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登帥 北京交通大學海濱學院
在未來一定要發展周期內,汽車工業市場極有可能成為我國最具有發展前景的市場產業之一。因此,車輛工程專業也迎來了春天。盡管如此,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我國現有的汽車產業及相關技術依舊不具備與發達國家同臺競技的實力,在核心技術以及創新水平方面仍舊缺乏競爭力。因此,我國高校必須注重于對汽車領域高端人才的培養,對車輛工程專業實現正確定位,使我國的汽車產業逐漸與國際尖端水平接軌,實現專業的創新化、尖端化轉型。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汽車產業的發展市場已經由國內轉移到國際,汽車產業的競爭已經逐漸從技術上的競爭轉化為創新力的競爭,轉化為人才的競爭。因此,車輛工程專業必須重新對課程體系進行精準定位,實現尖端人才培養。具體來說,課程體系的精準定位應該考慮到以下幾方面因素:
我國高校一直對汽車專業的相關課程予以高度重視,無論是在汽車工業發展的初始階段,還是在當前的黃金階段,我國高校的汽車人才培養計劃一直隨著汽車技術的革新而與時俱進。比如說,80年代的車輛工程專業課程體系以培養學生的應用電子技術、和汽車使用系統設計技術為主體,旨在培養能致力于汽車研究的高級工程技術人員。而90年代的車輛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則以培養學生的計算機互聯網技術、交通運輸和控制技術為人才培養的主要路徑。在現階段,社會學科融合的大趨勢影響,車輛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不僅僅有要掌握與車輛工程相關的專業課程,還要掌握基本的信息化技術和管理體系,同時要求相關學生對心理學和生理學等學科特征有基本掌握和了解。
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汽車行業作為我國經濟支柱產業的整體地位不會發生改變。所以,我國汽車行業勢必會把目光放在國際市場的開拓與競爭中,推動我國由汽車制造大國轉變為汽車制造強國,打造更多屬于國人的品牌。若想能在國際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那么我國的汽車產業就必須實現能源結構的調整和科技優勢的創新,這就意味著未來的汽車行業發展必須具有豐厚的人才儲備。所以,高校方面應該與汽車行業方面就人才培養達成共識,對汽車工程專業的學生不吝嗇技術的傳授和信息的共享,為汽車產業的發展儲備人才。
我國汽車工業的主要競爭舞臺是國際市場,而主要競技對手是國際中的同行。所以,這就意味著我國汽車行業必須在核心技術方面不斷優化,鼓勵自主研發和科技創新,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以優質品牌在國際市場上爭取話語權。所以,我國開設車輛工程專業的高校就必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對現階段的教育教學資源進行更新與調節,使課程結構持續優化,直到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同時,高校方面還應該秉持因地制宜原則,在專業設置過程中參考我國基本國情,打造特色專業。不僅是要培養技術型人才,還要培養創新型人才,以創新為驅動力去推動我國汽車產業的整體發展進步,以技術為生產力去保證我國汽車產業的整體穩定運行。
目前我國汽車工業發展的整體趨勢是智能化和科技化,無論是普通居民所駕駛的私家車輛,還是用于軍事戰略、城市建設等工作的特種車輛,都將受到制造技術和設計工業的影響,逐漸趨向于智能化,逐漸融入更多的科技元素。所以,現階段的車輛工程教育體系必須在傳統教學體系的基礎上,加強機械設計制造和自動化專業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們在課堂學習中就能充分了解我國各大汽車產業的發展趨勢和最新技術,保證學生們都能接受到最先進的共享資源,實現優質學科的構建。
現階段高校專業教學存在的最主要問題是,專業學生在畢業之后才發現自己的知識體系與相關行業不對口,導致人才和行業的對接效率低。在汽車工業呈現欣欣向榮態勢的今天,汽車產業的發展急需一批有技術功底和創新能力的專業人才。所以,高校方面必須直面市場需求,提高車輛工程專業的實際價值,培養一批不局限于理論基礎,而具有真才實干的人才。而且,為了培養具備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實用型人才,高校方面應該盡可能與企業達成人才培養共識,有企業為高校人才培養提供優質資源和科技能源甚至是實習機會,而高校方面則向學生介紹現階段汽車產業結構的發展大方向,提高學生的就業認知。
綜上所述,我國汽車產業的發展必須面向國際,而我國車輛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要以此為前提進行精準定位。因此,我國高校方面必須優化車輛工程專業特色、創新教學體系、增加車輛工程專業的實用價值,為實用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