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
作文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難點和重點。作文主要是利用文字的方式充分表達自我觀點和見解。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作文寫作難度較大,在具體寫作環節中經常會感到無從下筆,或者是出現文字表述錯誤、作文層次不分明、主題思想不突出等問題,導致寫出的文章缺乏真情實感。作文水平是學生語文綜合水平的重要體現,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需要采取切實可行的策略來優化學生的寫作思路,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本文針對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難點展開分析,并試探性提出幾點優化策略,以便相關人士借鑒和參考。
一、初中語文作文教學難點分析
初中語文作文教學難點主要表現在:
1.學生方面。初中生寫作水平得不到提升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學生自身,很多學生對作文存在認識上的錯誤,認為寫作就是復制粘貼內容,只需保證文章內容的合理與協調即可,忽視作文寫作,在具體寫作中無從下筆,只能參考、加工網絡或教案中的內容,致使所寫的文章缺乏真情實感,沒有中心。同時,學生寫作興趣不高,常常為應付考試或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而被迫寫作,若沒有教師的強迫,學生基本不愿意主動寫作文,認為寫作文枯燥乏味,嚴重缺乏寫作興趣。另外,有些初中生缺乏較強的文字表達能力,在課下能滔滔不絕地交流,但在作文課堂上相對沉默,寫出的文章更是語義不明、語句不通,這是因為學生缺乏充足的課外閱讀時間,詞匯量不豐富,語言表達能力不強,在寫作時只能瞎寫或亂寫,沒有章法可言。
2.教師方面。學生的作文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教學能力,然而初中語文教師的能力有限,業務素質水平參差不齊,導致作文教學效果不佳。很多教師在教學中依舊沿襲以往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只關注語文理論,忽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不能準確領會新課程改革的真諦,致使學生無法在實踐中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寫作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例如:在初中作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布置一篇寫景的記敘文,旨在培養學生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寫作能力,但由于學生的生活閱歷和知識視野有限,缺少切身的體會,難以進行合理想象,更遑論掌握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真正內涵。究其原因,教師的教學水平不高,教學方法不科學,沒有重點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影響學生的發展。為此,教師應該強化自身的教學能力,積極教給學生寫作技巧與方法,引導學生從基礎訓練開始,逐步掌握寫作的方式方法。
二、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優化策略
第一,注重平時寫作教學。作文教學的目的就是綜合鍛煉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包括思維和閱讀等。在平時的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高度重視學生基礎知識的學習,引導學生構建系統的結構框架和完整的思維導圖,使學生在寫作中有話可寫,寫出優秀的文章。例如:在每單元結束后,教師要整合該單元內所學的情感表達方式、重要的修辭手法、主要體裁的結構特點等,指導學生梳理該單元內的關鍵性內容和重要知識點,鼓勵學生將其靈活運用于寫作中。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在寫作環節能有意識地、創造性地運用所學知識,這樣既能達到復習鞏固知識的目的,又能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一舉多得。
第二,鼓勵學生多積累、多閱讀。初中生要想寫出感情充沛、思路流暢的文章,必須具備扎實的語言功底和良好的表達技巧。教師在語文作文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多閱讀、多積累,在閱讀中積累寫作素材、好詞佳句,從而在寫作中做到下筆如有神、厚積薄發。為了讓學生積極且廣泛地閱讀,教師應該定期推薦適合學生閱讀且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優秀讀物,結合學生所掌握的文體,有側重點地推薦說明文、議論文、敘事文等。由于課外讀物豐富多樣,良莠不齊,教師要向學生講述相關的注意事項,鼓勵學生準備摘抄本,在上面記錄閱讀中遇到的好的詞句,形成邊閱讀邊積累的良好習慣,并要求學生定期上交摘抄本,以便掌握學生的實際積累情況。
第三,重視對學生寫作價值觀的培養。初中階段的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生理和心理發展尚不成熟,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在關注學生寫作技能和知識培養的同時,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因此,初中語文教師開展作文教學活動時,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心理特征制定切實有效的教學策略,培養學生的寫作價值觀。如在“從生活中學習寫作”的教學環節,教師應該立足于教學內容,優化寫作教學設計,恰當利用多媒體展示本課教學主題“從生活中學習寫作”,引導學生介紹生活中的事物,在此基礎上思考寫作內容。如有些學生認為可以寫關于《秋天的懷念》讀后感,也有些學生認為可以寫“我的生活”等;然后要求學生結合在課堂上的討論寫作。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閱讀是個性化的思考和審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將個性化的感受認識呈現在讀后感的寫作中,展現自我。
第四,強化寫作的實用性。寫作并不是“無病呻吟”,而是“有感而發”,如記敘事件、抒發情感、表達看法等。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有引導學生寫出自己的真實想法,才能保證文章有真情實感,所以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來布置作文題目,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寫作,利用寫作解答實際生活問題,進而樂于表達、易于動筆,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和情感。如學習課文《動物笑談》之后,教師可以布置關于“動物”的寫作任務,不限定題目和體裁,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或熟悉的動物寫作,要求學生所寫的內容細膩且真實,在寫作中融入心理活動、動作描寫和語言描寫等,從而強化寫作的實用性,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
第五,善于借助情境開展教學。初中生欠缺實踐經驗和人生閱歷,在寫作中經常感到素材缺乏,因而摘抄加工他人的文章,敷衍了事,作文質量不高。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教學中要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在課前根據學生的實際學情和具體的教學內容,精心創設寫作情境,讓學生在良好的情境中快樂寫作,提高寫作水平和質量。作文教學的對象是全班學生,所以教師要注重學生參與自覺性和學習主動性的發揮,鼓勵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看法,利用小組探究的方式開展交流和學習,并在學生交流過程中穿插啟發式提問或適時指導,使學生掌握寫作技巧、開拓寫作思維。如在命題作文“春季”的寫作環節,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與春季相關的景物、圖片、視頻,然后要求學生走出課堂,到公園近距離觀察春天的景致,感受春季萬物復蘇的美景,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親身體驗積累形象、生動、直觀、有趣的寫作素材,暢談對春季的印象或喜愛。通過這樣的方式,能使學生充分了解寫作對象,在真實的體驗中深入認知寫作對象,從而在寫作中有話可寫、言之有物,寫出有真情實感的文章。
結束語:綜上所述,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方式變化萬千,教師在具體教學環節要立足實際,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學情來制定科學的教學策略,如注重平時寫作教學、鼓勵學生多積累多閱讀、培養學生的寫作價值觀、強化寫作的實用性、善于借助情境教學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和語文綜合素質,實現作文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