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武, 周浩祥
(安徽省體育科學技術研究所,安徽 合肥 230001)
全運會田徑田賽遠度項目包含6個小項:鉛球、鐵餅、標槍、鏈球、跳遠和三級跳。它們有一個共同特征:通過6次試擲(跳)測量遠度,對參賽運動員進行排位(進入前8名)。我國有很多優秀的田賽遠度項目運動員,其中一些是備戰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重點隊員。目前關于田徑田賽遠度項目的研究較少,存在研究樣本量不足,基本是研究運動員的一二次比賽[1],田徑規則變化對運動員成績的影響[2],研究國外比賽較多等問題。本文對第7—13屆全運會田徑田賽遠度項目競技成績進行整理,通過大樣本量統計,分析運動員成績的穩定性、項目的成功率、最佳成績輪次的表現特征等,揭示田徑田賽遠度項目競技成績的表現特征,為我國田徑重點隊員備戰2020東京奧運會提供參考。
以第7—13屆全運會田徑田賽遠度項目前8名運動員為研究對象,包含6個項目:鉛球、鐵餅、標槍、鏈球、跳遠和三級跳。男女運動員共計651人,其中,第12屆全運會6個項目6次試跳(擲)成績冊上沒有具體成績,無法進行詳細統計,第7屆和第8屆女子鏈球沒有設項,第9屆男子鐵餅成績丟失。
1.2.1 文獻資料法
以“田賽遠度”“競技成績”等為關鍵詞進行文獻檢索,查閱近10年關于田徑田賽遠度項目、競技成績方面的文獻,結合本研究進行系統的歸納梳理,以期較全面地把握田徑田賽遠度項目研究現狀。
全運會運動員比賽成績來源于安徽省體育局檔案室,詳細統計了第7—13屆全運會田賽遠度項目,即鉛球、鐵餅、標槍、鏈球、跳遠和三級跳前8名6次試擲(跳)成績。
1.2.2 數理統計法
運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第7—13屆全運會田徑田賽遠度項目前8名運動員成績進行平均值和標準差處理;對第7—13屆全運會6個田賽遠度項目冠軍、前3名、前8名競技成績的穩定性通過變異系數進行衡量;對不同項目男女運動員的成功率進行Pearson卡方檢驗。
成績的穩定性從一個側面反映項目長期發展水平。穩定性或波動幅度通常用平均值或標準差反映,但有一定局限性。標準差只可用來比較同質且平均數相等(或者接近)的2組數據的變異情況,不能用于比較不同性質或平均數相差較大的2組數據的離散程度[3]。全運會田賽遠度項目不同性別均值差別較大,因此,選擇變異系數說明成績的穩定性。變異系數即標準差與平均數的比值,變異系數小,說明運動員平均成績差距小,成績穩定性較高,競技表現較好;變異系數大,說明運動員平均成績差距大,運動員成績的穩定性低,競技表現相對較差[4]。
男子項目,變異系數最小的是跳遠和三級跳,冠軍、前3名和前8名的變異系數整體較小。其中,男子跳遠前3名變異系數為1.87%,男子三級跳冠軍的變異系數在男子項目中最小(1.37%)。分析全運會冠軍成績和2016年里約奧運會冠軍成績的差距(2.52%和3.83%)得出,男子跳遠和三級跳整體水平高,不僅全運會冠軍與世界水平差距小,運動員成績的相對穩定性也較高,競技表現較好。相反,男子鉛球、男子鐵餅和男子標槍項目變異系數整體較大,且與2016年里約奧運會冠軍有較大差距,說明這3個項目與世界優秀選手存在較大差距,且運動員成績穩定性不高,即在低水平徘徊。
女子項目,變異系數最小的為三級跳。冠軍、前3名和前8名整體變異系數較小,說明其整體成績較為穩定,競技成績表現較好。其中,女子三級跳冠軍的變異系數為1.66%。變異系數最大的為女子鏈球,前8名變異系數達6.36%,差距百分比達11.88%,在女子項目中最高,說明我國女子鏈球整體水平與世界優秀選手差距明顯,運動員成績穩定性不高,競技成績表現較差。
因此,項目的理想發展狀態是差距百分比小,前3名和前8名的平均成績變異系數小,說明項目處在高水平、成績穩定性較好;反之,差距百分比大,前3名和前8名的平均成績變異系數大,則說明項目處于低水平。由表1可見,男子跳遠、男子三級跳、女子三級跳發展較好,而男女鐵餅、男女鏈球、男子鉛球、男子標槍、女子跳遠成績的穩定性和冠軍成績有待提高。

表1 全運會田賽遠度項目成績變異系數一覽
注釋:差距百分比=(2016年里約奧運會冠軍-全運會冠軍平均)/2016年里約奧運會冠軍×100%
參賽運動員6輪次比賽中有成功、失敗和免跳(投),總成功率=所有成功輪次試跳(擲)的次數/所有試跳(擲)的總次數×100%。有研究證明,成功率是創造有效成績和最優成績的前提條件[5],運動員只有提高或保持較高的成功率,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奪取勝利。圖1顯示,運動員在鉛球、鏈球和標槍項目成功率較高,跳遠項目成功率較低。鐵餅、三級跳項目,男運動員成功率較低;鉛球和鏈球項目,男女運動員的成功率都在70%以上;男女運動員在標槍項目上成功率最高,都在75%以上。女子鐵餅的成功率高達80%以上,而男子鐵餅的成功率卻很低,只有65%左右,經過卡方檢驗,男女運動員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三級跳項目,女子三級跳的成功率接近80%,而男子三級跳的成功率不到65%,男女運動員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跳遠項目,男女運動員成功率較低,都在70%以下,男子跳遠是成功率最低的項目。
對于標槍、鏈球和鉛球項目來說,在較高成功率的基礎上,要從技術層面進行突破,強調技術動作的合理性[6]。男子鐵餅首先要解決成功率的問題,比賽中不能犯規,進而產生有效擲次。整體上,跳遠和三級跳的成功率偏低,結合實踐情況,更多是要解決起跳點準確性的問題,即在快速助跑前提下能夠上板,距離犯規線越近越好,這樣不僅能產生有效跳次,提高成功率,還能使自己實際跳出的距離得以充分展現。

