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建設性后現代主義對中國綠色發展的借鑒價值

2019-12-27 04:04:49陶曉
學理論·下 2019年12期

陶曉

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綠色發展”理念的提出是中國應對現代性導致的生態危機的新舉措,與建設性后現代主義的訴求不謀而合。建設性后現代主義所提出的整體性世界觀、反消費主義的立場、抵制工具理性對人的異化、追求科技與人文的結合、呼喚自然及科技的“返魅”等理念,是具有積極建設意義的價值觀和發展觀,對我國綠色發展道路的探索也將具有借鑒價值,有助于我國提升境界觀,更好地實現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建設性后現代主義;綠色發展;整體性世界觀;消費主義

中圖分類號:B712.59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9)12-0050-04

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將綠色發展作為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個重要理念。同時,綠色發展也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目標。綠色發展理念以人與自然和諧為價值取向,以綠色低碳循環為主要原則,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基本抓手,為我國解決現代性危機提供了合適的價值觀和手段。它既順應了世界“綠色新政”的潮流,又加入了符合我國現階段的發展現狀及自然規律的新內容,不僅將綠色經濟發展作為工作重心,而且囊括了相關的政治、文化、社會、科技、教育、管理等一系列領域的問題,對于我國本土化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觀導向作用,在后現代社會對世界關系的變化也將帶來積極影響。面對著現代工業文明發展帶來的一系列生態、資源、環境等的失衡,西方建設性后現代主義者們也對此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建構,他們提出的整體性世界觀、反消費主義、抵制工具理性對人的異化、追求科技與人文的結合、呼喚自然及科技的“返魅”等理念,是具有積極建設意義的價值觀和發展觀,對我國綠色發展道路的探索也將具有借鑒價值,應對其予以重視和研究。

一、建設性后現代主義理論概述

20世紀80年代美國著名的后現代主義思想家、生態女權主義理論家查倫·斯普瑞特奈克(Charlene Spretnak, 1946-)提出并建構的生態后現代主義(ecological postmodernism)就是建設性后現代主義發展中的重要思潮。生態后現代主義與大衛·雷·格里芬、理查德·福羅克(Richard Falk)和查爾斯·詹克斯(Charles Jencks)等人的“非解構性的后現代主義”(nondeconstructionist forms of postmodernism)一致,與建設性后現代主義聯系密切,是建設性后現代主義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積極尋求重建人與世界、人與人的關系,重建一個美好的新世界[1]289。繼解構的后現代主義思潮之后,生態后現代主義的出現極具建構意義,其理念與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道路的訴求不謀而合。這一理論的最大特征就是提出了整體論的世界觀,認為存在本身即是統一的整體,是形式、運動、空間和時間微妙一體的“格式塔”。生態后現代主義認為,“身體”是統一的身心,“自然”是與我們的身體密不可分的物理環境,“地方”是生物場域,是社區和個人得以舒展的物理場所[2]4。斯普瑞特奈克指出要破除技術迷信,并注意從一些民族的傳統智慧中汲取營養,其中包括佛教文化傳統、美國土著文化傳統、女神精神傳統、猶太教文化傳統、中國文化傳統等。她的思想、著作和文章直接推動了綠色政治運動的發展。

此外,建設性后現代主義者大衛·雷·格里芬(David Ray Griffin)也認為:“個體與軀體的關系, 他(她)與較廣闊的自然環境的關系、與其家庭的關系、與文化的關系等等, 都是個人身份的構成性的東西”[3]14。可見,建設性后現代主義是一種生態學意義上的整體論,人不應該割裂與自然的聯系,而應跳出人類/自然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在關系中實現自身的發展。

因此,面對著現代工業文明無序發展、黑色發展,面對著人類中心主義思維帶來的環境污染、資源枯竭、疾病頻發等一系列的危機,建設性后現代主義以其整體有機論、萬物的內在相關性、人與自然同一的全球倫理等后現代世界觀為人類走出現代性危機、走向綠色未來提供了重要的發展導向。

二、綠色發展應借鑒建設性后現代主義的整體論理念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將經濟發展提上最重要的議程,但是有的地方走上了片面追求GDP增長、忽視環境和資源保護的道路,淡忘了儒家、道家傳統樸素的天人合一的生態智慧。傳統工業文明的發展是一種不可持續的“榨取式發展”模式,采取的是人類/自然、自我/他者之間對立的思維模式,在犧牲后者的條件下滿足了前者的發展。

