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茂秀 陳永麗
【摘要】 目的 探討運用冰刺激舌肌兩側及伸舌運動改善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的療效。
方法 94例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 每組47例。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措施,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運用冰刺激舌肌兩側與伸舌運動聯合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的干預效果。結果 研究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1.49%(43/47),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8.09%(32/47),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冰刺激舌肌兩側及伸舌運動可以有效改善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的癥狀, 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冰刺激舌肌;伸舌運動;腦卒中后吞咽障礙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4.099
吞咽障礙是腦卒中患者的常見并發癥之一, 其中急性腦卒中后約有30%~50%的患者可能遺留吞咽功能障礙, 這種障礙主要與協調不良、癱瘓與肌肉無力有關, 可誘發窒息、誤咽、營養不良與吸入性肺炎, 給患者的健康與康復質量帶來了巨大的影響[1]。因此, 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吞咽障礙患者的癥狀十分必要。探討分析2018年1~12月本院對47例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運用冰刺激舌肌兩側及伸舌運動聯合干預的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1~12月本院收治的94例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以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 每組47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8例, 女19例;年齡56~80歲, 平均年齡(68.5±4.5)歲;病程10 d~3個月,?平均病程(1.8±0.6)個月;洼田飲水試驗分級:Ⅱ級10例, Ⅲ級22例, Ⅳ級8例, Ⅴ級7例。研究組患者中男27例, 女20例;年齡56~79歲, 平均年齡(68.2±5.2)歲;病程12 d~3個月, 平均病程(1.7±0.6)個月;洼田飲水試驗分級:Ⅱ級12例, Ⅲ級22例, Ⅳ級8例, Ⅴ級5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參照4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對腦卒中的診斷標準確診;洼田飲水試驗分級為Ⅱ~Ⅴ級;生命體征平穩;具有良好的認知能力。排除標準:合并嚴重臟器功能障礙患者;惡性腫瘤患者;意識障礙或有精神疾病史者。
1. 3 方法
1. 3. 1 對照組 采取常規護理措施, 包括: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遵醫囑合理用藥治療;加強營養支持;盡早實施肢體康復訓練與攝食訓練等。
1. 3. 2 研究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運用冰刺激舌肌兩側與伸舌運動聯合干預, 具體方法如下。
1. 3. 2. 1 冰刺激舌肌兩側 將生理鹽水放入冰箱凍成冰水混合物, 之后置不銹鋼容器中, 在飯前2 h或空腹時取出。準備2把不銹鋼勺并放在其中, 尺寸約為3 cm×2 cm。協助患者取側臥體位, 前屈頸部, 抬高舌肌與喉部, 引起咽反射, 并減少誤吞。頸部向側旋轉90°, 避免梨狀隱窩殘留食物而發生嗆咳。首先用裝有冰水混合物的容器貼緊患者雙面頰、口唇、頸部與頜下等部位, 反復滾動約5 min, 之后下壓其下頜放開口器, 嘴張開后放入勺子, 下壓舌體, 并刺激舌肌兩側
1 min, 之后取出更換為另一把勺子, 反復刺激10 min, 2次/d, 4周為1個療程。
1. 3. 2. 2 伸舌運動 ①左右伸舌:患者舌頭由中間伸出后, 護理人員以舌板在其舌頭前方進行引導, 使舌部向左側上方抬起, 堅持30 s后再縮回口中, 右側運動方法相同。②上下伸舌:患者舌頭由中間伸出后, 護理人員用壓舌板在舌頭前方進行引導, 使舌部向上嘴唇上方抬起, 30 s后縮回口中, 下方運動方法相同。③阻力運動:待舌肌恢復一定運動功能時, 可進行阻力伸舌運動。患者向上與左側伸舌時, 護理人員將壓舌板放于其舌部左側, 使其向外伸舌的同時向下方、內側、右側推舌, 另一方向與上述運動相同, 反復數10次。伸舌運動30 min/次, 2次/d, 4周為1個療程。
