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 睿
(牡丹江大學食品藥品學院,黑龍江 牡丹江 157011)
功能性食品在我國稱為保健食品,其是食品的一個種類,具有一般食品共性,能調節人體的機能,適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1]“功能性食品”課程是我院近幾年新開設的課程,是一門綜合性課程,涉及到化學、生化、醫學、藥學、營養學等多個學科的內容,知識點較多,理論性較強,學生在理解方面會存在一定的困難。傳統教學模式采用灌輸式、填鴨式,忽略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已不適宜“功能性食品”課程的授課。筆者在“功能性食品”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對“功能性食品”課程進行了教學改革實踐。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對于食品的要求已不再局限于解決飽的問題,而逐漸注重食品預防疾病的功能。保健品行業發展迅速,功能性食品課程在高職院校的開設是十分必要的,可以擴寬學生的就業范圍。教師通過畢業生回訪調研,高職院校畢業生在保健品行業從事與本門課程相對應的崗位大多是保健品銷售員、健康顧問、售后服務。根據這些崗位的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務分析,明確相應崗位所必須具備的基本技能要求和理論知識要求,然后圍繞實際工作任務設計教學內容。
學生能夠通過對本門課程的學習,具有判斷功能性食品與藥品的能力,能夠對偽劣功能性食品進行鑒別;能夠理解保健品產品的功效并能講解清楚。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與人溝
通能力;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培養學生樹立科學正確的營養功能性食品觀;培養學生勤奮學習、熱愛專業、求真及求實的科學作風;培養學生以誠為本的職業道德。
1.3.1 教學內容與其他課程整合
本門課程選用的教材為高職高專規劃教材。新技術在功能食品生產中的應用與食品生產技術課程內容相重復,這部分內容不作為本門課程的講授內容。食品營銷能力不作為本門課程的內容,因為本專業設有食品營銷課程。考慮到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基礎,本門課程主要學習功能性食品中的功效成分的生理功效、富含功效成分的食品、功能性食品開發的原理和方法。
1.3.2 延伸課堂教學內容
功能性食品是食品科學與工程研究領域的前沿學科[2],其發展迅速,知識更新很快,這就要求授課教師平時注意收集報刊、電視、因特網等現代傳媒中涉及功能性食品的科技資料,及時補充和更新教學內容。如總結學生感興趣的最新減肥功能食品,其功效成分是什么?安全性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2.1.2 學生自主授課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選取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積累較多的常識性內容,如講授“功效成分中維生素、礦物質,輔助降血糖、降血壓、降血脂功能食品的開發”時,貫徹“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將全班分成若干小組,提前布置下次課的授課內容,以小組為單位,小組成員分工,利用課余時間提前預習、收集材料,制作幻燈片。在課堂上,鼓勵學生走上講臺,教師融入到學生中去,傾聽學生的講解,其他同學可以提出問題,共同討論。教師進行糾正和補充,對于學生難于理解的共性問題進行講解。又如針對功能性食品的大眾熟知度展開問卷調查,[3]以小組為單位,小組分工,查閱資料,收集整理調研結果,最后提交一份調研報告并制作幻燈片,在課堂上做總結匯報,開展小組間討論交流。最后給予評分,對于表現突出的學生要給予加分。通過這種教學方式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欲,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2.1.2 模擬場景,角色體驗
教師提前布置下一次課的授課內容,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預習,將相關知識串聯成短劇。在短劇中學生扮演健康顧問、保健品銷售員、售后服務人員、顧客。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又使學生加深了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將來從事職業崗位的認識;同時培養了學生與人的溝通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隨著科技的發展,教師應充分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更好的授課。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制作與教學日歷、教學內容相匹配的精美課件。課件中的圖片、視頻可以使抽象的內容得以具體、形象、直觀的展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4]。克服傳統板書難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的注意力難于集中的弱點。但多媒體課件播放速度較快時,易產生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的現象。多媒體課件與傳統板書相結合,充分發揮兩者的優勢。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播放多媒體課件時速度應慢一些,將一些重點的內容和補充的內容寫在黑板上。如“講授功效成分中自由基清除劑”這部分內容時,可以先播放“某品牌SOD蜜”的廣告視頻,教師提出“SOD的中文全稱是什么”的問題,引出本門課程的內容,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然后播放關于自由基清除劑科普視頻,教師提出“自由基是怎樣產生的?自由基對人體有哪些影響?清除自由基的物質有哪些?”等一些問題,請學生回答。通過這樣的授課方式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課堂氣氛活躍。又如講授“功效成分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卵磷脂的生理功效”時,其機理難于理解,兩者對于大腦的作用又易混淆。筆者在講授這部分內容時,邊講解邊播放flash動畫,flash動畫又將兩者對大腦的作用進行了形象的類比,這樣便于學生理解,同時增加了趣味性。這樣要比教師單純地描述幾遍教學效果好得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搜集的視頻和flash動畫,要適合課堂教學,并與授課內容相關。視頻的播放時間不宜過長,最好是幾分鐘,最長不要超過10分鐘。
本門課程采用“過程性考核”+“多方式評價”的考核評價和分階段筆試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從知識、能力、素質3個方面對學生學習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考核評價。分階段筆試采用期中和期末兩次,占課程總成績的30%;“過程性考核”+“多方式評價”的考核評價占課程總成績的70%,包括學生組內互評、組間互評、學生自評、教師評價。采用靈活多樣的考核方式,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5]
在“功能性食品”課程的教學改革實踐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大大提高了,對于知識的理解更深刻,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高職院校的教學改革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應不斷的學習,積累經驗,將教學水平邁上一個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