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華 景慧時
【摘要】學生在學習語法的時候,往往對其產生恐懼,認為語法是學習知識的難點,大多數學生對語法的學習并不感興趣。但是學習英語必須學習語法,這是教學任務中最重要的一點。針對語法教學方法,本文提出了語法在情景教學中的應用,使語法教學更加生動,希望能為教師在語法教學中提供有價值的建議。
【關鍵詞】英語? 語法? 情景教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8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信息化條件下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問題的研究》的階段性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8]GHB 1213)。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49-0108-01
英語語法教學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讓學生在學習一種語言的時候,掌握語言技巧。但是教師在進行語法教學時,其教學效果并不十分樂觀,導致許多學生在學習語法時產生反感。因此,本文利用情景教學,使語法在情景教學中活起來,能更好的促進學生產生語法學習的興趣。
一、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語法學習意識
在英語語法的學習過程中,需要對語法有正確的認識。每個語言都有一定的規律,這種規律跟語法有密切的關系。本文針對學生學習英語語法時,學生對英語不了解,并且學生的成長環境缺少英語的熏染,使學生在學習英語語法時表現困難。所以教師在語法教學過程中,要首先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語法,使學生樹立語法學習意識。只有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語法意識后,才能有效提高學生語法學習能力[1]。
二、語法融入情境,“聽,書,讀,寫”齊助陣
教師在教授語法知識時,不能單一的傳授語法知識,這會使語法教學課堂顯得枯燥無味,所以需要將語法與情景教學相互融合,通過語篇的理解和語言的巧妙結合,才能有助于學生學習語法知識。以往的語法教學內容較為枯燥,學生對語法的學習興趣較低。針對這些問題,教師要將語法融入情景中,將聽、書、讀、寫融為一體,通過設定特殊的情景模式,幫助學生進一步學習語法知識,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讀寫體驗,還可以進一步了解語法知識,其效果非常顯著[2]。下面是筆者設計的一個語法活動案例:
1.通過聽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其中的信息,將文中信息填寫完整。
A:How are you spending your National Day holiday?
B:I am going to Hong Kong with my parents . We are visiting the Disneyland and shopping.
2.在學生完成文中信息的填寫后,需要將其答案公布出來,并結合這段語境分析出“be+動詞ing”的意義。
3.將學生分為若干組,說出包含“be+動詞ing”的句子。
4.讓每個小組進行展示,讓其他小組進行評分,從而提高語法課堂的活躍性。
三、循序漸進,由簡及難
英語語法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所講述的內容也需要由簡單到困難,一步一步的幫助學生進步。很多教師都希望學生一下子就可以學習到語法的精髓知識,這是不現實的。在學生學習語法的過程中,大多數學生對語法學習表示抗拒,其原因是語法內容相對枯燥,學生對語法的認識不足,且學生的學習環境受語法的熏染較少。教師在教授學生語法的時候,可以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語法難度的不同,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法。根據語法的難易程度,由簡及難的向學生進行語法傳輸,才能幫助學生進一步的掌握語法知識。甚至,筆者認為在教師講述語法知識的時候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英語基礎能力和學生的英語積累量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一個循序漸進的教學過程。
四、幽默,時事助陣,語法課堂原來也可以如此可愛
根據筆者觀察發現,現在很多英語課堂都較為枯燥,尤其是在教師講解語法知識的時候,很多學生都出現了瞌睡現象。這主要是因為教師沒有在課堂之中體現出英語的可愛之處。教師在語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幽默的教學方式,使語法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教師在教授非謂語作賓語知識的時候,可以通過一段幽默的視頻先讓課堂氛圍活躍起來。視頻中主人為了懲罰犯錯誤的小貓。要求它舉著手并站起來,小貓不僅做到了,而且還堅持了幾分鐘,最后小貓的主人讓它繞著桌子轉圈,以此向主人道歉。學生如果看到這段幽默的視頻后,會使課堂氛圍變得活躍起來,緊接著教師在向學生教授非謂語作賓語知識。
五、背誦將語法變成語感
在語法課堂結束后,會有一些學生對這節課堂所學的語法知識不理解,教師可以讓他們對一些含有語法的句子進行背誦,可以提高他們的語法能力,并且要求學生在背誦的過程中帶有語感,才能讓學生真正的掌握語法知識。另外,學生一旦掌握了真正的語感,那么對于學生的英語是有著極大的提升的。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也是讓學生具備一定的英語應用能力,筆者認為學生可以通過多背誦,多學習將句子變化為語感。
六、小組合作,總結語法規則
教師與學生的溝通很難做到全面,一對一。因此,教師需要利用學生的力量,讓學生與學生進行合作和交流,讓學生自己總結和探索語法規則。教師可以將所需要講解的重點內容或者是經典案例呈現在PPT上,如“You shouldnt run in the swimming pool 那么教師就可以故意將這句話改成一個錯誤的句子讓學生去發現錯誤點所在。一個同學可能很難發現錯誤所在,但是一群同學肯定是能發現錯誤所在的。如教師在run后面加一個s,就可以問學生:Can we say you shouldnt runs in the swimming pool。那么學生自然而然的就會分成兩派,一派是Yes,一派是No。教師在這個時候可以公布出正確答案,讓正確的小組給錯誤的小組一個總結和反饋。那么最終學生是可以得到should和shouldnt后面是需要加動詞原形的。
七、轉移情景,活用語法
在英語教學活動中,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在課內制造一些情景氣氛,例如老師可以播放一個GIF,場面時一個游泳的同學由于在游泳池奔跑而摔倒,那么老師和學生就可以針對于這個場景進行語法的交流。老師讓一位學生模擬視頻之中的人物,問:Lily, are you OK?那么學生可以面帶痛苦的對老師說:No.然后很順利的教室就可以引出:Lets take Lily to the hospital, OK?這就順利的引入到了下一個情景——醫院之中。在這樣的場景變換之中,老師需要將各種語法知識進行合理的利用。
結束語
綜上所述,語法在學生的學習內容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往往學生對語法學習表示畏懼,本文將語法結合情景教學,使語法活起來。首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語法學習意識,將語法融入情景,根據聽、書、讀、寫的方式,提升學生語法學習能力。用幽默的教學方式,使課堂更加活躍,將語法變成語感,從而更有效的幫助學生學習語法。
參考文獻:
[1]崔書霞.談語言實踐活動在語法教學中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5(06):11-15.
[2]楊艷梅.英語語法教學優化策略[J].中學生英語.2014(11):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