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做了全髖關節置換術。聽病友說,術后髖關節活動幅度不能太大.否則容易發生脫位。是這樣嗎?還應注意哪些問題?
上海張先生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骨關節外科副主任醫師朱穎華:只要手術沒問題,人工髖關節脫位的發生率并不高。患者手術6~8周后,隨著髖關節周圍軟組織修復的完成,發生脫位的可能性更是大大降低。此時,患者無須過多限制某些所謂的“危險動作”,否則將會影響髖關節的活動范圍和功能。患者術后應盡快進行康復鍛煉:①盡早進行上、下樓梯的練習,鍛煉下肢肌力,以及髖、膝關節屈伸范圍。②使用正常高度的椅、凳、馬桶,不必特意買增高的馬桶坐墊。③大膽做髖關節的屈伸活動,特別是屈髖動作,盡早完成獨立上、下床,以及獨自穿褲、穿襪、穿鞋等動作,盡快達到生活自理。單純的髖關節屈曲活動不會導致脫位。④在平路行走熟練后,應盡早練習下蹲動作,可以雙手握緊助行器或固定欄桿,屈曲髖關節后做半蹲動作,并逐漸增加下蹲深度。下蹲時要保持下肢輕度外展及外旋。
專家門診:周二下午(西院),周一上午、周四下午(東院)
專病門診(骨關節疾病):周四上午(東院)
最近,我被診斷出患有糖尿病,需要控制日常飲食。我想,主食富含碳水化合物,容易使血糖升高,是不是應該盡量少吃?吃什么比較合適?
山東劉女士
山東省濟南醫院糖尿瘸診療中心主任醫師王建華:許多糖尿病患者認為主食容易使血糖升高,所以盡量少吃甚至不吃,這是一種誤解。主食攝入不足,機體缺乏熱量來源,無法滿足全身代謝所需,勢必要動用脂肪和蛋白質來提供能量。脂肪分解會產生酮體,易致“饑餓性酮癥”;蛋白質分解會引起消瘦、乏力、抵抗力下降,誘發各種感染。此外,人在饑餓狀態下容易發生低血糖,產生頭暈、心悸、意識障礙等問題;低血糖后又會發生反跳性高血糖,從而造成血糖大幅波動。還有些患者,雖然主食吃得很少,但肉、蛋及油脂等副食攝入增加,最終不但使總熱量明顯超標,而且會導致血脂異常,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因此,糖尿病患者不能靠不吃主食來控制血糖,主食不但要吃,而且不能吃得太少,每日主食不能少于150克;最好粗細搭配,比如在精白米面中加入雜糧、豆類,做成豆飯、蕎麥飯、雜糧面點等,這樣不僅能減少血糖波動,而且有助于營養均衡。
專家門診:周二、周四全夭
我剛當上媽媽,欣喜之余又有些擔憂,擔心哺乳會使身材肥胖和乳房變形。另外,從寶寶健康的角度出發,哺乳期多久比較合適?
江蘇魏女士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消化科主任醫師張婷:產婦大量補充營養是造成身材走形的主要原因,若能堅持母乳喂養,有利于消耗孕期堆積的脂肪。哺乳后乳房是否變形與哺乳期乳房的護理情況有關,哺乳本身不會引起乳房變形。相反,嬰兒的吸吮過程可反射性地促進母親催產素的分泌,能增強乳房懸韌帶的彈性。嬰兒在出生后6個月內應接受純母乳喂養,6個月后開始添加輔食。為了寶寶的生長發育和健康,哺乳期在一年左右為宜。如果寶寶身體抵抗力較差、經常生病、容易過敏,哺乳期可適當延長。
專家門診:周二下午、周四上午(瀘定路院區)
特需門診:周三下午(瀘定路院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