注:*表示男女運動員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
獲得冠軍是每個運動員的夢想,在競爭激烈的全運會上能夠一騎絕塵,更是技術和戰術的完美展現,這其中包含6輪次試跳(擲)中的戰術安排問題。冠軍最佳輪次,即運動員在6個輪次的試跳(擲)過程中,最好成績出現的輪次。以往全運會冠軍最佳輪次能為運動員的訓練和比賽提供參考。由表2可知,冠軍最佳輪次基本有3種類型:前發揮型、后發揮型、均衡型。

表2 冠軍最佳輪次統計
注:第1輪、第2輪、第3輪出現最佳成績屬于前3輪,第4輪、第5輪、第6輪出現最佳成績屬于后3輪
男女標槍、男女鐵餅、男子鏈球、男子三級跳項目屬于前發揮型,前面3擲(跳)的結果基本決定冠軍的歸屬。例如,標槍項目前3輪和后3輪最佳輪次比,男子為5∶1,女子為4∶2,說明標槍項目發揮穩定,運動員受犯規影響小,前3輪就能把最佳成績表現出來。這提醒我們平時要進行針對性訓練,尤其是專項訓練時,進行充分的準備活動,把注意力集中于前3擲,因為后面想再出最佳成績就難了。女子鉛球是唯一后發揮型項目,前3輪與后3輪的比值為1∶5,冠軍的歸屬主要看后面3擲的結果。這充分說明鉛球是個技術性很強的項目,投擲圈限制了選手的任意發揮,單個身體環節的能量需要合理技術的充分整合,因此,平時訓練中要把技術訓練放在首位,強調技術的合理性、科學性,注重擲鉛球過程中身體快速、平穩的移動,使身體重心速度和鉛球的運行速度能充分傳遞。男子鉛球、男子跳遠、女子鏈球、女子跳遠、女子三級跳屬于均衡型,即冠軍最佳輪次的次數前3擲(跳)和后3擲(跳)基本一致。
從全運會田賽遠度項目前3名最佳輪次看,鉛球、鐵餅、鏈球屬于一類,較小的投擲圈限制了參賽選手的隨意發揮,更多的參賽選手最佳輪次出現在后3輪,鉛球將近70%,鐵餅和鏈球為60%,和冠軍最佳輪次相同。這提示我們,教練員在選材時,不能僅看運動員的最大力量,還要看其力量的發揮程度,其中包含力量素質、協調素質、柔韌素質等。標槍前3輪發揮的比例為60%以上,在所有田賽遠度項目中比例最高,這是由項目特點決定的。足夠的助跑距離能讓參賽運動員實現能力和技術的完美結合,產生優異的競技成績。因此,進行標槍訓練和測驗時,應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注重試擲效果,為正式比賽前3擲做好準備。跳遠和三級跳屬于一類,前3跳和后3跳比例基本一致。
不可否認,本研究是一個發生情況的歸類整理,也會有競技成績表現另類情況的出現。這就需要參賽運動員不僅具備扎實的基礎功和完美的技術,更要有強大的心理素質。體育競技歸根到底是運動員綜合能力的較量,運動員只有經過全運會層面的激烈競爭,才能在更高的舞臺上為國家爭光。
通過對第7—13屆全運會田徑田賽遠度項目前8名成績進行的分析發現,男子跳遠、男子三級跳、女子三級跳前3名均值和前8名均值的變異系數整體較小,冠軍成績差距百分比也較小,說明項目發展較好;而男女鐵餅、男女鏈球、男子鉛球、男子標槍、女子跳遠前3名均值和前8名均值的變異系數整體較大,冠軍成績差距百分也較大,說明其競技成績的穩定性不高,與世界水平相比,這些項目長期在低水平徘徊。
鉛球、標槍、鏈球項目整體成功率較高,因此,項目發展更多從技術層面進行突破,強調技術動作的合理性。鐵餅、三級跳項目男女運動員的成功率有顯著性差異,均是女運動員成功率遠高于男運動員,提示,男運動員的重視程度不夠。跳遠項目是田賽遠度項目成功率最低的,建議提高運動員的比賽踏跳的準確性,這也許是男子跳遠在較高水平能再提升的關鍵因素之一,也是女子跳遠走出困境的重要基礎。
男女標槍、男女鐵餅、男子鏈球、男子三級跳屬于前發揮型項目,前面3擲(跳)的結果基本決定了冠軍歸屬。這提示我們,要進行針對性訓練,把運動員的最佳狀態調整到前3擲(跳);女子鉛球是唯一的后發揮型項目,投擲圈限制女子鉛球選手的發揮,因此需注意整體技術動作的流暢性和合理性,選材時挑選能充分發揮整體力量的選手,而不是僅看單個身體環節的最大力量。男子鉛球、男子跳遠、女子鏈球、女子跳遠、女子三級跳屬于均衡型項目,即最佳輪次前3擲(跳)和后3擲(跳)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