1. 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通過洼田飲水試驗評價兩組患者的干預效果, 并作比較。患者端坐后飲下溫開水30 ml, 其中一次性順利咽下為Ⅰ級;分2次不嗆咳的咽下為Ⅱ級;能一次性咽下但有嗆咳為Ⅲ級;分2次以上咽下但有嗆咳為
Ⅳ級;無法咽下且頻繁嗆咳為Ⅴ級。其中干預后恢復至Ⅰ級為顯效;改善≥2級為有效;改善<2級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研究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1.49%(43/47),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8.09%(32/47),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吞咽障礙是指因雙唇、下頜、舌、咽喉、軟腭、食管功能與食管括約肌損傷, 無法安全有效的將食物經口送入胃內所導致的進食困難[2]。吞咽困難患者往往伴有肺部感染、營養不良、窒息或脫水等并發癥, 嚴重影響了患者的康復進程[3]。同時, 由于吞咽功能受損, 多數吞咽障礙患者需要以鼻飼維持機體的營養狀態, 以便減少吸入性肺炎與嗆咳, 但鼻飼操作給其身心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因此, 采取有效的方法改善吞咽功能障礙癥狀十分必要。
冷刺激是治療吞咽障礙的新型技術, 其利用肌肉遇冷收縮的原理, 通過用冷物品刺激患者舌咽神經、舌下神經支配區、迷走神經, 繼而提高感覺輸入, 間接影響神經中樞, 并促使吞咽反射弧的恢復與重建, 協調并改善吞咽動作 [4]。同時, 冷刺激能夠刺激舌肌, 促使神經纖維修復與再生, 提高神經沖動傳遞功能, 協調運動控制能力, 避免舌肌廢用萎縮, 重建吞咽功能通路。此外, 有研究發現, 腦卒中患者通過1個月的舌肌訓練后能夠有效強化舌肌的靈活性與舌肌力量, 對于咀嚼功能具有顯著的改善作用[5]。伸舌運動不僅可以興奮腦運動中樞, 還可以通過反復的伸舌動作調動起患者的主觀能動性, 提高對治療的信心[6-9]。本研究對47例吞咽障礙患者應用了冰刺激舌肌兩側及伸舌運動干預, 結果顯示, 研究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1.49%(43/47),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8.09%(32/47),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 兩種方法聯合應用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障礙癥狀, 保證康復質量。
總之, 冰刺激舌肌兩側及伸舌運動在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中具有顯著的應用效果, 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胡燕華, 李靜, 陳康寧. 早期吞咽康復訓練聯合針刺對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的療效. 心血管康復醫學雜志, 2019, 28(1):9-12.
[2] 沈花, 周華, 鞠明鳳, 等. 腦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礙康復現狀與護理研究進展.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8, 22(10):125-128.
[3] 楊余華, 曹建, 周小燕. 針刺、理療聯合冰檸檬酸刺激對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病人康復效果的影響. 護理研究, 2019, 33(3):
386-389.
[4] 趙曉輝, 徐小飛, 高紅衛. 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聯合干預的研究進展. 護理管理雜志, 2018, 18(7):470-474.
[5] 梁碧瑩, 唐強, 朱路文, 等. 腦卒中后吞咽障礙臨床治療進展. 山東中醫雜志, 2018, 37(11):968-970.
[6] 余志輝, 胡建芳, 陳朝俊, 等. 早期局部針刺合冰刺激對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預后的影響. 湖北中醫雜志, 2018, 40(11):30-32.
[7] 梁盛華, 劉強, 李婷妤. 用檸檬冰刺激聯合舌肌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效果觀察. 當代醫藥論叢, 2014(6):223-224.
[8] 劉詩丹, 陳啟波, 李榮祝, 等. 酸冰刺激療法與神經肌肉電刺激療法聯合應用對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改善效果觀察. 山東醫藥, 2017(47):63-65.
[9] 焦卉朵, 吳群強, 孫玉嬌, 等. 冰刺激加舌肌訓練治療中風吞咽障礙療效觀察. 陜西中醫, 2013, 34(1):34.
[收稿日期:2019-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