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明陽
6月20日上午9:00,中鹽金壇鹽化金賽鹽廠崗位人員馬國新在T-601 液位降至0%后,通知機修人員開清槽孔。
9:10,陳衛平進罐清理。
9:30,監護人員華愛民發現陳衛平在T-601 作業時倒地,監護人員華愛民立即向現場負責人方濤匯報情況。
9:32,方濤帶領馬國新、湯文歧到現場查看,發現陳衛平可能是由于作業區域氣溫過高導致中暑昏迷。于是立即組織施救,同時向廠長徐敏匯報。
一場爭分奪秒的救援開始了!
從罐中將陳衛平抬出,并用擔架移動至空曠處平放。立即采取人工呼吸及心肺復蘇。9:46,救護車趕到,陳衛平被送往醫院。清罐工作繼續進行。
用了16 分鐘,這場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應急演練基本結束。
對于中鹽金壇來說,三礦五廠,涉及不同行業,安全工作顯得復雜而多樣,所以安全主管仇海霞必須思考如何提升企業的整體安全水平。
為何將此次演練定位在有限空間作業應急演練,綜合部對此進行了解釋。
作為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公司層面每年都會選擇一個課題在某一廠區組織安全應急演練。比如前幾年相繼在加怡熱電廠組織的“防汛應急處置演練”,在金東公司組織的“危險化學品泄露事故演練”,在鹽礦組織的“觸電高空墜落事故演練”等。
作為公司的高級安全主管,仇海霞告訴記者:“以前,我們關注較多的是受限空間,而現在結合實際工作發現,我們企業有很多的有限空間作業。”比如鹽廠有很多儲罐,雖然是敞口的,但出入口狹小局促,這是一種有限空間。
她解釋說,所謂有限空間,是指封閉或者部分封閉,與外界相對隔離,出入口較為狹窄,作業人員不能長時間在內工作,自然通風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積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間。
不久前,安監局發文要求對冶金等工貿企業有限空間進行安全整治,對于中鹽金壇而言,進行安全生產和隱患排查時,有限空間也必須進行風險識別管控。
仇海霞說,基于這些考慮,公司將今年的主題定位于有限空間作業的應急演練,并聯合金賽鹽廠開展這項工作。
談起金賽鹽廠的準備工作,綜合部負責人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據了解,為了籌備此次演練,鹽廠進行了周密地部署,不僅詳細制定演練方案,還在演練前做了兩次預演,并請各安全主管提前給予了意見和建議。
“我們自制了擔架。對每個組的成員分工進行了多次確認,確保大家熟悉自己的工作,在演練中不失誤。”“我還復習了如何做心肺復蘇。”鹽廠員工說。
金賽鹽廠廠長徐敏坦言,有了充足的準備,才能保證演習的連貫、準確,而不是為了上演一出“好戲”。
我們知道,開展應急演練,是檢驗、評價和增強企業應急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通過模擬真實事故的發生,暴露所制定的應急預案和應急程序所存在的缺陷,彌補應急管理中人力、設備、通訊等應急資源配備的不足,改善各應急部門、機構和人員之間的協調,明確崗位與職責,提高應急人員的熟練程度和技術水平,加強職工對突發事件的應急意識和處置能力。
仇海霞告訴記者,從前些年的情況看,存在著重視“演”的情況。參與人員像一群“演員”。參加演練的員工沒有緊張感,不夠嚴肅認真。
而這次,金賽鹽廠在制定方案時,廠長徐敏就定下了一個基調:演練時必須嚴肅。

徐敏說:“出了事故,就是要認真準確地處置,我們模擬的就是那種現場感。如果是笑呵呵地參加演練,其實就是沒有進入‘現場’,是不合格的操作人員。所以必須有一個嚴肅的態度。”
徐敏還告訴記者,即便當時我們和總指揮都是面對面,還是會迅速拿起電話向他大聲匯報情況。
其實,在實際演練中,為演練而演練、完成任務式的現象很多。還有一種情況是一味追求演練的感官效果,而忽視了開展應急演練本身的目的與目標,一演了之,對存在的問題也不進行改進,搞形式主義,浪費了人力、財力,根本沒有提高應急管理水平。
作為公司的高級安全主管,仇海霞一直在努力規避以上現象,并將各項工作落實到實處。
她還告訴記者,公司有多個生產廠、礦區,各個廠區還涉及不同行業,且制定了相應的專項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所以就需要盡可能地通過演練提高參演人員的應急響應能力,檢驗應急預案的科學性和有效性,進一步明確應急人員各自的崗位與職責,提高應急救援體系的反應能力、救援能力以及協調作戰能力,這樣才能增強全員應對突發重大事故救援的信心和應急意識、提高各級預案之間的協調性和整體應急反應能力。

演習結束,分析會隨即召開。
中鹽金壇公司副總經理馮良華表示,事故的發生往往具有突發性、偶然性,很多情況下,由于對事故初始階段的處置不及時、不到位,使得事故傷亡進一步擴大,甚至造成二次衍生事故。因此,必須通過大力開展應急演練,提高生產一線員工對事故的處置能力,這也是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
馮良華說:“今年國家設置了應急管理部。從安全意義上來說,也就是要加強應急處置的水平。第一現場在廠區,第一時間對其進行判斷,并作出處置的是現場人員,他們水平的高與低,決定了我們企業應急管理水平的好與不好。”
他還說,“安全工作涉及到每一位員工,希望從演練的角度,將能夠及時正確處置事故這一理念傳遞給每一位職工。”他要求加大安全培訓,做到“反復進行,持續不斷”。
而觀摩此次演練的安全員十分認真,他們提出,如“施救人員的心肺復蘇操作不夠準確”,“進罐前,沒有進行氣體檢測。罐體內部和底部不排除含有有毒有害氣體”,“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等意見和建議。
如何將安全培訓做足,成為了仇海霞的課題。
她說,安全培訓要創新。今后不僅要請專家授課,還會聘請安監局監管人員、安全專家、安全培訓師、高等院校教師等到企業進行安全培訓,她也準備讓企業有經驗的員工來分享與安全工作有關的經歷、作業時的安全注意事項等。
其實,安全教育培訓既可在會議室進行、也可在生產現場,還可到優秀企業或是安全教育基地等地參加學習。
仇海霞表示,未來將結合企業的生產特點,不斷創新教育內容,重點對職工進行安全生產技術、安全操作規程、安全自救防范能力等教育,還會與各廠的行知班中合作來加強學習。她還計劃利用企業媒體和新媒體手段推送培訓資料,讓員工隨時都有學習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