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力維
(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100029)
審稿,通常指對稿件進行審讀,從內容和形式等方面對稿件進行評價、決定取舍,對符合可接收稿件要求但需修改的稿件提出修改建議的工作。
《圖書質量保障體系》規定,稿件審讀應堅持三審制。初審應由具有編輯職稱或具備一定條件的助理編輯人員擔任;復審應由具有正、副編審職稱的編輯室主任一級的人員擔任;終審應由具有正、副編審職稱的社長、總編輯(副社長、副總編輯)或由社長、總編輯指定的人員擔任(非社長、總編輯終審的書稿意見,要經過社長、總編輯審核),三個環節缺一不可。三審環節中任何兩個環節的審稿工作不能由同一人擔任[1]。
狹義的政治性,指稿件反映的政治立場、觀念和傾向,包括涉及政黨、國家、黨政高級領導人、外交、民族、宗教等關系的現實政治問題,還包括涉及國家安全、社會穩定、思想格調、價值觀等方面的內容。堅持正確的導向是出版工作的前提。
任何出版物都不得含有《出版管理條例》明確規定的禁止出版的內容:1.反對憲法確定的基本原則的;2.危害國家統一、主權和領土完整的;3.泄露國家秘密、危害國家安全或者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的;4.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或者侵害民族風俗、習慣的;5.宣揚邪教、迷信的;6.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的;7.宣揚淫穢、賭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的;8.侮辱或者誹謗他人,侵害他人合法利益的;9.危害社會公德或者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10.有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規定禁止的其他內容的。
出版物的思想性是指出版物中反映的思想內容和價值標準,經常與價值導向有緊密聯系。出版物內容要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包括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標準——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編輯在選題階段審查編寫提綱和樣稿,旨在評估選題價值,改進選題設計,選擇恰當的作者。
編寫的提綱中要全面體現選題方案,包括編寫意圖、市場定位、主題內容及側重點、資料來源、寫作分工和進度計劃等。提綱還應明確讀者定位,弄清為讀者解決的具體問題、帶來的具體價值,確定內容的起點、取舍、深淺[2]。
編輯通過審查樣稿,了解作者的寫作能力,物色恰當的作者,驗證選題方案,明確定位,強化選題特色。大型圖書撰寫示范性樣稿,可以幫助作者掌握寫作要求,提高編寫質量。
初審應審讀全稿,判斷書稿價值,撰寫初審報告,提出修改意見。符合出版要求的書稿接收出版,提出編輯加工和后續出版工作方案;對于有出版價值但存在較大缺陷的書稿,撰寫退改信,提出修改意見,退還作者修改后再審;對于沒有出版價值或不符合出版單位出版原則的書稿,草擬退稿信,經批準后退稿。
初審應進行略讀、通讀、抽讀和精讀:
1.略讀是指閱讀前言、后記、內容提要等文字,閱讀目錄、緒論等章節。通過瀏覽書稿,了解各部分的大致篇幅、版面是否整潔、有無圖表公式等情況。
2.通讀是指審閱全部稿件,力求形成全面、準確的審稿意見,通讀是審稿的基本方法。
3.抽讀是在略讀的基礎上,選取部分典型、薄弱、疑難、敏感或者特殊書稿進行審讀,對書稿價值做出初步判斷。
4.精讀(研讀)是對上述書稿進行仔細閱讀、比較、推敲,吃透稿件的每一個詞句,細致品味作品的內容,前后對比,弄清書稿中隱藏的問題,對書稿做出準確判斷。
初審還應重點把握以下方面的內容:
1.著作權問題:包括引用文獻不當或故意抄襲,稿件內容與作者經歷不吻合等,還要注意防范過度抄襲網絡資料的現象。
2.知識準確性問題:概念、定義應表達清晰、嚴謹、無歧義;引用技術標準應注意適用范圍;引用資料應注意辨別真偽和可靠性;推理論證應嚴密。
3.文字規范性問題:注意音似別字、形似別字、多字、漏字、顛倒字;正確使用外文大小寫、正斜體;正確使用漢語拼音;標點符號、數字用法、計量單位應符合規范;詞語使用正確,語言流暢,語法規范;普及讀物語言要通俗。
4.體例規范性問題:標題格式應規范;插圖、表格、公式應當與文字敘述合理呼應,符合技術規范,全稿中形式一致;參考文獻應選用恰當,著錄規范;輔文應符合組稿時提出的要求。
初審結束應形成全面、明確的初審意見,通常包括以下內容:1.對稿件的價值評估、質量判斷及取舍意見。2.要求作者修改的意見和建議。3.對稿件中存在的個別問題把握不準,可在審稿意見中提出來,請復審編輯處理。4.對編輯加工和后續出版工作的安排。
初審結束,對于稿件是否采用應給出明確意見,包括采用、退改再審和退稿。
復審應審查全稿,了解初審情況,仔細審讀重點、薄弱、敏感、疑難部分,站在更高角度判斷書稿價值,行使把關職責。同時,解決初審者遺留的問題,針對初審的不足,對初審者進行適當指導。初審者工作不符合要求的,可責成其返工。
復審結束,應形成完整的復審意見,主要包括:1.記錄復審發現的主要問題,酌情提出進一步修改書稿的要求。2.對初審意見進行評估,回答初審者提出要求復審者解決的疑難問題。3.對書稿價值和質量進行評估,給出是否同意出版的意見。4.復審者如果與初審意見存在分歧,未達成一致意見,應說明理由,供終審裁定。
終審應根據初審、復審意見,酌情抽審或通讀稿件,對稿件內容做出評價,決定稿件能否采用。重點審查稿件的政治導向、思想傾向、文化價值,有無違反國家法規政策的內容,是否符合出版社的出版方向等。終審與初審、復審意見不一致的,導向問題一票否決,學術問題通過溝通協商爭取達成一致。
終審結束,應形成完整的終審意見,主要包括:1.記錄終審發現的稿件中存在的一般性內容差錯,供責任編輯參照修改書稿。2.終審意見可簡明扼要,決定稿件是否可以出版。3.終審發現稿件中存在不適宜出版的內容,應責成有關編輯修改后再審,直到稿件符合出版要求后方可簽字發稿。
三審制是我國出版界長期積累的經驗,是保證出版物質量的基本制度。從初審、復審到終審的三審制,具有各審級相互補充、相互制約的特點,通過分級負責和集體智慧來保證出版物的質量,避免由于某級審稿者的知識不足、經驗缺乏或責任缺失、工作疏漏而導致的偏差、失誤。
審稿工作是出版的基礎,是重中之重。一定要明確審稿目的,確定審稿標準。審稿過程中要仔細研讀書稿,記錄審稿過程,判斷書稿價值,把關導向問題。審稿結束,應綜合審稿結論,安排后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