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量 王軍偉
【摘要】 目的 探究術前減黃治療對肝門膽管癌手術患者臨床療效及安全性的影響。方法 122例
肝門膽管癌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61例。對照組患者單純采取傳統化手術治療, 觀察組患者在手術前實施減黃治療。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治療滿意度以及治療后焦慮自評量表評分。
結果 觀察組患者有效57例(93.44%), 無效4例(6.56%);對照組患者有效43例(70.49%), 無效18例(29.51%);觀察組患者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滿意59例, 不滿意2例, 治療滿意度為96.72%(59/61);對照組患者治療滿意48例, 不滿意13例, 治療滿意度為78.69%(48/61);觀察組患者治療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焦慮自評量表評分為(33.56±1.58)分低于對照組的(54.56±1.58)分,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肝門膽管癌患者而在手術之前實施減黃治療, 可以有效地挽救患者的生命, 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 又可以提升患者的心理狀態以及生活品質, 臨床效果顯著。
【關鍵詞】 臨床效果;肝門膽管癌;減黃治療;術前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4.023
當前, 肝門膽管癌疾病的變化速率非常快, 因此需要醫護工作者對其展開及時性的治療, 否則患者的病情就容易對其自身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脅[1-3]。近幾年來, 在手術前實施減黃治療已經發展成為臨床對該病醫治中積極推廣的一類新型的醫治方式, 臨床效果較為明顯, 該醫治方式可以幫助患者恢復正常化的心理與生理功能。本文旨在探究術前減黃治療對肝門膽管癌手術患者臨床療效及安全性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12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22例肝門膽管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患者須符合肝門膽管癌的臨床具體診治標準;②均需采取肝門膽管癌相關的手術治療患者, 無嚴重精神類疾病(意識不清晰)、肝腎功能不全等患者;③患者均知情, 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④患者年齡23~79歲。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61例。對照組患者男33例, 女28例;平均年齡(44.42±
5.61)歲。觀察組患者男35例, 女26例;平均年齡(46.71±
3.91)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單純采取傳統手術治療。觀察組患者在手術前實施減黃治療, 具體實施路徑如下:患者應當通過B超進行置管及穿刺處理, 首先選擇患者肝臟的右前葉膽管, 隨后采取多普勒超聲儀器對患者其進行逐一的檢查, 與此同時, 在為患者置入導管的過程當中, 應當密切地注意, 切不可接觸到肝臟中的血管, 隨后科學地與外界的引流袋進行連接處理, 對患者進行減黃治療期間, 應當提供所需的抗感染保護及保肝等相關處理措施, 在整個減黃治療結束之后, 方可為患者實施有關的手術方法為其治療。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治療滿意度及治療后焦慮自評量表評分。臨床療效判定標準:有效:患者康復出院且無并發癥;無效:患者手術結束后, 病癥未得到控制, 且存在并發癥。有效率=有效例數/總例數×
100%。治療滿意度判定標準:采用本院自制治療滿意度量表調查兩組治療后的滿意度, 結果分為滿意和不滿意, 治療滿意度=滿意例數/總例數×100%。焦慮自評量表評分越低表示患者的焦慮狀況越輕。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有效57例(93.44%), 無效4例(6.56%);對照組患者有效43例(70.49%), 無效18例(29.51%)。觀察組患者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治療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滿意59例, 不滿意2例, 治療滿意度為96.72%(59/61);對照組患者治療滿意48例, 不滿意13例, 治療滿意度為78.69%(48/61)。觀察組患者治療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患者治療后焦慮自評量表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焦慮自評量表評分為(33.56±1.58)分低于對照組的(54.56±1.60)分,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眾所周知, 肝門膽管癌是當前臨床相對比較常見的一類病癥, 據相關資料的數據顯示, 當下肝門膽管癌的發病率一直呈現上升的形式, 針對肝門膽管癌, 如何更加準確地治療是臨床醫學當前最為關鍵的一個研究課題[4-6]。
如今在臨床研究方面, 針對肝門膽管癌尚且缺少一種更加精確的、相對比較直觀的醫治干預方法, 目前, 通常在對肝門膽管癌進行治療過程中, 通常需要進行相應的手術治療, 而在手術之前實施減黃治療的干預方法, 能夠更加高效地治愈患者[7, 8]。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有效57例(93.44%), 無效4例(6.56%);對照組患者有效43例(70.49%), 無效18例(29.51%);觀察組患者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滿意59例, 不滿意2例, 治療滿意度為96.72%(59/61);對照組患者治療滿意48例, 不滿意13例, 治療滿意度為78.69%(48/61);觀察組患者治療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焦慮自評量表評分為(33.56±1.58)分低于對照組的(54.56±1.60)分,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肝門膽管癌患者在術前實施減黃治療, 能夠更加有效地促進患者手術取得成功, 臨床療效顯著。
參考文獻
[1] 唐羿, 潘鳳蓮. 術前減黃治療對肝門膽管癌手術效果的影響. 解放軍醫藥雜志, 2016, 28(2):65-67, 79.
[2] 蔡文科, 張永杰, 盧軍華. 術前血清CA19-9是肝門部膽管癌根治術患者預后的獨立影響因素. 第二軍醫大學學報, 2013, 34(12):1333-1339.
[3] 張輝, 張振, 張海濤. 肝門部膽管癌根治術前經內鏡鼻膽管引流和經皮經肝膽管造影引流術的臨床效果觀察. 腹部外科, 2017, 30(3):192-195.
[4] 何俊闖, 姚偉, 齊衛鵬. 聯合血管切除重建在肝門部膽管癌根治術中的應用(附16例病例分析). 中國醫師進修雜志, 2016, 39(7):627.
[5] 王有枝, 黃金華, 張天奇. 術前選擇性肝內膽道引流減黃治療對肝門部膽管癌手術患者預后的影響. 海南醫學, 2018, 29(1):
47-49.
[6] 張樹亮, 刁美霞. 肝門部膽管癌患者術前減黃治療的近期療效. 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 2014(2):169-171.
[7] 李澄云, 牛秀峰, 倪家連. 術前減黃對肝門部膽管癌手術效果的影響. 肝膽胰外科雜志, 2017(3):203-206.
[8] 顧進, 涂奎, 王芳, 等. 術前減黃對Ⅲ、Ⅳ型肝門部膽管癌的臨床價值. 吉林醫學, 2017(7):1330-1331.
[收稿日期:2019-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