隨著全球化進程在經濟、政治、文化等領域的發展和人們對于全球化不斷深入的認識,對于近代生態危機是否是人類中心主義造成的后果,目前學術界有著極大的分歧。一部分學者認為,近代人類通過工業革命、科技革命充分發揮了人的智慧和力量,才在短短二三百年的時間內創造了比以往全部社會創造的社會財富總和還多的發展成績,這充分肯定了“人”這一主體的獨立自主性和主觀能動性,人類中心主義因而是實現社會歷史發展的推動力量。對人類中心主義持否定態度的學者則認為,各種形式的人類中心主義既無助于人與自然矛盾的解決,也無助于調整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類中心主義之所以不可能解決好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根本原因在于一切人類中心主義都把人作為絕對目的、最高目的,把人之外的一切事物當作純粹的手段和工具。這種目的(人)/手段(物)、中心(人)/邊緣(物)的二分法完全忽略了物的存在性、自立性、價值性,只看到人的至上性、唯一性和絕對性,這就在客觀上必然導致實踐活動中的人類沙文主義和物種歧視主義[4]82。此外,后者還認為人類中心主義思維模式下人類與自然的二元對立實質是人與人的對立,在人與人的社會關系中,尤其是經濟關系中,人同樣是為了自己的利益隨意利用、剝削他者。

從建設性后現代主義的視角出發,可以看到人類中心主義雖然有其歷史價值,但是其體現出的人(自我、中心)/自然(他者、邊緣)的對立對于當今世界生態危機仍負有很大的責任。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可持續發展需走出這樣的二元對立,在尊重雙方彼此利益和共同利益的基礎上,建構一個整體性的世界觀而不是僅僅顛倒這樣的二元對立。

著名的建設性后現代主義思想家小約翰·科布(John B. Cobb Jr.,1925-)也認為我們需要用有機主義世界觀來認識世界,走出已經弊病重重的西方機械思維模式。他指出實踐已證明有機思維和相互關系已經為生態經濟和生態農業取得了重大突破,中國政府所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與他提到的有機主義世界觀建設是精神一致的。他提到“與世界其他地區的發展相比,中國可能會為其早有的預見而倍感自豪”,同時還贊揚了中國古代有機思維模式對于社會發展將帶來積極影響[5]53-57。

在這樣一種整體性世界觀的指引下,人類才能更好地走向人類命運共同體、地球共同體的價值視野和高度,從“小我”(self)走向挪威哲學家、深生態學家阿恩·奈斯(Arne Naess, 1912-2009)倡導的“大寫的自我”(Self)。大寫的自我就是將自己置身于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自我,將自己看作是其他物種及世界的一部分,看到世界萬物的內在相關性,從而意識到保護自然和其他物種也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生態后現代主義主張在生態社會中弘揚社會系統論、整體論的思想,用整體論世界觀逐漸取代現代性的二元對立。這樣一種生態社會里,人把自身視為家庭、社區、國家、地球、宇宙的一部分,與身邊的其他動物、植物、微生物都存在著內在的聯系。斯普瑞特奈克提出了地球社群或者地球共同體(earth community)的概念,認為這個地球社群是由人類與地球萬物之間的所有聯系構成的,萬物自從誕生以來就有著分子層面上的密切聯系,難以切斷,人類應該回歸到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最本真的狀態[2]4。該概念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有相近之處,后者含兩個基本基點:一是全球人類之間要合作共贏,避免零和博弈,構建經濟命運共同體;二是人類只有一個地球,要善待自然,綠色發展,構建地球命運共同體[6]1。

因此綠色發展首先應該樹立整體論的價值觀念,將人的角色定義從地球的主人轉變為地球的托管人,真正走出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中國的綠色發展從地區層面來講,應當走一條本國生態建設與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協調發展的道路;從全球層面來講,中國應承擔相應的節能減排、防治污染的責任和義務,為全球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做好自己的貢獻。此外,中國在積極推進企業走出去的同時應自覺避免發達國家將污染轉移至其他落后地區的老路,走出去的企業應該自覺樹立起維護人類命運共同體利益的價值理念,引導欠發達國家和地區走上生態發展與經濟建設相協調的道路。

