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湫
【摘要】 目的 探討產房護理質量持續改進中應用品管圈的價值。方法 選取2016年7月~2017年
6月在本院分娩的產婦83例為實施前組, 2017年8月~2018年7月的產婦91例為實施后組。比較兩組產婦產后出血情況、會陰切口感染情況及新生兒窒息情況;比較兩組產婦護理滿意度;比較品管圈活動實施前后護理人員解決問題能力、溝通能力、責任感、品管手法、愉悅感、積極性及凝聚力評分。結果 實施后組產婦會陰切口感染、產后出血、新生兒窒息發生率均低于實施前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施前產婦組護理滿意度為 87.95%(73/83), 低于實施后組的97.80%(89/91),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56, P<0.05)。實施后護理人員解決問題能力、溝通能力、責任感、品管手法、愉悅感、積極性、凝聚力評分均高于實施前,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產房護理質量持續改進中應用品管圈可降低產婦并發癥的發生率, 提高護理質量及護理滿意率。
【關鍵詞】 品管圈;產房護理;質量持續改進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4.089
品管圈是在工作場所內工作性質相類似的人員自發組織的小型團體, 團員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共同解決同一問題以達到某種管理目的[1]。該管理模式靈活方便, 合理的將科學化、人性化融為一體, 有利于管理目標完成、提升工作質量和效率[2, 3]。產房護理質量直接影響母嬰健康及產婦恢復進程[4], 采取有效的措施持續改進護理質量非常重要。我院將品管圈納入產房護理質量的持續改進, 本文對其應用效果進行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院于2017年7月實施品管圈活動, 選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在本院分娩的產婦83例為實施前組, 2017年8月~2018年7月的產婦91例為實施后組。實施前組年齡23~39歲, 平均年齡(28.39±5.28)歲, 孕周37~42周, 平均孕周(39.16±1.42)周;實施后組年齡22~39歲,?平均年齡(28.46±5.45)歲, 孕周37~42周, 平均孕周(39.34±1.51)周。兩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成立品管圈小組 推選產科8名護理人員組成品管圈小組, 推選護理經驗豐富的1名主管護師為圈長, 另有1名
為輔導員、圈員 6名。小組成員通過頭腦風暴選出圈名和圈徽, 圈名為“連心圈”, 代表產房護理人員同產婦及家屬心連心, 互相信任, 為產婦和新生兒提供優質的服務。
1. 2. 2 選定主題 由圈員對產房質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收集整理, 并進行打分, 最終確定持續改進護理質量為活動主題。
1. 2. 3 制定活動方案 召開圈會, 采用魚骨圖等工具對產房護理質量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制定出可持續改進的護理方案及活動計劃表。
1. 2. 4 分析現狀 在品管圈活動中, 采用“品管圈”手法, 充分發揮每個圈員的作用、調動其主觀能動性, 集思廣益, 分析問題。認為主要的問題產婦的護理滿意度不高和存在新生兒窒息。
1. 2. 5 解析要因 針對存在的問題, 運用“魚骨圖”, 從人員、護理方法、病房環境、健康教育、物品、安全管理六個方面進行討論分析。
1. 2. 5. 1 產婦滿意度 分析影響產婦滿意度的原因有護理人員與產婦的溝通不足, 看問題角度不同不能及時了解產婦的需求;對產婦的關心不足, 無法滿足其需求;健康教育支持不夠;未耐心解答產程中產婦提出的問題;對產婦疼痛未及時處理等。
1. 2. 5. 2 新生兒窒息影響因素 影響新生兒窒息的因素有產前健康教育不夠;搶救技術不熟練等。
