檢查,建立監管風險預警機制,整合抽查抽檢、網絡市場監測等信息,2017年底取得初步成效。第二,加強行政執法監督平臺建設。2015年開通執法監督平臺天津市政府監管方式變被動為主動,利用行政執法監督平臺實現對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檢查等行政行為的全過程監督,實現了強化政府權力監督的目的。第三,加強社會誠信體系建設。通過監管網絡互聯互通、信用共享共用,制定市場主體信用分類管理規定,打造企業誠信平臺。通過開設天津市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將近期新增嚴重失信企業、失信企業名單進行公示,同時將企業經營異常名錄公示在平臺主頁。上述措施的推行看似簡單,但實則環環相扣、步步銜接,天津市政府為了進一步發揮好“守夜人”的作用,時時向各企業調研問題及意見、處處為市場各主體考慮,經過長期不斷的探索和努力,通過監管機制的創新,天津市初步實現了對于信用的監管、關于社會信用體系的建立,毫無疑問這將更有助于打造公平、合理的市場秩序,在維護市場秩序、社會秩序穩定的同時助力經濟騰飛。
(三)提效促能,搭建平臺,打造公共服務最優
優化服務是根本,只有提效促能、搭建平臺才能為群眾提供最優質的服務。天津市在這一方面持續發力并取得了明顯成績,具體有:第一,整合便民服務專線,開通天津市便民服務專線平臺。1993年以來,天津市陸續建立了政府專線電話和家庭服務熱線等幾十條服務熱線,解決了廣大人民群眾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大量急難問題,但是仍然存在服務熱線眾多、解決問題不一、重復咨詢、效率低下等問題。為了進一步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實現服務便利化,天津市政府2015年整合建立了“天津市便民服務專線平臺”,并開通官方唯一服務熱線8890,有效地解決了上述問題,極大地便利了群眾生活。第二,搭建天津市政府服務平臺(又稱天津網上辦事大廳)。顧名思義,網上辦事大廳就是讓群眾能夠足不出戶,在家輕松辦理相關事項,此平臺旨在大力推動網上批、線上跑、同城辦,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努力實現“網上審批為常態、網下審批為例外”的目標,也符合“互聯網+政務”的要求。第三,開通天津企業政策服務“一點通”平臺。平臺于2017年4月正式上線,實現了政策信息掛網公告、實時交互,一鍵直通,高效快捷。平臺按照“一清單、兩目錄、五模塊、七主題”提供32類便企政策服務。企業需要政策服務時,通過互聯網登錄平臺,在五個功能模塊中可以提出需求,平臺按照企業需求自動生成一份政策服務包,提供出政策服務清單,做到一鍵直通、高效快捷,此舉為企業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優化了政府服務。便民服務專線平臺解決了群眾生活中的問題,政府服務平臺方便了群眾辦理與政府相關的行政事務,企業政策服務平臺響應企業發展的需求……通過提效促能、搭建平臺,天津市在優化服務方面走得越來越遠。
三、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意義
深化“放管服”改革符合當前我國的國情,也是國家繼續前進發展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創新監管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5]。這為接下來的放管服改革指明了方向,總的來說,繼續深化推進“放管服”改革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精神,同時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深化“放管服”改革助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認識新時代,適應新時代,引領新時代。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這一重大政治判斷的做出深深根植于我國的國情,也是由黨的十八大以來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深刻的歷史變革所決定的。
新時代體現在各個方面,需要從多個維度來理解:從民族意義上來講,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過程,這一過程的飛躍歷經了四十多年,歷經磨難的中華民族通過改革開放、矢志奮斗才實現富起來,但是還需要完成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再飛躍,這就需要綜合國力的進一步提升,而綜合國力的進一步提升有賴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從國情來講,我國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的轉化意味著對我國發展提出新要求新挑戰,深化放管服改革能夠有效解決這一矛盾;從國家發展水平來講,我國已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擺在我們面前的可能會是中等收入陷阱,拉美地區經歷一再告訴我們一個國家若想從中等收入國家邁入高收入國家必須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這個陷阱是危險的、困難重重的,深化放管服改革能夠更好應對陷阱、跨越陷阱。綜上,無論從哪個維度講中國發展都需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助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二)深化“放管服”改革,激發市場活力,增強經濟實力
“發展才是硬道理”,改革開放后鄧小平同志的一句話指引著我國四十多年的發展。當前國家發展各方面的建設雖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改革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在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我國經濟總量不斷增長,國內生產總值穩居世界第二,這一驕人的成績震驚世界。