三、綠色發展應有建設性后現代主義反消費文化的理念

生態后現代主義者主張不應該把經濟因素作為社會的核心焦點和驅動力量來操控社會的一切,衡量經濟要看這種經濟的增長是否有利于環境的保護,是否有利于加深人與人之間的聯系,是否有利于在社區形成一種系統化、整體性的空間。簡而言之,生態社會的經濟應當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綠色的供應機制。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消費主義仍在盛行,且在全球化的影響中愈演愈烈。隨著物質財富積累的迅速增加,原始資本積累時期的儲蓄行為在物欲膨脹和炫耀性消費理念的引導下開始演變成為揮霍、浪費的消費文化。為了滿足人們無盡的貪欲和私利,現代性思維引導人們“把物質世界視為取之不盡的源泉和傾倒人類廢棄物的巨大無比的垃圾場”[7]157。人們購買物品并不是購買其使用價值,而是其符號價值,通過這種奢侈浪費的購買行為炫耀自己的財富和地位,從而鞏固自身在上層階級中的地位并獲得他人的認可[8]61。凡勃侖(Thorstein Veblen,1857-1929)為此提出了歧視性對比(invidious comparison)的觀念,即財富水平較高的階層借助炫耀性消費讓自己區別于財富水平較低的階層,這種對比可將人們劃分到不同的價值等級中去[9]26。消費社會中物品已經變成了空洞的符號,價格已經被等同于價值。

消費文化價值觀因而進一步助長了人類向自然、土地、萬物伸出自私的萬惡之手的節奏。比如盡管各國法律禁止對于珍稀野生動物的捕獵,但是仍有不少利欲熏心的商人想方設法地得到珍貴動物的毛皮,被視作時尚界寵兒的皮草一直暢銷不衰。在人類定義的時尚面前,動物的皮毛被物化為時尚的符號、美麗的代名詞。人類陶醉于時尚帶來的快感之時忽略了自身的異化,精神世界已漸趨空洞虛無。

對于利益和符號的追逐繼續割裂了人與自然之間與生俱來的內在紐帶,人與自然之間仍然是自我與他者、目的和手段之間的關系。消費社會滋生的消費觀的核心就是對于物質需求的無限追逐,個人主義和享樂主義是人存在的目的,對于幸福的定義就是最大限度地占有各種資源。在這種消費觀的異化下,人類淪為“物欲”的奴隸。

現代性的消費文化人為地創造了需求,而這些需求的創造及消費是以掠奪自然資源、增加環境的負擔為代價的。建設性后現代主義者認為消費主義的盛行,已經使消費失去了它的本意,因此要改變對物質的片面和過度的需求,使人與自然協調發展,就必須反對消費主義,實踐綠色消費價值觀。

此外,生態后現代主義特別強調人的價值觀的與時俱進,必須在實踐中不斷調整原有不合理的思想和制度。這恰恰與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相一致,正如科學的發展不排斥證偽一樣,人類的世界觀和發展道路的選擇也須立足于現實,不斷發現問題背后的根源,調整原有的不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制度和實踐,從而才能保證人類未來走向更好的發展,向真理邁出更近的一步。

由此出發,綠色發展應倡導綠色消費觀,讓自然“返魅”,讓人們尊重并重視每一個存在的價值,認識到自然資源的有限性,從而引導人類走上愛護地球、關心生物、保護資源的道路。綠色消費觀指的是消費者在購買、使用、評價產品時候的綠色傾向,是一種具有生態意識的高層次的理性消費行為。其出發點是滿足人的生態需要,即人的消費行為和方式要符合人的健康要求和環境保護的具體標準。綠色消費觀的形成是綠色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10]63。

綠色消費模式具體應該做到,在消費過程中使用有利于自身和公共健康的綠色產品,注重保護生態環境和節約資源,在處理廢棄物時要注重資源重復利用,將可持續發展消費觀作為綠色發展消費觀的核心內容,指導消費行為應既滿足當代人的健康、安全和需求又能保障子孫后代的發展需求。

這種綠色消費觀實質上可改變以人為中心的價值觀,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地球共同體的價值理念相呼應。綠色消費觀可引導人們從過度注重物質享樂轉向關照精神需要及創造力發展的需要。人們不應該預支本應屬于子孫后代的那部分自然資源,剝奪他們的生存權利,而應該考慮人類發展的繼承性,重新建構起人與自然、人與人和整個世界的有機聯系。這正是對應了建設性后現代主義提出的關心人類共同命運的含義:“人的本性指向終極存在并由之所建構,從而關心未來利益是人的本性所向”[11]11。

建設性后現代主義希望“消費主義的文化可以被改造為一種尊重和關心生命共同體的文化”[7]69-70。因此,綠色消費價值觀的傳播和內化可促進讓自然返魅的過程,如此才能在整體性的概念框架內實現和諧發展的美好未來,也才能在保護人類共同生存利益的同時保護地球共同體的存在和安全。

