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靜艷
【摘要】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培養(yǎng)全方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中職教育也不例外,在眾多學科中,語文教學是最能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科目,正因如此,中職學校應當更加重視語文教學的質量,對于如何有效幫助學生提升人文素養(yǎng)是每個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對的問題。因此,本文將結合中職語文教學的重要意義,提出關于如何提升中職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幾點建議,供教育工作者們參考。
【關鍵詞】中職語文? 人文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71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49-0034-02
人文素質,指的是在科學文化素質外受過教育的人都需具備的一種素質,也是我們常說的一個人的涵養(yǎng)。人文素質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yǎng)好的,需要我們不斷從外界獲取知識、提升綜合能力、并且通過從自己的經(jīng)歷中總結經(jīng)驗,提升自己的情商,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等等。一個人如果擁有好的人文素質,那么在為人處世上必定會展露出受歡迎的特質和好的精神面貌。對于大部分中職學校來說,學生由于文化基礎較差,面對語文學科沒有深刻的理解,因此往往在人文素質方面也落后于其他高校學生。所以對于中職學校來說,更要加強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重視中職語文教學的意義。
一、中職語文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意義
根據(jù)教育部提出的新課標要求,要將語文學科列為工具性科目,同時也要與人文相結合,這種經(jīng)過長期探索、引發(fā)爭議的理念來之不易,因此也受到各個學校的重視。在過去,人們把語文只當作工具性的學科,就像英語科目一樣,智能作為信息的載體,最終只是為了達到交際目的,然而經(jīng)過長期的探索和深入的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這僅僅是語文學科的一部分功能。事實上語文教學在學生的成長和學習過程中還發(fā)揮著更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學生們通過對文學作品的學習和鑒賞,從中得到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轉變,接觸到優(yōu)秀的作品往往能夠給人帶來積極的引導作用,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人文性。語文教學的人文性,體現(xiàn)在人性和文化性兩個方面,所謂的人性是讓學生通過閱讀學會愛自己,然后學會愛他人,進而上升到關愛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作文語文的兩個重要屬性,它們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工具性在語文教學中主要體現(xiàn)在實踐過程中國所運用到的科學的技術訓練,而人文性的特點主要在于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接收到文學作品所帶來的啟迪和熏陶,這兩點都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理念,只有將這兩個屬性有機結合,相輔相成,才能夠發(fā)揮出語文的真正意義。
二、中職學校如何通過語文教學提升學生人文素養(yǎng)
(一)聯(lián)系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
語文教學的重要目的除了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外,更重要的是提升學生對生活的理解能力,學會更好的與他人相處。通過對語文的學習,可以全面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小到最基本的做人道理,如讓學生了解生命的寶貴、富有同情心、能夠自律,禮貌待人、獨立自主,大到讓學生擁有社會責任感、愛國主義精神等等,這些都能夠通過語文教學很好地實現(xiàn)。為了讓中職學生更容易接受語文教學,教師可以采取創(chuàng)設情境的措施來激發(fā)學生產(chǎn)生共鳴,例如可以將課本文章中想要表達的主旨結合生活實際案例進行類比,讓學生將自己完全帶入到角色當中,體會作者的內(nèi)心情感,從而產(chǎn)生對生活的感悟,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
雖然中職學校較其他普通中學來說,沒有繁重的學業(yè)壓力、不用面對高考帶來的煩惱,但也正是由于這種教學模式,教師才能有更加廣泛和自由的發(fā)揮空間,教師不用局限于課本知識,而是給學生更多實踐操作的機會,這樣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和資源去創(chuàng)設出更多豐富有趣的情境,吸引學生自主投入到語文教學中,同時也能練習自己的專業(yè)技能,體驗社會實踐等。
(二)重視傳統(tǒng)文化熏陶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fā)展,我們的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大家每天都從不同的渠道接收新鮮的資訊,學生們可能對熱播古裝劇如數(shù)家珍,但是卻很少有人愿意花時間去了解歷史,但是作為東方文明古國,我們的國家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深厚文化底蘊,通過對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也能夠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安排與古典文化相關的課堂活動,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例如組織同學開展古詩文朗誦比賽、詩歌鑒賞大會、時光穿越主題等活動,通過這些豐富有趣的活動不但能夠提升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讓古詩文學習從枯燥乏味的傳統(tǒng)模式轉變?yōu)樯鷦佑腥さ恼n堂互動,同時也讓學生從古典文化里受到熏陶,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
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對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采用多媒體技術有重要的意義,比如在《邊城》的教學中,播放了一段《煙雨鳳凰》的資料,在資料播放過程中,老師和學生一起走進了這個遠離繁華喧囂的美麗小城,這個在情感心理上和文本中“茶峒”合二為一的“邊城”會讓學生有更深的體驗。作者沈從文文學成就斐然,小說題材之一取自湘西生活,通過描寫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贊美人性美。《邊城》正是其杰出代表作,被贊美為“理想生命之歌”、“一部田園牧歌式的杰作”、“一顆千古不磨的珠玉”,通過資料播放讓學生感受具體的“邊城”,學生的文化熏陶會更深刻。
(三)拓展學習資源,開闊學生眼界
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主要是教師將課本內(nèi)容按部就班的傳輸給學生,由于受課堂的時間限制,教師很少會增添課本外的知識,這樣就使得學生的知識面狹窄,如果學生沒有在業(yè)余時間拓展自己知識面的意識,那么人文素養(yǎng)就很難得到更好的提升。如果老師無法在有限的語文課堂中充分延伸知識內(nèi)容,就要采取其他方式來完善知識的擴充,例如,教師可以通過自己平時的閱讀給予學生好書推薦清單或者自己的讀書筆記,也可以鼓勵學生課下閱讀在課上與同學分享自己摘抄的好詞好句等等。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當通過不斷的閱讀,來為自己充電,讓自己的思維更加靈活,視野更加廣闊,有了平時閱讀積累的經(jīng)驗,在面對課本知識時也會有更生層次的感悟和理解,讓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得到更高的升華。
(四)加強語文教師的自身素質
在學生的校園生活中,很大一部分的價值觀都會受到來自教師的影響,因此為人師表十分重要。作為教師不但要有過硬的專業(yè)技能,更要有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在學生面前的一言一行都很有可能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因此中職學校要加強對教師的管理,定期安排專業(yè)的培訓,適當?shù)剡M行考核等,致力于發(fā)展成高素質的師資團隊,讓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五)提升校園人文關懷
校園除了是學習知識的地方外,也是每個學生學習做人的一個環(huán)境。良好的校園風氣能夠讓學生獲得健康的成長,同時校園內(nèi)的人文氛圍也能夠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因此學校可以從幾個方面來提升人文氛圍,例如定期開展師生交流大會,了解學生和教師的需求,做到民主的交流方式,或者通過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來增進師生以及同學之間的情感,同時也要相應的結合文化知識,讓學生通過輕松娛樂的方式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舉措,每一位語文教育工作者都應當把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作為自己的義務,不斷創(chuàng)新并探索出更具教育意義的教學方法,將知識與人文素養(yǎng)相結合,努力讓學生成為既有淵博學識、又有智慧涵養(yǎng)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金燕.中職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J].西部素質教育.2016(15)
[2]李東平.試論提高語文老師的人文素養(yǎng)對語文教學的意義[J].語文建設. 2016(18)
[3]鐘巧玲.基于人文素養(yǎng)培育的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開展探究[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 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