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劍武

【摘要】 目的 比較生化及免疫學檢查對腎臟疾病的診治意義。方法 204例腎臟疾病患者, 按抽簽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各102例。對照組采用單純免疫學檢查, 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生化檢查。比較兩組患者診斷準確率及檢查服務滿意情況。結果 實驗組患者診斷準確率為96.1%, 高于對照組的67.6%,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服務滿意度為95.1%, 高于對照組的80.4%,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生化及免疫學檢查對腎臟疾病的檢出率較高, 且患者滿意反饋度良好, 值的臨床推廣。
【關鍵詞】 生化檢查;免疫學檢查;腎臟疾病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4.030
受到人們生活水平升高、飲食結構變化的影響, 近些年來腎臟疾病的發生率也呈現出增高態勢, 腎臟疾病的發生會伴隨有腎臟功能改變, 這對患者生活質量的保證是極不利的。腎臟疾病發生早期并無特異性表現, 所以并不會被患者自身察覺, 待有些征兆表現時, 往往疾病已經發展到了中、晚期, 這時對患者再進行治療其實已經錯過了最佳時機[1]。隨著臨床對腎臟疾病的深入研究, 在早期檢測上也取得了很大進步, 為疾病的檢出提供了可靠的依據。本研究比較了生化及免疫學檢查對腎臟疾病的診治意義,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腎臟疾病患者204例作為研究對象, 按抽簽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各102例。實驗組男52例, 女50例;年齡40~60歲, 平均年齡(49.8±9.8)歲。對照組男55例, 女47例;年齡38~59歲, 平均年齡(48.7±9.6)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將有免疫性疾病、血液疾病和其他心肺疾病的患者排除在實驗外。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采用單純免疫學檢查。取患者尿液的中段尿, 搖勻后用吸管吸取放置到試管當中, 測得肌酐與白蛋白含量。
1. 2. 2 實驗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生化檢查, 測得患者尿液中肌酐與白蛋白含量。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診斷準確率;比較兩組患者檢查服務滿意情況。通過檢測所得尿微量白蛋白與肌酐比值做診斷準確性的評價, 尿微量白蛋白比值在0~3, 判斷為處于正常范圍內, 并不能作為腎臟疾病確診的標志為不準確;尿微量白蛋白比值>3, 能檢測出腎臟疾病為準確[2]。準確率=準確例數/總例數×100%。服務滿意情況分為滿意、一般及不滿意[2], 總滿意度=(滿意+一般)/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診斷準確情況比較 實驗組患者診斷準確率為96.1%, 高于對照組的67.6%,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服務滿意情況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總滿意度為95.1%, 高于對照組的80.4%,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腎臟疾病中臨床常見的有急性腎衰竭、慢性腎小球腎炎及慢性腎衰竭等, 其發生機制為腎小球毛細血管濾過膜遭受到侵害, 使得患者身體各器官受損[3]。在醫學角度上來看, 當機體腎小球毛細血管濾過膜的通透性遭受到傷害時, 存在于人體當中的大量蛋白質便會隨著尿液排出體外, 使人體當中所含白蛋白量驟然下降, 導致患者發生低蛋白血癥。同時, 當患者腎小球毛細血管濾過膜遭受到了損傷之后, 繼而會發生尿酸、尿素等排出障礙, 那么大量尿酸、尿素因無法排除而聚集在機體當中。腎臟疾病的主要癥狀表現為尿急、尿頻、尿不盡、血尿和無尿, 且伴隨有腰酸背痛等癥狀。
本研究結果顯示, 實驗組患者診斷準確率為96.1%, 高于對照組的67.6%,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將免疫檢查與生化檢查兩種方法相結合, 能實現對患者腎臟疾病的有效、精準檢測。免疫檢測的方法主要是檢測患者尿液, 對其尿液當中是否含有分子量蛋白進行辨別, 若是含有, 則需對其做腎小球濾過膜的初步判斷, 對腎小球毛細血管濾過膜有無損傷進行判定, 腎小球濾過功能出現問題是判定腎臟功能受損的一個關鍵指標[4]。
腎臟是負責排毒的重要器官, 它的特點在于有相當大的儲存量。通常, 腎臟負責機體中尿素、尿酸的濾過和儲存, 但是若腎臟功能喪失>50%, 那么便會失去腎小球毛細血管濾過膜對尿素、尿酸的濾過效用, 使得血清當中的尿酸、尿素含量大幅增多[5-7]。
生化檢查則主要是檢測肌酐與血清白蛋白, 測定血清總膽固醇, 其中血清白蛋白關鍵之處是維持血液膠體滲透壓的平衡, 對血小板聚集起到抑制作用、同時發揮抗凝血效用;肌酐的檢測則是對腎功能變化進行了解, 肌酐其濃度水平高低同腎小球過濾能力良好與否有直接的關聯, 若肌酐濃度高、則代表腎臟遭受了損害[8-10]。通過聯合免疫檢查和生化
檢查, 避免了由于單一采用免疫檢查而檢測指標少、無法完全確定病情的弊處, 不僅能更有效的診斷腎臟疾病, 本研究結果顯示, 實驗組患者的總滿意度為95.1%, 高于對照組的80.4%,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生化及免疫學檢查對腎臟疾病的檢出率較高, 且患者滿意反饋度良好, 值的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白運濤. 生化檢查與免疫檢查在腎臟疾病臨床診治中的應用. 實用醫技雜志, 2018, 25(7):737-739.
[2] 王丹. 探析腎臟疾病患者應用生化免疫檢查的臨床有效性. 大家健康(中旬版), 2016, 10(4):132-133.
[3] 艾桂蓮. 49例腎臟疾病的生化免疫檢查診斷治療臨床探究. 蛇志, 2016, 28(1):38-39.
[4] 張淑華. 探析腎臟疾病患者應用生化免疫檢查的臨床有效性. 中國保健營養, 2016, 26(5):107.
[5] 李宗州. 腎臟疾病患者采用生化免疫檢查的臨床有效性分析. 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 2017, 6(3):570-571.
[6] 王玉華. 探討腎臟疾病生化免疫檢驗的臨床診治作用. 中國醫藥指南, 2016, 14(24):60.
[7] 高勝利. 生化及免疫學檢查對腎臟疾病臨床診治的意義. 河南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14, 26(6):683-684.
[8] 張雪峰, 韓相卿, 石海英,等. 關于腎臟疾病生化及免疫學檢查的臨床診治研究. 醫學信息, 2013(18):437.
[9] 王光琴. 腎臟疾病的生化、免疫檢查74例臨床診治分析. 中外健康文摘, 2013(37):17.
[10] 王清華. 生化檢查與免疫檢查在腎臟疾病臨床診治中的應用價值. 中國醫學創新, 2015, 12(32):124-126.
[收稿日期:2019-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