四、綠色發展應借鑒建設性后現代主義科技與人文相結合的價值觀

工業文明的發展不僅滋生了消費文化,而且導致了科技至上及工具理性對人的異化。各國為了在世界之林中贏得自己的地位,發展中國家為了對抗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侵襲,被迫將發展重心定位于技術開發,人類因此被自身創造的科技控制,進入了單一循環,那就是只能不斷增強自身的技術實力,從而在有限的發展環境中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牟取利益,增強自己的硬實力,超越甚至操縱其他發展中國家和落后地區。人類在盲目追崇科技的過程中,逐漸異化,失去了人文深度和精神關懷,也失去了人文意義上的主動選擇。

對此,建設性后現代主義給予了毫不留情的批判。從生態經濟學角度出發,建設性后現代主義認為工具理性是導致人類無限度征服自然、掠奪資源、污染環境進而毀滅人類自身生存環境引發災難性后果的重要原因。建設性后現代主義者關注世界萬物的內在聯系性,主張生態系統、經濟系統、社會系統相結合而形成更高層次的復雜系統,即生態經濟社會系統層,由此才可以解決技術單向度發展在生態、文化、政治、經濟等領域帶來的一系列問題[12]11。

技術所造成的危及人類生存及其與自然界和諧發展的諸多問題的真正原因是技術理性和人文精神的分離和對立。建設性后現代主義者通過對工業文明和人類文化哲學的歷史考察指出,從功能、效率、手段和程序上來說,技術理性是充分合理的,技術的發展和進步使人的認識能力和生存能力都不斷得以提高,但技術理性的建立畢竟是以人類對自然資源的支配為前提的,它在尋找知識的根據、勞動的效率、程序的合理性的過程中,淡化人文關懷,漠視自然的價值,忽視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終極價值關懷,導致人類在向自然資源索取的過程中迷失自我,最終引發了自然界一系列的報復。在他們看來,“技術所造成的危及人類生存及其與自然界和諧發展的諸多問題的真正根源則在于傳統哲學二元論的、人類中心主義的世界觀、價值觀和思維方式”,“要消解這種對立,使人類擺脫由技術所造成的困境,就必須徹底改造技術理性得以產生和存在的文化基礎,從而保證科學技術在人類的進步中發揮正確而有效的作用,保證人類自身及其與自然界的和諧發展”[13]31。因此,他們反對二元論,主張科技與人文的結合。

格里芬也指出人類要解決當前問題就必須跳出現代性的框架,因為二元對立的現代性思維模式本身就是問題之一,因此建設性后現代主義對于跳出現代性來說顯得至關重要[14]51。他反對科技與人文的簡單糅合,認為后現代精神以內在關系為中心特征,這種特征提倡“個人的自我和他的身體,他的周圍自然環境,他的家庭,他的文化等有一種內在聯系,這種內在聯系對他的自我同一性有建構作用”[11]11。主客觀世界是內在統一的,因而不能把客觀世界當作研究的中心,視科技理性為人類精神的全部,同樣也不能過度強調主觀世界的作用,視人為世界的唯一價值主體。這兩種看待問題的方式實際上是將科學與人文當作外在關系來考察的,忽略了二者的內在關聯。

格里芬提倡科學要回到自己的本真狀態,即返魅的科學[12]18。啟蒙思想影響下的現代科學將人與自然看作是兩個相互獨立、對立的實體,科學的發展讓人類對于認識世界有了更多的自信,但是也促使人類利用科技手段盲目地為自身謀取利益,在這種自我與他者的對立思維中,人類視自然為征服的目的,科技為征服的手段。但是建設性后現代主義視域下科學的任務并非是控制自然,而是實現自然與人的平等對話。科學可以成為人改造自然的工具,同時科學同樣也可以成為自然作用于人的工具,因此科學必須實現向整體性生態觀的轉向。

該轉向所體現的后現代精神正是倡導人對自然的關愛。科學打上了人文的色彩,而人文也不再單純地關注人。從這個意義上說,科學與人文在關懷的層面實現了統一。人類作為地球的托管者必須要對地球加以愛護,科技運用的目的只能是愛護世界,人類不僅是地球的一個成員,地球整個生態系統也是人的內在存在的一部分。

因此,建設性后現代主義科學與人文相結合的價值觀對中國綠色發展中的科技進路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綠色發展應將有助于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先進科技作為投資重點,當然前提是對于高精尖科技的追求不應再次以高污染、高消耗作為代價。在發展兼顧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的綠色科技的過程中,一方面需要政府建立完善的與綠色科技相關的政策和法律法規,另一方面,需要加強產學研的合作,使得綠色技術能更快地融入產業化的過程中,從而通過基層綠色技術的發展行動提高全體人民對于綠色科技的認同和環保理念的自覺實踐。目前不少城市試行的垃圾分類便是環保理念深入民眾的一個極好的舉措。