但不可否認,伴隨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體制性矛盾與結構性矛盾突出,加之全球經濟形勢低迷,我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且面臨巨大的下行壓力。如何在全球經濟低迷的時候殺出重圍,不僅事關我國的進一步發展,還考驗黨和國家的管理智慧。這就需要激發市場活力,增強經濟實力。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同時,全球發達經濟實體也一再證明只有市場才能完成資源的最優配置,只有市場是最有效率的。但是如何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從根本上講就是需要為市場松綁,為市場發展提供公平競爭、寬松自由的環境,此乃“放管服”改革之要義。通過進一步簡政放權,減少行政審批事項,提高企業發展效率;通過完善事中事后監管,理順政府監管體制,為經濟健康運行保駕護航;通過優化政府服務,全面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和服務水平,激發市場內在活力,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進而使得我國經濟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三)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從國際經驗來看,一個國家的強大和發展不僅僅局限于經濟總量的增加,更需要在政治方面不斷完善和成熟。而一個政治完善和成熟的國家必須實現從統治到治理、從管理到服務的轉變。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政府作為國家公共行政權力的載體和行使主體,不斷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成為落實全面深化改革目標的題中之義。2018年6月28日李克強總理在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指出:“‘放管服改革推動政府職能發生深刻轉變,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顯著提升”[1]。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告訴我們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而上層建筑又反作用于經濟基礎。因此,一國的政治體制設計要與當地經濟發展相適應并且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變化不斷做出調整。我國傳統行政體制是適應計劃經濟要求的、高度集中的、全能型、管制型的體制[6],毫無疑問在當時這種體制為社會管理、經濟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但事隨境遷,這種權力集中、機構冗雜、大包大攬的行政制度不僅效率低下,而且有礙市場各主體公平、自由發展,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基于此,我國自改革開放后為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與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的需要,先后進行了七次大規模的機構與行政體制改革,我國政府放管服改革不斷向縱深發展[6]。當前我國處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時期,加之全球范圍內國家治理浪潮,呼吁繼續推進“放管服”改革。
四、持續“放管服”改革,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天津市在“放管服”改革中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令人欣喜,這些成就是釋放改革紅利的成果,這些成就提高了天津市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同時,這些成就的取得離不開黨和國家的正確領導和決策部署,離不開市委、市政府的帶領,也離不開千千萬萬基層崗位工作人員的辛苦付出。
我們需要謹記改革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只有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才能進一步釋放改革紅利,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當前距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越來越近,但是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接近這一目標的實現就越應該腳踏實地。“放管服”改革利國利民,意義深遠,在接下來的工作和發展中更應該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化“放管服”改革,為人民群眾謀得更多的福利。
參考文獻:
[1]李克強.在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EB/OL].中國政府網,(2018-07-12)[2019-06-23].http://www.gov.cn/guowuyuan/2018-07/12/content_5305966.htm.
[2]張定安.關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的幾點思考[J].行政管理改革,2016(7).
[3]按照一流標準深化審批制度改革 天津“一制三化”優化營商環境[EB/OL].天津市人民政府行政審批管理辦公室,(2018-09-25)[2019-06-23].http://xzsp.tj.gov.cn/zwzxckdt/6407147.jhtml.
[4]天津市行政審批事項精簡到全國最少[EB/OL].天津市人民政府行政審批管理辦公室,(2017-04-22)[2019-06-23].http://xzsp.tj.gov.cn/zwzxckdt/6297757.jhtml.
[5]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C]//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9.
[6]李軍鵬.改革開放40年:我國放管服改革的進程、經驗與趨勢[J].學習與實踐,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