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均曉

2018年3月,我國市場主體突破一億戶。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世界銀行最新《營商環境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營商環境總體評價在全球190個經濟體中躍居第31位,比2018年上升15位,比2013年累計上升65位,首次進入全球前40位。日前,國務院公布《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總結有效經驗做法,對標國際先進水平,以政府立法為各類市場主體投資興業提供制度保障。在國際經濟格局深刻調整和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需要認真學習貫徹條例,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營造市場化、法治化、便利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不斷提升我國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和國際競爭力。
營造市場化營商環境,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破除不合理體制機制障礙,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實現市場準入暢通、開放有序、競爭充分、秩序規范,更大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大力破除市場準入壁壘。要完善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負面清單以外的行業、領域、業務等,各類市場主體均可依法平等進入。建立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動態調整機制,不斷縮減清單事項。對具有壟斷性的行業,根據不同行業特點放開競爭性業務,擴大民營資本和外商投資進入。
精簡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對所有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實施“證照分離”改革,持續精簡涉企經營許可事項,依法采取直接取消審批、審批改為備案、實行告知承諾、優化審批服務等方式進行分類管理,破解“準入不準營”等突出問題。
加強公平競爭審查。實現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在中央、省、市、縣四級政府全覆蓋,涉企規章、規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都要進行公平競爭審查,建立投訴舉報、第三方評估等機制,大力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確立競爭政策基礎性地位,推進產業政策由差異化、選擇性向普惠化、功能性轉變。
堅持公平公正原則。堅持各類市場主體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依法保障各類所有制和不同地區市場主體在政府資金投向、政府采購、招標投標、土地供應、稅收優惠、費用減免、資質許可、標準制定、項目申報等方面的公平待遇,消除針對民營企業的各種歧視和隱形障礙,依法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經營自主權和企業經營者人身財產安全。
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要依法規范市場主體和政府的行為,做到規則公開透明、監管公平公正,依法保護各類所有制企業合法權益,使營商環境更加穩定、公平、透明和可預期。
完善市場領域法律制度。加快修訂《反壟斷法》 《專利法》 等法律法規,制定 《外商投資法》 配套法規規章,對標 《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及時清理有關規章文件,著力構建優化營商環境的規范體系。建立并公開政府部門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完善執法程序,規范執法行為。
以公正監管促進公平競爭。堅持監管中立,推進公正監管,對國有和民營企業、內資和外資企業平等對待、一視同仁。強化經營者集中審查,嚴厲打擊壟斷行為、不正當競爭行為和各類市場違法行為,打破行政壟斷,防止市場壟斷,維護競爭秩序,促進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優勝劣汰。
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按照機構改革要求,把知識產權保護作為市場監管綜合執法的重要內容,不斷完善對專利、商標、商業秘密等知識產權的保護,嚴厲查處侵權假冒違法行為,推動建立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深化商標注冊、專利申請便利化改革,進一步壓縮審查時間,提高審查效率。
加快市場信用體系建設。完善全國統一的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推進行政機關、司法機關、金融機構等涉企信息歸集共享,健全經營異常名錄和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制度,探索建立信用修復機制,實行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完善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強制退出制度,讓守法企業一路綠燈,違法企業處處受限。
營造便利化營商環境,政府管理和服務要行“簡約”之道,程序、環節、要件等都要刪繁就簡、便民利企,不斷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乘法”。
提高企業開辦和退出便利度。繼續深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認真落實先照后證、多證合一改革,全面推行企業名稱自主申報,進一步精簡辦理事項、環節和時限,大力實施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積極推行企業簡易注銷改革,進一步拓展適用范圍,壓縮公告和注銷時間。
推進政務服務便民化。深入推進政務服務集中辦理和標準化,加快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建設,實現政務服務事項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全面推行審批服務“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實行一個窗口受理、后臺集成服務,通過優化流程、精簡材料、壓縮時限、集中審批等措施,不斷提高便利化水平。
深入推進減稅降費。持續優化納稅服務,推進結構性、實質性、普惠性減稅,減少征稅自由裁量權。建立涉企收費目錄清單,規范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業性收費,清理整頓事業單位、行業協會商會收費,治理各種中介服務亂收費。完善收費舉報投訴機制,加強價格監督檢查,切實做到“陽光收費”。
健全新型監管機制。改變重審批輕監管的管理方式,按照依法、審慎、智慧、簡約、協同、高效的原則,健全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不斷提升監管效能。推進綜合執法、跨部門聯合監管和“互聯網+監管”,防止多頭執法、執法擾民等問題。
營造國際化營商環境,要對標國際先進水平,促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在更廣領域擴大外資市場準入,持續提高我國營商環境的吸引力。
提升投資自由化水平。認真貫徹《外商投資法》,在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精簡負面清單,清理取消未納入全國和自貿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的限制措施,減少投資限制,平等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進一步做好利用外資工作,不斷提升投資自由化水平。
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支持自貿區深化制度創新,進一步縮減自貿區版外資準入負面清單,簡化外資企業設立程序,持續推進差別化探索,加大壓力測試,發揮自貿區改革開放試驗田作用。完善海南建設自由貿易港政策和制度體系,加快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進程。
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順應國內經濟轉型和消費升級新趨勢,進一步自主降低關稅總水平,消除各種非關稅壁壘,加快跨境電子商務等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推動標準、計量、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質量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國際互認,為市場主體提供便捷的口岸通關服務。
(作者單位: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