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一員,在應對經濟全球化趨勢的過程中,應警惕成為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的附庸和工業化的垃圾場。我們必須發展自身的綠色科技,加強綠色發展中的自主創新能力建設,注重學習、引進國外應對環境問題的先進技術和相互交流,同時以自主研究開發和創新為基礎,提高自身的綠色創新能力,最終形成自己的綠色核心技術,這也是實現綠色發展的堅實根基和重要保障。

五、結語

我國綠色發展道路的探索和實踐應結合國內外的先進思想,建設性后現代主義便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其提倡的生態整體論、萬物內在相關性、科技與人文的結合、理性消費的理念等有助于我們樹立綠色文明的發展理念,構建綠色發展的生態政府,最終走向綠色發展的生態社會。在綠色發展中借鑒建設性后現代主義有關人與自然、個體與地球共同體的積極理念,將有助于國人從關注自身利益的“小我”走向關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我”,也有助于我國在關注地球共同體責任的推動下,提升境界觀,更好地應對全球化帶來的環境影響。綠色科技、經濟、文化、政治等領域的投資也有助于推動國際關系的變革,促進全球化的良性推進,從而最終促進地球共同體中的權力平衡與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治河.后現代哲學思潮研究(增補本)[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2]Charlene Spretnak. The Resurgence of the Real: Body, Nature, and Place in a Hypermodern World[M]. Massachusetts: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Inc. 1997.

[3]David Ray Griffin. Introduction: Postmodern Spirituality and Society. Spirituality and Society: Postmodern Visions [C]// Ed. David Ray Griffin.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88.

[4]舒玲.人類中心主義問題研究述評[J].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12(1).

[5][美]J.科布.走向一種建設性后現代的生態文明[J].龐宇哲,譯.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6(4).

[6]夏光.共建地球命運共同體[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7(3).

[7][美]大衛·格里芬.后現代精神[M].王成兵,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

[8]Jean Baudrillard. The Consumer Society: Myths and Structures [M].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1998.

[9]Thorstein Veblen. 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 [M]. Ed. Martha Banta.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10]郝棟.綠色發展道路的哲學探析[D].北京:中共中央黨校,2012.

[11][美]D.格里芬.后現代精神與后現代社會[J].謝文郁,譯.國外社會科學,1992(11).

[12]王立俠.建設性后現代主義生態觀探析[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9.

[13]王彩云,張立成.后現代主義對技術理性的批判[J].濟南大學學報,2000(4).

[14]Wang Zhihe, He Huili, and Fan Meijun.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Debate in China: The Role of Ecological Marxism and Constructive Postmodernism—Beyond the Predicament of Legislation [J]. Monthly Review, 2014, 66(6).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奶水| 亚洲精品不卡午夜精品| 欧美性久久久久| 少妇精品在线| 日韩无码视频专区| 国产成人h在线观看网站站| 久久黄色小视频| 欧美成人亚洲综合精品欧美激情| 欧美成人影院亚洲综合图| 91免费国产在线观看尤物|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软件| 久久综合色88| 精品国产中文一级毛片在线看 | 国产91九色在线播放| 国产女人综合久久精品视| 婷婷综合在线观看丁香| 亚洲六月丁香六月婷婷蜜芽| 亚洲精品免费网站|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 www.91中文字幕| 四虎永久免费在线| 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欧美| 欧美天堂久久| 欧美色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 久久精品这里只有精99品| 亚洲无码91视频| 九九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欧美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日韩免费| 成人国产三级在线播放|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91国内在线观看| 伊人AV天堂| 毛片久久久| 色欲不卡无码一区二区| 在线亚洲精品自拍|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综合网| jizz国产在线| 在线观看av永久| 免费一极毛片| 国产精品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精彩在线视频50|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中文bt天堂|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香蕉| 黄色成年视频| 日韩福利视频导航| 日韩美毛片| 国产在线视频欧美亚综合| 日韩色图区|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av片囯产区| 欧美激情伊人| 国产成人1024精品| 亚洲小视频网站| 亚洲乱码视频| 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影视|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va另类| 野花国产精品入口| 999精品免费视频| 专干老肥熟女视频网站| 久久超级碰| 日本免费福利视频| 久久成人免费| 中文成人在线视频| 精品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看| 亚洲欧美h| 国产精品30p|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一区| 国产欧美日韩免费| 欧美成人怡春院在线激情| 在线日本国产成人免费的| 精品国产网站|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影院L| 最新国产麻豆aⅴ精品无| 一本久道久综合久久鬼色| 久久精品91麻豆| www.狠狠|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视老湿机|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宅宅|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AⅤ| 毛片在线播放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