1. 2. 6 制定對策并實施 每個圈員根據上述問題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逐項討論并提出相應對策。從可行性、實效性等方面對每項對策進行打分、評價, 確定最后措施并實施, 提高護理滿意度;對助產士進行禮儀言行規范、專業知識、操作技能的培訓, 提供其專業素養;指導助產士進行換位思考, 熱情、耐心對待產婦, 對其進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指導患者通過深呼吸、腹部按摩、與其交流等方法緩解疼痛。降低新生兒窒息:提高助產士的相關知識水平, 培養其判斷與觀察能力, 以早期發現窒息征兆, 早期處理;認真觀察產程, 做好記錄;通過關心助產士的生活等方面調動其工作積極性, 提高其責任心;做好搶救設備與藥品的準備;對產婦進行健康教育, 使其了解產程進展特點、合理進食等的意義;規范新生兒窒息復蘇、觸覺刺激、吸痰等操作。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產婦產后出血情況、會陰切口感染情況及新生兒窒息情況;比較兩組產婦護理滿意度;比較品管圈活動實施前后護理人員解決問題能力、溝通能力、責任感、品管手法、愉悅感、積極性及凝聚力評分, 每項最高分5分, 評分越高, 表明護理人員能力越強。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產婦產后出血情況、會陰切口感染情況及新生兒窒息情況比較 實施后組產婦會陰切口感染、產后出血、新生兒窒息發生率均低于實施前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產婦護理滿意度比較 實施前產婦組護理滿意度為 87.95%(73 /83), 低于實施后組的97.80%(89/91),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56, P<0.05)。
2. 3 品管圈活動實施前后護理人員解決問題能力、溝通能力、責任感、品管手法、愉悅感、積極性及凝聚力評分比較 實施后護理人員各項能力評分均高于實施前,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品管圈是充分發揮組員的作用、利用集體的力量提出、分析并解決各項護理問題。本研究中, 品管圈活動實施后, 產婦并發癥發生率、新生兒窒息發生率較實施前明顯降低;護理滿意率、護理人員各項能力評分均高于實施前, 提示品管圈可有效提高產房護理質量。
傳統的產房護理工作缺乏針對性, 且無標準化的管理方案, 助產士缺乏工作熱情和動力, 工作積極性不高, 存在護理差錯隱患[5]。品管圈管理中, 助產士不斷梳理產房護理中的盲點, 分析存在的缺陷與問題, 并集思廣益, 采用品管圈工具, 討論并制訂改進措施, 激發了其工作潛能和工作熱情, 有利于減少產生出血、產后窒息等的發生, 從而提升了產科護理質量。通過品管圈活動, 圈員都積極主動獻計獻策, 其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大提高, 團隊向心力和凝聚力也明顯增強;所有成員的意見和建議都被尊重, 使其從中獲得價值感、成就感、滿足感, 從而提高了工作積極性;成員之間互相配合, 避免了護理措施的遺漏, 從而避免了護理缺陷的發生[6, 7]。
綜上所述, 在產房護理質量持續改進中應用品管圈可降低產婦并發癥和新生兒窒息的發生率, 提高整體護理質量及產婦的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奚春玉. 追蹤管理法聯合品管圈對產科護理質量持續改進的影響. 當代護士(中旬刊), 2017(9):168-170.
[2] 李興川, 陳志美, 李仁蘭, 等. 應用品管圈降低新生兒住院期間安全隱患發生率的臨床研究. 重慶醫學, 2019, 48(3):512-514.
[3] 周慧燕. 品管圈在產房護理質量持續改進中的應用研究. 衛生職業教育, 2018, 36(12):135-136.
[4] 黃春華. 應用品管圈活動降低會陰側切率的研究. 當代護士(上旬刊), 2016(8):70-72.
[5] 解宇英. 產科護理質量持續改進的品管圈實施效果評價.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15):179-180.
[6] 黃宇娟, 李源秋, 林達達, 等. 品管圈在產房護理質量持續改進中的應用.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6, 13(11):60-61.
[7] 蘇苓, 謝梅娟, 黃衛東. 品管圈活動提高產科護理質量的效果分析. 衛生職業教育, 2017, 35(5):156-157.
[收稿日期:2019-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