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貝
(山東省話劇院 山東 濟南 250013)
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商業片、娛樂片的數量、質量越來越高,且紛紛努力填補現代人心里的“寂寞”。你不用選擇,只跟隨著院線熱映、朋友推薦、熱點話題去電影院走一遭,便消費了“空虛”,換來了“滿足”。
純粹公路片是一種揭示軟弱寂寞、引發無意義聯想和夢境的電影。這種小眾類型電影,也是國際電影大家族中不可或缺的一員。公路電影能被更多的觀眾所接受并喜歡,公路電影也有自己的未來[1]。
公路電影是一種在路上設置故事主題或背景的電影。電影中的英雄完成了生活體驗、思想變化、人物塑造,并在道路旅行情節中創造了一系列戲劇沖突[2]。
隨著旅程的進展,情節將進一步深刻描述主人公的內心世界。簡單地說,它是為了反映道路上的生活。美國公路電影《末路狂花》是代表性最強、揭示性最強的代表之作。《末路狂花》講述了生活在沉悶與瑣碎家務中的家庭主婦賽爾瑪與在某間咖啡廳做女侍應生的閨中密友路易絲對平凡的生活與工作產生厭倦后,結伴一起外出旅游散心。路上,在某家酒吧外的停車場,賽爾瑪險遭無名男子強暴,幸好路易絲及時趕到,拔槍將該男子射殺。驚慌失措的兩人掉頭逃亡,自此踏上不歸路,過程中兩人性格均有了很重大的改變。該片以旅程為形式,以藍鳥轎車為載體,全面展現了女權主義,反映了美國社會的人性問題和社會問題,尤其是最后兩人手拉手驅車飛下懸崖的鏡頭,成為世界電影史上的精彩瞬間。
和其他類型的電影相比,公路片出現得更遲一些。因為電影涉及的元素是公路和汽車,所以是在60年代開始產生,而且主要以美國為主。
在當時的年代,美國的汽車工業和公路建設正值頂峰。福特、道奇、雪佛蘭等各式品牌的汽車作為當時繁榮和青年文化的象征成為美國的時代標志。嬉皮文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達到了頂峰,這使得有可能創造出一個由美國發達的公路網絡創造的流浪生活,反映了大量這類生活電影的出現[3]。
公路電影的敘事基本呈線性,在其后的發展中雖然有不同導演及剪輯手段的革新,但還是具有其類型化電影的明顯特征。首先,公路電影的故事敘述方式是固定在以一段路程為出發點的。故事中的主角經歷了各種考驗,在考驗的過程中,他/她的品質真正得到了充分的展現。《一夜風流》是最早的公路電影之一,講述的是一個新近結婚的上流社會女人(克勞德特·科爾伯特飾)從不贊成她的父親身邊逃跑的故事。她被一個最近被解雇的記者(克拉克·蓋博飾)找到,記者認為她需要重新站起來。這對情侶最終一起旅行,這可以說是第一部荒誕喜劇。《一夜風流》獲得了包括最佳影片獎在內的5項奧斯卡大獎。
其次,公路電影的特點主要體現在前行的過程,終點不是目的地,旅行過程中發生的故事及人物的情感、人生觀的變化才是公路電影真正想要展現給人們的。導演兼影星丹尼斯·霍珀創作的終極摩托車電影《逍遙騎士》,講述了兩個漂泊者(彼得·方達和霍珀)穿越美國,體驗20世紀60年代反主流文化的故事。《逍遙騎士》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獨立電影之一。它也因其經典的原聲音樂而聞名,其中最具終極驅動力的歌曲之一是Steppenwolf的《生來狂野》[4]。
由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和觀眾的需求,中國的公路電影在選擇主題時并沒有模仿美國公路電影中的犯罪和暴力特征,而是從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汲取營養,具有一定的現實性。同時,它顯示出強烈的人文關懷。例如,賈樟柯執導的《三峽好人》表達了社會變遷背景下“靈魂相互回歸”的主題。在影片中,導演介紹了三峽工程改造中的重慶奉節縣的觀眾,兩位主角之間的對話和互動,描繪了當地居民的矛盾情感。賈樟柯導演通過緩慢、安靜的鏡頭語言展現了人物與環境之間的沖突。《三峽好人》根植于當前中國社會轉型的微小變化。無論是情節的發展還是電影的主體結構,都充滿了對社會現實和人們生活狀態的理性思考。
與好萊塢公路電影相比,中國的公路電影缺乏對家庭的個人背叛和對社會的抵制。中國公路電影中的主角,無論是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在精神世界中,都會在旅程結束時找到“靈魂的回歸”。這種回歸不僅是在肉體上發現的棲息地,也是人物心理世界中的精神“烏托邦”。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家”的解讀無疑為中國公路電影的這種特征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就像中國第一部公路電影《走到盡頭》一樣,這部電影情節設置中好萊塢道路電影有許多相似之處。史潤珍導演設計了一部關于電影中失控和警惕戰爭的槍戰。根據好萊塢公路電影的傳統設計,這樣的情節結構往往令人驚心動魄。然而,與“自然兇手”和“道路盡頭”的幻滅不同,電影《走向盡頭》的結尾選擇了將人們帶入生活的希望。在《走到盡頭》結束時,茉莉花和司機小王在海邊相互供認。雖然,為了繼續發展故事,警方仍然在劇情場景中出現的這一幕,但只讓警方完成畫外音的工作。這種結局設置無疑滿足了觀眾對快樂結局的需求,符合中國傳統文化“回歸”的愿望。
公路電影是迎合現代人思潮的一種載體。世界這么大,我想去看看,他們的旅程也是我們的旅程。當觀眾走進電影院后,就已經搭上了電影中主演飛馳的汽車,觀眾的心也隨之跟著主角的奔馳而奔馳,人們的思緒、情感跟隨電影中的故事而起伏跌宕。雖然公路電影屬于電影大浪潮中的少數,但其“一直在路上”的理念、飛馳在公路上能帶給人們瞬間的思想放飛,是任何電影類型所不能比擬的。因此,公路電影是國際電影大家族中不可或缺的一員。任何一種藝術形式的存在都有其必然性,公路電影的必然性就在于我們都是熱愛自由、渴望不斷前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