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兆敏

【摘要】 目的 分析對比手動負壓吸宮術、普通人工流產(人流)術、無痛人流術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 600例行人流的患者, 根據治療方式的不同分為A組、B組及C組, 各200例。A組予以手動負壓吸宮術治療, B組予以無痛人流術治療, C組予以普通人流術治療。比較三組患者疼痛情況及手術情況(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術后陰道流血時間及完全流產情況)。結果 A組疼痛情況優于B組、
C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患者術中出血量為(5.33±1.12)ml, 少于B組的(8.65±2.35)ml
和C組的(10.36±3.12)ml,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患者手術時間為(2.10±1.20)min, 短于
B組的(6.23±2.32)min和C組的(13.38±3.65)min,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患者術后陰道流血時間為(4.21±1.11)d, 短于B組的(5.22±2.13)d和C組的(7.15±2.56)d,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患者完全流產率為100.00%, B組為97.50%、C組為90.00%, 三組完全流產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手動負壓吸宮術臨床效果優于普通人流術、無痛人流術, 值得予以臨床使用和推廣。
【關鍵詞】 手動負壓吸宮術;無痛人流;普通人流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4.037
我國人流形式嚴峻, 衛健委官方公布數字, 每年800~
1000萬例, 我國屬于低出生、高流產的國家并且高危流產多(多次人流、6個月內重復流產、年齡≤25歲)占30%左右。傳統人流的風險性較大, 患者的出血量較多, 且電動吸引器壓力較大, 往往提升患者并發癥發生率。隨著臨床研究的發展, 手動負壓吸宮宮術在臨床上得到的推廣和使用[1]。本研究選擇本院進行人流的200例患者, 主要分析手動負壓吸宮術、普通人流術、無痛人流術三種不同人流方式的臨床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3月~2019年3在本院進行人流的患者600例作為研究對象, 根據治療方式的不同將患者分為A組、B組及C組, 各200例。A組年齡20~43歲, 平均年齡(33.56±5.46)歲;孕周3~10周, 平均孕周(6.56±
2.64)周。B年齡21~44歲, 平均年齡(33.84±5.48)歲;孕周3~10周, 平均孕周(6.46±2.28)周。C組年齡20~43歲, 平均年齡(33.64±5.82)歲;孕周3~10周, 平均孕周(6.28±2.67)周。三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 2. 1 納入標準 ①自愿參與研究, 簽署知情同意書;②治
療資料完整的患者。
1. 2. 2 排除標準 ①術前4 h測量體溫>37.5℃的患者;②合
并嚴重生殖器官急性炎癥患者;③合并精神疾病的患者;
④合并臟器功能障礙的患者;⑤手術不耐受的患者。
1. 3 方法
1. 3. 1 A組 予以手動負壓吸宮術治療, 患者均采用術前常規檢查, 為患者進行超聲檢查和白帶常規以及血尿常規、血凝檢查。術前為患者進行常規消毒, 置入擴陰器, 根據患者的孕囊情況, 選擇塑料吸管, 型號在5號、6號, 根據芯桿拉到外套頂端產生負壓吸引管[2]。壓力≤400 mm Hg
(1 mm Hg=0.133 kPa)。連接吸管和吸引管, 后打開吸引器的閥門, 移動吸管后, 將吸出物控制在管筒3/4, 關閉閥門, 卸下吸引器, 后推動芯桿, 產生負壓后, 連接吸引器。將以上操作反復2~3次。
1. 3. 2 B組 予以無痛人流術治療, 常規檢查, 術前12 h禁食禁水, 麻醉后常規消毒為患者進行手術治療, 予以患者無痛人工流產負壓吸引術治療。
1. 3. 3 C組 予以普通人流術治療[3]。
1. 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三組患者疼痛情況及手術情況(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術后陰道流血時間及完全流產情況)。疼痛分級:Ⅲ級:患者疼痛感劇烈, 無法配合手術;Ⅱ級:患者疼痛感強烈, 滿意耐受, 手術配合度極低;Ⅰ級:患者存在輕微疼痛, 但是可以勉強配合手術治療;0級:患者無疼痛感, 可以更好的配合手術。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 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三組患者疼痛情況比較 A組疼痛情況優于B組、C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三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 A組患者術中出血量為(5.33±1.12)ml, 少于B組的(8.65±2.35)ml和C組的(10.36±
