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志雄 吳志煌
每年農歷正月十二至正月十六,是福建省閩南地區(qū)詔安縣“五營”幾個葉氏村莊的盛大節(jié)日——游神。葉氏宗親以獨特的方式慶元宵,弘揚保家衛(wèi)國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游神是詔安縣“五營”葉氏宗親的民間信仰,宗親們在正月元宵節(jié)前后的這幾天,到神廟里將神像抬出來游街,認為只有讓神出來游街,與民同樂,神才保佑“五營”葉氏百姓。
巡狩的神是被供奉在幾個村子共有的廟宇的“三通圣王”等神靈。廟宇金碧輝煌,屋檐、屋頂有各種人物、花草、樹木雕刻,漂亮而精致。廟宇歷史悠久,清嘉慶年前便已存在,是詔安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詔安縣志》記載著有關“三通圣王”的神奇故事。
話說南宋末年,元軍大舉南侵,攻破南宋都城臨安,宋少帝(帝昺)率眾突圍南逃,元軍隨后緊緊追趕。卻說宋帝一干人馬抵達南詔場(今福建省詔安縣城),剛剛稍作休整,元軍便追殺過來,宋軍旋即起身往西路方向而去,抵詔安縣考湖村與徑尾村交界處一側的王公牌(早先的考湖村舊址),這一帶溝壑縱橫、山包隆起,地形復雜。
時正值小麥收割晾曬之際,村外灰埕上,吳明濟、吳明汶、吳明澤三兄妹正揮舞著麥架(一種打脫麥粒的工具)打麥。雖是亂世,但由于是窮鄉(xiāng)僻壤,鄉(xiāng)民仍然安居樂業(yè),農事依舊。
宋帝在眾將簇擁下策馬上前詢問路況。眾停下手中活兒,上前施禮回話,引領宋帝一行抄小路往廣東省方向而去,并招引村眾贈送一些糧草。宋帝大喜,允諾日后回師之日,當以欽封,眾皆謝過。
宋帝去后不久,元軍追來,不見宋軍蹤影。見前方有村眾正在打麥,便氣勢洶洶,打馬直撲過來,且嘰哩咕嚕說了一通誰也聽不懂的話語。吳明濟見來者不善,便和聞訊抄家伙趕來增援的村眾與元軍混戰(zhàn)起來,雖奮力拼殺,但終于寡不敵眾,敵不過元軍,吳明濟三兄妹壯烈殉國,余者退入村寨。因元軍志在宋帝,便旋即整軍向前追趕。
且說離開詔安縣考湖村往廣東省方向而去的宋軍一路抵達毗鄰的廣東省饒平縣汫洲鎮(zhèn)三百門港,登船抵達南澳島。聞訊吳明濟三兄妹已殉國,宋帝一時感慨,連呼三聲“滿門英烈哉!”當即欽封吳明濟、吳明汶、吳明澤為三忠王,建廟供奉。
如今福建省詔安縣考湖村相鄰徑尾村、東山村及其五營地區(qū)上營、下園、華表、樹尾、后埔并陽山諸村皆供奉三忠(通)王為地頭公。
農歷正月十四凌晨四、五點,詔安縣下園村的廣播便響起。負責迎神事宜的老人協(xié)會會長通過廣播通知村鑼鼓隊、迎神的彩旗隊、抬神轎人員在村戲臺集中,前往華表村大廟“請神”。
“請神”必須經(jīng)歷一定的程序。在神廟前廣場一番祭拜和表演之后,村里鑼鼓隊在前面開路,“請神”隊伍浩浩蕩蕩地回到村里。
“請神”隊伍所到之處,家家戶戶設香案,放鞭炮迎接。
神像首先被抬到村里“舊寨前”舉行祈福儀式。
詔安縣“五營”游神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抬神像挨家挨戶巡狩家門。每到一戶人家的門口,舉大斧、虎頭的人迅速沖進屋,舉起大斧和虎頭在空中用力往下砍,以示消除妖魔鬼怪邪淫之氣。神像進屋的時候,家人要在家里擺設香案祭拜。神像出門后,放鞭炮。
游神隊伍到達村里的兩座家族祠堂時,必須抬進祠堂里作短暫停留。各宗祠家族成員全部擺設香案及貢品,舉行祈福儀式。為了渲染節(jié)日氣氛,村里的鄉(xiāng)親還請來舞龍隊、舞獅隊在宗祠前表演助興。
挨家挨戶巡狩完家門后,所有神像集中于村戲臺廣場進行祈福。全村幾百張桌子集中在一起進行祭拜,場面異常壯觀。
由于詔安縣“五營”葉氏村落較多,各村釆取輪流游神的方式。前一個村莊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舉行規(guī)定的游神儀式,結束后,下一個村莊前來迎接神像,回村舉行游神儀式。元宵節(jié)前后幾天,“五營”幾乎所有外出的葉氏宗親都會回家過節(jié),家家戶戶張燈結彩,宴請賓客。
游神作為詔安縣“五營”傳統(tǒng)的盛大節(jié)日,歷史悠久,年年元宵節(jié)前后隆重舉行,熱鬧非凡,可以說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jié)日了。
筆者每年若是有時間必定回故鄉(xiāng)過元宵節(jié)。因為這幾天幾乎所有外出工作、做生意、打工的都回家鄉(xiāng)過節(jié),是所有宗親交流,聯(lián)絡感情的好機會,也是弘揚傳統(tǒng)文化,維護鄉(xiāng)村社會秩序的一個重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