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友新 孔繁軍 焦飛虎
【摘要】 目的 探討掌指骨骨折應用克氏針和微鋼板內固定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76例掌指骨骨折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38例。對照組采用克氏針內固定進行治療, 觀察組采用微鋼板內固定進行治療。對比兩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住院時間、手術時間、掌指功能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骨折愈合時間(4.26±1.27)周、住院時間(4.86±1.50)d均短于對照組的(7.85±
2.11)周、(7.92±2.28)d, 手術時間(46.51±10.27)min長于對照組的(30.50±12.36)min,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掌指功能優良率92.11%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3.68%,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發生小關節僵硬1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2.63%;對照組發生炎癥2例、小關節僵硬2例、感染
1例、伸肌腱斷裂1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13.16%;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934, P<0.05)。結論 針對掌指骨骨折采用微鋼板完成內固定治療, 可縮短患者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 使得患者早期恢復正常工作生活, 減輕家庭負擔, 且掌指功能優良率高, 可促進掌指功能恢復, 整體療效優于克氏針內固定。
【關鍵詞】 掌指骨骨折;克氏針內固定;微鋼板內固定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4.045
掌指骨折的發生大多由直接暴力造成, 若治療不當, 可造成小關節、骨間肌出現僵硬、萎縮現象, 影響掌指功能性, 威脅患者健康生活質量。目前, 臨床針對掌指骨折的治療措施較多, 其中克氏針及微鋼板內固定較為常用, 但兩種方案療效不一。本文選取本院2018~2019年收治的76例掌指骨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旨在探討克氏針及微鋼板內固定治療的臨床效果, 為臨床提高參考依據,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8~2019年收治的76例掌指骨骨折患者為作研究對象, 所有患者均經X線、臨床表現等檢查確診, 患者及其家屬簽署研究同意書, 排除精神病史、合并其他嚴重疾病的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38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0例, 女18例;年齡18~58歲, 平均年齡(39.52±10.56)歲。觀察組患者中男21例, 女17例;年齡18~59歲, 平均年齡(39.57±10.78)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患者采用克氏針內固定治療。患者取仰臥位, 經指根環扎橡皮圈完成止血后清創;以損傷位置情況為依據, 作一延長切口, 使骨折部位充分暴露, 清除嵌入軟組織、病變組織、凝血塊作, 減少骨膜剝離, 留存血供骨折片, 選用克氏針(直徑1.0 mm)進行順行法或者逆行法交叉穿入骨折斷端, 完成固定, 且對肌腱、神經等組織逐一修復。手術結束后打石膏持續4~6 周。
1. 2. 2 觀察組 患者采用微鋼板內固定治療。患者取仰臥位, 經指根環扎橡皮圈完成止血, 麻醉方式為臂叢神經阻滯麻醉, 清創;經原傷口入路, 使骨折部位充分暴露, 清除嵌入軟組織、病變組織、凝血塊, 減少骨膜剝離, 留存血供骨折片;C型壁X線機下完成骨折復位操作, 以患者骨折情況為依據, 選取微鋼板(針對掌骨或者指骨骨折為干骨的患者給予直型鋼板;針對掌骨骨折為基底部或者頭部關節的患者給予“L”型、“T”型鋼板), 于掌指骨側方或者背側方置入微鋼板, 骨折斷端用兩枚螺釘固定。手術過程中針對游離骨塊可應用細鋼絲、克氏針固定;固定完成后, 對肌腱、神經等組織逐一修復。手術結束后根據患者情況給予石膏外固定4~6 周。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住院時間、手術時間、掌指功能及并發癥發生情況。采用總主動屈曲度系統(TAFS)評估掌指功能[1], 通過患者指掌及指關節之間的屈伸度作出判斷, 優:屈伸度≥200°;良:180°≤屈伸度<200°;差:屈伸度<180°;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并發癥包括炎癥、小關節僵硬、感染、伸肌腱斷裂。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骨折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及手術時間對比 觀察組骨折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手術時間長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掌指功能對比 觀察組掌指功能優良率92.11%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3.68%,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發生小關節僵硬
1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2.63%;對照組發生炎癥2例、小關節僵硬2例、感染1例、伸肌腱斷裂1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13.16%;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934, P<0.05)。
3 討論
近年, 隨著我國交通運輸及建筑業的發展, 掌指骨骨折發生率逐年增長, 其類型較多, 可見于手掌、手指任意部位。手掌是協助人體完成多種細節動作的重要部位, 具有靈巧、精細、復雜的特性[2], 與人體其他部位骨折治療相比, 精細化要求更加高, 因而選取正確、有效的治療方案對患者手掌正常功能恢復意義重大。克氏針內固定具有創傷性小、操作方便簡單、二次取針較為方便、基本不會對骨折位置血運造成影響的優點, 在臨床的應用也較為廣泛, 但經實踐證明, 該治療措施穩定性方面較差, 無法絕對避免旋轉[3], 因此在臨床應用中內固定部位移位、旋轉的發生率較高, 影響骨折愈合進程, 雖然克氏針內固定交叉可降低旋轉、移位發生率, 但由于骨折兩端不能施加壓力, 也會對骨折愈合造成影響, 不利于手部功能恢復, 往往臨床應用中都需要石膏外固定[4]。
微鋼板內固定則可以避免克氏針內固定缺點, 具有輕便、固定牢靠的優點, 優點分析, 主要是微鋼板體積小、重量輕, 不會對肌腱滑性造成影響[5, 6], 且骨折端可施加壓力, 固定效果更牢固, 除此之外, 內固定牢固, 所有可促進手部早期功能鍛煉, 且很少需要石膏外固定。本文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骨折愈合時間(4.26±1.27)周、住院時間(4.86±1.50)d、
均短于對照組的(7.85±2.11)周、(7.92±2.28)d, 手術時間(46.51±10.27)min長于對照組的(30.50±12.36)min,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掌指功能優良率92.11%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3.68%,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發生小關節僵硬1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2.63%;對照組發生炎癥2例、小關節僵硬2例、感染1例、伸肌腱斷裂1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13.16%;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934, P<0.05)。
綜上所述, 針對掌指骨骨折采用微鋼板完成內固定治療, 可縮短患者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 使得患者早期恢復正常工作生活, 減輕家庭負擔, 且掌指功能優良率高, 可促進掌指功能恢復, 整體療效優于克氏針內固定。
參考文獻
[1] 羅洪斌. 微型鋼板置入內固定修復掌骨復雜骨折:優于克氏針的理由.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15, 19(35):5691-5696.
[2] 蔣勇, 蔡廣榮. 微型鋼板與克氏針對掌指骨開放性骨折急診患者的療效對比. 中國傷殘醫學, 2018, 26(14):52-54.
[3] 劉騰. 微鋼板內固定與克氏針內固定治療掌指骨開放性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較. 醫療裝備, 2018, 31(12):106-107.
[4] 張之斌, 李允, 孫渺, 等. 微型鋼板與克氏針在掌指骨開放性骨折急診治療中的療效比較. 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 2014, 17(10):1549-1552.
[5] 覃海森, 黃永軍, 張惠茹, 等. 三種不同固定方法在掌指骨開放性骨折急診治療中的效果分析. 中國醫療前沿, 2013, 8(12):6, 9-10.
[6] 楊凱. 微型鋼板與克氏針內固定治療掌指骨骨折的效果研究. 中國保健營養, 2019, 29(1):123.
[收稿日期:2019-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