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素芹
分層次教學是新課改實施的新型教學模式,課改的不斷深入為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提供了諸多動力。下面,筆者將簡單分析分層次教學的相關內容。
一、完善分層標準,堅持分層原則,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作文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頭戲,為提升作文教學成效,在實施分層次教學時,教師首先要完善分層標準,堅持一定的分層原則,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一般而言,在實際實施過程中,教師應將學生分成三個層次,其中,A層次學生具有較強的寫作能力和寫作水平;B層次學生,基礎扎實,寫作水平中等,C層次學生,基礎薄弱,寫作水平差,同時寫作興趣低。堅持分層原則,就是要堅持發展性、互補性和全面性的原則。發展性原則是指教師要經常緊密結合學生的作文能力來實施分層和分組,因為學生所在的層次并非一成不變,這樣才能更好地給與每個層面的學生個性化幫助與指導,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最優化的發展。互補性原則主要是指教師要注重學生之間優勢互補,通過強者帶動弱者,強者感染弱者,優秀者引領后進者,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還全面性原則,就是在實施分層次教學時,不單注重個別學生發展,還要注重教育的全面性和公平性,只有這樣才能在完善的分層標準和良好的分層原則下,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二、明確分層目標,堅持動態分層,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在做好學生分層后,教師要結合每個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確定分層作文教學目標,即整體性的教學目標,以及作文指導目標和作文修改目標。比如在進行了《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的專題訓練之后,教師可以要求每個層次的學生,都總結一下自己課外學習語文的情況,并布置半命題作文“假如? ? ? ?欺騙了你”,在此基礎上為每個層次的學生設置相應的作文目標。比如,A層次的學生要做到立意新穎,語言優美;B層次的學生,要確保作文的結構合理,情真意切;C層次的學生,要做到語言通順,沒有病句和錯別字。分層目標的要求,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寫作動力。但是教師需要注意的是,分層目標并非一成不變,而是動態的,只有這樣,學生在寫作中才能不斷地發展和進步。現在簡單總結作文中的構思技巧:一是找線索,即文章的構成線索,其作用是將作文的所有材料貫穿成為有機的整體,因此,只有抓住線索,才能確保構思活動順利實施。二是穿插交織,在敘事性作文中,這是最基本的技巧,是學生對作文整體構思的結果。其中,穿插主要是針對作文的組織方法而言的,而交織主要是針對不同作文的線索而言的。三是懸念伏應,這是學生在作文寫作中必須掌握的技巧,懸念的設置、伏筆與照應的運用能更好地提升作文寫作水平。四是鋪墊襯托,鋪墊的作用是為故事情節的高潮做準備,而襯托主要是為突出鮮明的主題。五是語體情調,確保語體恰當,也就是語言體式與色調的恰當,而情調主要是語言風格特色。這就需要學生在不斷地寫作訓練中逐漸掌握構思的技巧,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寫作。
三、注重分層指導,堅持有的放矢,促進學生的高效寫作
第一,切實注重學生閱讀中的分層指導。因為讀寫結合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關鍵,所以在實施分層教學時,需要教師強化學生的分層閱讀指導。初中語文教材中收錄了很多不同題材的文章,可以針對這些題材來指導分層閱讀,并將閱讀中的知識與寫作相結合,促進學生閱讀水平的提升。
第二,切實注重分層寫作教學。作文寫作涉及的范圍較廣,有描寫類的,有片段類的,還有謀篇布局類的,此時就需要結合寫作內容來強化對學生的分層指導。比如作文題“我敬愛的? ? ? ?”,謀篇布局時,對于C層次學生而言,主要是做到系統和全面,指導學生掌握此類作文的寫作技巧,再指導學生獲取寫作素材。而對于B層次學生而言,主要是指導其學會在題意下,確定寫作的方向和構思;對于A層次學生,可讓其自主發揮寫作,然后教師針對作文進行點評。
第三,注重寫作技巧的分層指導。一般而言,學生在寫作中最大的困難是統籌構思,所以需要指導學生結合自身的能力,切實掌握以下幾種構思方法,只有在構思之后才能更好地完成作文的寫作。一是通過構思,明確作文的主題意蘊,必要時在構思中寫出其主題句。二是通過構思確定標題。確保標題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三是通過構思分層概括并簡述作文內容,明確列出構思過程和部分要點,這也是整篇作文的雛形。四是通過構思確定作文的結構,結構主要取決于敘述的方式,有的是縱向發展的,有的是橫向發展的。五是通過構思確定文章的起承轉合。
四、結語
綜上所述,分層教學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實施,需要切實強化學生的分層,并加強對分層目標的確定、分層實施的指導,這樣才能切實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