3.12)ml,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患者手術時間為(2.10±1.20)min, 短于B組的(6.23±2.32)min和C組的(13.38±3.65)min,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患者術后陰道流血時間為(4.21±1.11)d, 短于B組的(5.22±
2.13)d和C組的(7.15±2.56)d,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患者完全流產率為100.00%(200/200), B組為97.50%
(195/200)、C組為90.00%(180/200), 三組完全流產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人工流產簡稱人流, 是指在孕早期行人工干預的方式終止妊娠的一種流產手術方式, 包括負壓吸引術(主要針對6~10周妊娠女性)和鉗刮術(主要針對10~14周妊娠女性)等[4]。負壓吸引術是我國最早研創, 通過吸管深入患者
宮腔, 利用負壓將其中的胚胎組織吸出以此達到終止妊娠的效果[5]。
人流術應常規使用必要的陣痛措施, 無痛人流術就是采用麻醉鎮痛的方式, 讓患者在短時間內失去意識, 以此失去對疼痛的感知[6]。
手動負壓吸宮術的臨床優勢在于:可以提供人性化的治療、可以降低患者對人流的恐懼感、可以降低心腦綜合征的發生率[7]。手動負壓吸宮術被稱為溫柔的子宮吸宮術, 主要是因為該術式可減少患者子宮穿孔和宮頸損傷的發生率, 且該術式治療中因使用一次性器具, 往往可以更好的避免交叉感染。但是, 無痛人流術存在一定的弊端, 如:費用高、提升麻醉風險(如麻醉藥過敏、心肺功能抑制)、提升患者術中出血和子宮損傷的風險[8]。但是隨著我國早孕診斷技術的不斷提升, 有效、安全、技術特性對于孕早期人流更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
本研究數據顯示, A組疼痛情況優于B組、C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患者術中出血量為(5.33±
1.12)ml, 少于B組的(8.65±2.35)ml和C組的(10.36±3.12)ml,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患者手術時間為(2.10±1.20)min, 短于B組的(6.23±2.32)min和C組的(13.38±3.65)min,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患者術后陰道流血時間為(4.21±1.11)d, 短于B組的(5.22±2.13)d和C組的(7.15±2.56)d,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患者完全流產率為100.00%, B組為97.50%、C組為90.00%, 三組完全流產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手動負壓吸宮術臨床效果優于普通人流術、無痛人流術, 能夠改善患者的疼痛情況, 降低出血量, 縮短手術時間, 提升完全流產率。
參考文獻
[1] 謝燕, 劉強, 羅幼珍, 等. 透明質酸鈉凝膠預防人工流產術后宮腔粘連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中華生殖與避孕雜志, 2018, 38(11):920-926.
[2] 陳路路, 班倩蕓, 吳紅旭, 等. 華東沿海地區成年女性人工流產與糖尿病的相關性分析. 中華疾病控制雜志, 2018, 22(7):712-716.
[3] 錢金鳳, 姚曉英, 劉素萍, 等. 內窺可視宮腔組織吸引系統用于早孕人工流產的臨床觀察. 中華生殖與避孕雜志, 2018, 38(5):410-412.
[4] 汪莉. 長效高效可逆避孕方法在高危人工流產后的應用. 中華生殖與避孕雜志, 2018, 38(2):135-138.
[5] 張惠敏, 王香枝, 張薊. O2O平臺對人工流產患者術后避孕措施落實情況的影響.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8, 24(9):1052-1054.
[6] 尤愛霞, 鄧志鳳. 對人工流產的患者實施計劃生育服務指導教育的臨床效果分析. 中華全科醫學, 2018, 16(1):100-102.
[7] 陳琪珍, 田淑娜, 陳雄. 縮宮素鼻噴霧劑對減少人工流產手術后出血的臨床研究. 中華婦產科雜志, 2017, 52(10):703-704.
[8] 尹力. 人工流產后生殖道感染的影響因素分析和對策. 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 2017, 11(3):366-370.
[收稿日期:2019-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