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珠
選題來源:上海市楊浦區人民檢察院
案件類型:詐騙罪
2016年10月,陳女士在某“理財公司”投資了140萬,不料這筆錢卻有去無回。偶然一天,陳女士看到討債公司發放的廣告,內容是可幫助債權人討欠債,便立刻撥打了廣告上的電話,并與該公司簽訂了代為追償債務委托合同。一年之后,一通電話找上了她。對方自稱小楊,是原來與陳女士委托討債公司的員工。楊某某表示,自己已經另謀高就,但是新公司一樣可以討債,而手續更加便捷、服務費更少。在楊某某的勸說下,陳女士決定試一試。
2018年11月,陳女士應邀前往并與新公司簽訂了債務轉讓協議。次日早上,陳女士就接到了楊某某的電話。楊某某告訴她,84萬元債務已經在公司財務賬上了,并要她來交手續費,否則錢款可能會被劃給別的債權人。欣喜若狂的陳女士立馬趕到公司并繳納了4.2萬元手續費,并約定次日將錢款劃撥。然而左等右等,陳女士并未等到“討回的錢款”,前往公司,發現門上貼了一張公告,表示公司業務已經辦結,無款項支付了。這時陳女士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遂報警。
楊某某到案后稱,在前往該公司工作前,曾在多家類似公司工作,工作內容性質均為對債權人聲稱公司能幫其追回投資損失,債權人需繳納服務費或參與公司投資等,這些公司最終都是關門卷款潛逃。經查,楊某某先后騙取包括陳女士在內等6人共計28萬余元。日前,楊浦區檢察院以涉嫌詐騙罪依法對楊某某批準逮捕。
主講檢察官李霏飛點評
大多數案例表明,“討債公司”并不靠譜,委托其討債有很大的風險。他們打著“合法收債”的宣傳口號,往往通過跟蹤、威脅、恐嚇等手段幫委托人討債,甚至拿著債權憑證收訖部分債務后攜款逃跑,極大損害當事人合法權益。此外,還有很多“討債公司”實為“詐騙公司”,看上的就是委托人的“手續費”。債權人要通過訴訟等合法途徑向債務人主張債務,依法保護其合法債權。
(李霏飛,從檢6年,辦理許多重大詐騙案件和金融犯罪案件。)
編輯:陳侃hastingsche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