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肖敬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10-007-01
摘 要 弘揚工匠精神,不僅僅是可以增強員工自身素質,還有助于改善企業的生產效率。文中,就筆者所在企業在弘揚“工匠精神”上的探索進行總結,以期可以為額更好的推動企業與員工的發展提供支持。
關鍵詞 工匠精神 員工素質 企業
今年以來,東龐礦以“工匠精神”為引導,積極構建獨具東龐特色的創新創效多維體系,激發全員雙創熱情,全面提升職工業務素質和工作效能,為礦井安全、高效、穩定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19年,東龐礦先后完成技術發明、技術改造以及群眾性創新創效項130余項,綜合創效兩千余萬元。
一、背景意義
(一)推動職工創新創效,是企業應對困局轉型發展的根本要求
隨著“大國工匠”的熱潮在全國掀起,創新創效逐漸成為企業提高競爭力、保障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基點。如何帶領職工開展創新創效活動,幫助企業擺脫困境、實現轉型,成為各級黨政管理者需要認真思考的課題。
(二)推動職工創新創效,是企業改革創新提質增效的必要途徑
煤炭行業的黃金十年時代已經過去。如今,企業要想在煤炭冰封期生存下去,就必須重視“節支降耗”和“內部挖潛”。而大力開展群眾性創新創效活動,讓普通一線職工積極參與到創新創效活動中來,既能激發職工的主人翁意識、培養職工的創新能力,又能創造出巨大的經濟效益,成為企業改革創新提質增效的有效途徑。
二、主要做法
(一)完善機制,保障創新創效全力推進
建立領導負責制。在開展過程中,東龐礦首先加強了對“雙創”活動的組織領導,成立了由礦長任組長、工會主席任副組長的領導小組,負責“雙創”項目的認定和審批。小組在工會設置辦公室,負責創新項目的組織實施與管理。同時,制定“雙創”辦法規定,下發關于“雙創”立項制實施規定的通知,以每月20日為節點,要求參與單位報送本月“雙創”項目的成果成效及下一個月申報項目。每個申報項目必須填寫項目任務書,明確項目的主要內容、負責人、參加人員、計劃進度、預計投入和效益等內容。
健全督導考核機制。每月20日前,各單位要將當月的項目推薦表、成果推進進度表上報至礦工會。未能完成進度的項目,必須說明原因,制定相應措施加以改進,礦工會將加強現場督導檢查,定期通報工作進度及存在問題,動態調度協調。
完善獎勵激勵機制。為了進一步激發職工“雙創”熱情,東龐礦逐步完善激勵機制,細化工作流程,對創新成果實施評審“積分制”,實行動態獎勵、半年表彰建立成果考核激勵體系。
(二)搭建平臺,鼓勵職工全員參與
建立“職工創新工作室”。在企業管理中,東龐礦“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獎勵成功”,積極搭建職工創新創效的平臺,先后建成了田權創新工作室、洗煤廠創新工作室、一通三防創新工作室、地測防治水創新工作室、蘇忠武創新工作室、北井青年創新工作室等九個職工創新工作室,形成了全員創新、全過程創新的生動局面。
成立專業職工技協。今年以來,東龐礦以區隊科室為依托,在全礦范圍內成立了28個職工技術協會、16支技術攻堅小分隊,發動職工立足崗位學技術、練絕活、搞技改、破難題,極大地發揮了人才“孵化劑”的作用,形成了濃厚的創新氛圍。
開展“五小發明”等活動。東龐礦還將“雙創”活動與勞動競賽、職工“金點子”、“五小發明”活動融為一體,構建形成了以立項、攻關、評審、推廣為主的創新體系,讓干部職工意識到在“雙創”活動中沒有“局外人”、沒有“旁觀者”,人人都是創新的主體。
(三)實施創新成果推廣落地
加大宣傳,加大職工“雙創”成果的影響力。東龐礦利用工會系統、團委系統對雙創項目進行推薦。設立了“技術能手英雄榜”、“創新之星”等平臺,活動中涌現的先進典型、優秀成果得到廣泛宣傳,極大調動了職工融入雙創活動的積極性。
明確職責,制定切實可行的推進計劃。各單位將每一項成果推廣明確到單位、負責人,制定切實可行的推進計劃表,掛圖作戰,動態調度督導,確保每項優秀成果及時推廣到位。
嚴格考核,督導創新成果的落地成效。為使“雙創”活動更系統、更貼合生產實際地開展,東龐礦成立技術“雙創”參評小組,以安監科、抽放區、調度室、技術科、經營辦組成的參評小組,對創新創效成果進行評審。
三、主要成效
(一)確保了企業經受住了“寒冬”的考驗,實現穩定發展
通過“雙創”活動,增強了職工對企業的歸屬感和榮譽感,全身心的拖入到實際工作中,從而推企業動健康持續發展。以上半年為例,東龐礦原煤產量、精煤產量、掘進進尺等各項主要經濟技術指標均順利實現任務目標,本部精煤合格率達98.77%,創2015年以來最好水平,全礦上下倍感振奮。
(二)實現了企業生產成本持續下降
煤炭市場持續低迷不振,給煤礦企業帶來的經營壓力驟顯。東龐礦通過深入開展職工創新創效活動,充分挖掘全員創新的“閃光點”,涌現出一個個匯聚眾人智慧的“金點子”,有力推進了節支降耗、節約了人工成本,有效降低了生產成本。
(三)培養了一批優秀的高技能人才
良好的創新創效環境,為礦井科學發展造就了一大批優秀技能人才,其中兩項技術榮獲國家專利。東龐礦職工積極鉆研技術,著眼創新,利用創新平臺先后培養技師11名,高級工23名,多人獲得集團公司、股份公司“技術狀元”、“技術能手”、“技術大師”稱號,造就了一支有智慧、有技術、能發明、會創新的技術人才隊伍,為礦井穩定發展注入了強勁的科技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