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志浩
【摘要】一個國家的土地管理對于其經濟建設具有巨大的意義,合理有效的土地管理可以極大地促進社會經濟發展。而國家的土地管理依賴于地籍管理,地籍管理的好壞決定了國家的土地管理水平。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不斷加快,對于國家各項指標的需求不斷增高。在當前的形勢下,我國的地籍管理暴露出了一些弊病,如果不能及時完善地籍管理工作,我國的土地管理便可能制約我國的經濟發展。本文從當前地籍管理存在的一些問題出發,針對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議和修改措施,希望能對完善我國的地籍管理起到一定的作用。
【關鍵詞】地籍;地籍管理;現狀;措施;建議
1、簡述地籍與地籍管理
地籍是一本冊子,用于記錄土地方位、界限、用途、面積等情況。
地籍主要有兩大作用:一是提供土地的基礎資料用以管理、完善、維護土地:二是為有計劃地發展國民經濟提供依據。
地籍管理是國家管理土地的一種方法措施,通過土地調查、估價、土地登記、土地分等定級、土地統計等措施對土地進行更為高效、科學的掌握與管理。
土地管理的根本在于地籍管理。
我國的地籍管理有三大作用: 一是保證土地的公有屬性;二是維護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正當利益;三是對為土地開發提供保障,為土地規劃、土地法律法規的制定提供信息。
我國地籍管理的原則:制度統一;精確可靠;連續完整[1]。
2、我國地籍管理的弊病
我國對于地籍管理的重視相對其他發達國家較晚,雖然在近年投入加大取得了較為快速的發展,在地籍信息系統建設、土地統計調查等方面發展迅速,但是在許多方面仍有很多缺失,暴露出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問題。
2.1地籍管理的法律體系有待完善
(1)地籍管理的法律地位有待提高。近年以來,我國出臺了很多辦法如《土地登記辦法》、《農村土地分等定級規程》等[2]。然而這些小的條例辦法很多卻難以實施,原因之一就是地籍管理法律地位不高。
(2)法律法規缺乏統籌性。雖然我國已經出臺了許多具有針對性的法律法規,然而這些這些法律法規卻不能有效地結合,對土地難以做到全面、綜合地管理。
2.2 權屬數據與地類數據不統一
目前,我國的地籍管理根據農村、城鎮的差異劃分為兩種,在農村,我們實行利用現狀管理,在城鎮實行權屬管理。
對于地籍的基礎數據,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成果與權屬調查相互交疊包含,兩者的調查成果都含有對方的數據。
因為當前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及其成果主要依據地類管理,權屬信息方面相對不完善、不準確。以權屬管理為主的地籍調查和土地登記發證在土地用途信息方面也存在不足,數據更新不及時。
然而在全國地方上主要以不動產統一登記相關系統和“一張圖”業務審批系統作為統計權屬數據和地類數據的主要依據。
因為兩種管理方式信息更新不統一,數據銜接不一致,導致權屬數據與地類數據的管理也無法統一。這種情況很不利于地籍基礎信息的查詢、統計和應用。
2.3 地籍信息利用不充分
當前我國的地籍成果不公開、不透明,地籍信息被土地部門當作保密信息處理,其他單位與個人難以查看與利用。本應該服務于全體公民的信息目前主要被土地行政管理部門用以登記房地產、征收地稅、地政管理、土地監察、土地征用、土地規劃等方面。然而其更大的價值應該在于進一步管理地籍、對地權人的正當利益進行保護。由于地籍成果難以得到充分的分享,導致我國對地籍信息的使用較差,地籍管理工作的價值無法得到充分的發揮,社會對于地籍管理缺乏認同,不利于地籍管理工作的進一步開展。
2.4 地籍信息內容有待完善
當前我國的地籍信息比較籠統,對于土地的信息缺乏全面深入的記錄。具體來說就是土地信息過于簡單,缺乏對地塊內附著物狀況的記錄,而只有簡單的土地面積、權屬、用途等記錄。然而每一塊土地所包含的信息卻遠遠不止這些,土地上的建筑物、農作物等信息也是十分重要的。并且一些道路、橋梁、公園等信息在許多地籍數據庫中存在缺失的情況,這些都很不利于土地的后續管理。
3、對于地籍管理的建議措施
對于我國地籍管理的一些弊病,提出幾點改進建議與措施
3.1 地籍管理制度的建立與健全。
在國家頒發的《地籍管理十一五規劃綱要》里提出了我國地籍管理的總體要求,建立現代產權制度,以“歸屬清晰、責權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作為主要方針[3]。
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建設,改變以往各種辦法規章零星、分散、不統一的局面,盡早頒布一套能夠統攝全局的綜合大法,提高地籍管理的法律地位,對地籍進行全面、綜合地管理。進一步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彌補地籍管理工作中出現的缺漏,使我國的地籍管理工作系統地全面細致地進行。
3.2 普及地籍管理知識
地籍管理不單單是政府的工作,也是需要群眾支持參與的工作。地籍管理的任何方面都離不開群眾,地籍管理的成果也應當與人民共享。因此,國家應當加大地籍管理知識的普及力度,通過各種途徑向群眾宣傳教育。只有得到群眾的了解與支持,我國的地籍管理工作才能更上一層臺階。此外,應當正視我國地籍管理工作的缺陷與不足,積極學習國外先進的地籍管理制度與經驗,做到“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3.3 提高地籍管理的全面性、科學性、經濟性。
地籍管理是一個在全國范圍內的系統性工程。地籍管理工作不僅要覆蓋到城鎮地區,也要覆蓋到較為偏遠的農村地區,這樣才能全面準確地了解到我國的土地信息,為國家的土地規劃與經濟發展提供堅實的數據支撐。
我國的地籍管理工作應該是科學的,與時俱進的。在信息網絡技術高速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地籍管理工作也應搭上科學發展的快車,充分利用當前的先進技術,建立健全數據庫與地籍管理系統,及時了解到地籍信息的變更,是地籍管理更為科學與先進。
此外,地籍管理的成果應該被充分利用。政府單位應該充分了解地籍信息對于經濟建設的價值,利用好地籍信息的經濟效益,發揮市場經濟的作用,推進地籍管理產業化。
3.4 完善土地管理的監管
土地管理需要監管的方面有很多,包括基層土地調查,土地數據,土地虛報、瞞報行為,土地變更監管,土地執法督察等等,如此繁多的項目對于國家的土地管理監管體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國家應該充分利用監管平臺和國土資源監測“一張圖”,做到信息高效、準確地傳遞與銜接。同時應該落實相關單位的具體責任,完善土地監管流程,發揮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的主體責任。
結語:
地籍管理是國家土地管理的基礎,對于我國的經濟建設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我國加大了對于土地管理的重視,對于地籍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我們應該把握住時機,充分利用各種方法改進地籍管理。完善地籍管理的法律體系建設,加大宣傳力度,規范管理制度,使中國的地籍管理工作得到切實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黃金燕,劉偉.可持續土地管理戰略問題的探討[J].中國農業信息,2017,(9):10,28.
[2]馮廣京.土地科學學科獨立性研究——兼論土地科學學科體系研究思路與框架[J].中國土地學,2017,29(1):20,33.
[3]嚴金明,夏方舟.中國土地科學學科范式框架構建研究[J].中國土地科學,2018,(2):3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