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峰 朱紅霞

【摘 要】 目的:探討急重癥急診患者的護理風險管理價值。方法:抽取本院急診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96例急重癥患者,按照患者入院順序交替地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8例,其中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采用護理風險管理模式,對比兩種護理方法的效果。結果:觀察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為0.0%,對照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為8.3%(P<0.05);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為89.6%,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為70.8%(P<0.05)。結論:急重癥急診患者的治療中引入護理風險管理,能夠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臨床實踐中進行推廣應用,為將來的相關臨床研究和探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具有參考價值的研究基礎。
【關鍵詞】 急重癥急診;護理風險管理;護理滿意度
急診科是醫院直面危急重癥患者的主要科室,所接收的患者病情一般較為危急,由此也導致科室醫護工作人員的工作任務較為繁重、工作壓力較大[1]。在此背景下,在急重癥急診患者救治的過程中難免出現一些疏漏,從而導致醫患關系的緊張。為降低急重癥急診患者的治療風險發生率,提高治療的有效性與安全性,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取本院急診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96例急重癥患者,按照患者入院順序交替的分為兩組,每組48例。其中,觀察組:男27例、女21例,平均年齡(45.47±2.36)歲,平均發病至送醫時間(43.15±3.53)min,平均體質量(69.60±1.45)kg;對照組:男26例、女22例,平均年齡(46.10±2.40)歲,平均發病至送醫時間(42.80±3.51)min,平均體重(69.26±1.43)kg。兩組一般資料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急診護理:護士依據科室規章制度做好各項規定的護理任務,協助患者開展各項檢查,輔助醫生進行急救治療,引導患者家屬辦理相關入院事項等。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引入護理風險管理:第一,對護士進行急重癥急診患者護理風險管理培訓,從而強化其護理風險管理的意識和技能。第二,進一步強化急重癥急診患者護理風險管理記錄,從而督促與引導護士嚴格做好各項護理工作,確保各項護理工作有明確的責任人且一旦出現護理風險,能夠快速查出責任人以及原因。第三,制定急重癥急診患者預防性風險管理護理措施。針對急重癥急診患者護理可能發生的風險問題及原因制定預防護理策略,如:針對治療過程中可能存在的感染、跌落等問題及其原因,應當積極強化設備的無菌化管理、進行必要的環境衛生改善、加強病床護欄合理設計等,通過預防來盡可能降低急重癥急診患者風險事件的發生率。第四,制定急重癥急診患者護理風險事件緊急處理機制,從而當急重癥急診患者護理風險發生時能夠及時反應并化解風險事件,從而降低護理風險事件所帶來的危害。第五,根據日常急重癥急診患者護理工作實踐進一步優化急重癥急診患者護理風險管理的規章制度,從而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護理風險管理的制度體系和行為規范,以持續提升護理風險管理的能力。
1.3 觀察指標
評價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與護理滿意度。護理滿意度采用調查問卷收集,問卷對護理工作的評價分為不滿意、滿意、十分滿意三個主觀評價等級,護理滿意度=(十分滿意+滿意)總患者人數×100.0%;護理風險事件發生=護理風險事件發生例數總患者人數×100.0%。
1.4 統計學方法
利用SPSS 20.0軟件,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
觀察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為0.0%,對照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為8.3%(P<0.05)。見表1。
2.2 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為89.6%,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為70.8%(P<0.05)。見表2。
3 討論
近年來,因外部事故或自身疾病等多種原因造成的急重癥急診患者數量在不斷擴大,由此對醫院的醫療護理服務提出了較大的挑戰[23]。近年來,各地新聞中均有關于急重癥急診患者因護理不當而引發的護理風險問題,部分問題甚至演變為十分嚴重的護患、醫護矛盾,嚴重影響和諧醫療環境的建設[45]。為此,改進護理管理方法,在傳統的護理模式上引入風險管理理念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研究顯示,觀察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從研究數據表明,護理風險管理的效果優于傳統護理模式。與傳統護理模式相比,護理風險管理提高了護理人員的安全護理、風險管理的意識;制定了一些可能發生的護理風險預案,能夠實現“防患于未然”的目的,提高了急重癥急診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認可度[67]。
綜上所述,在急重癥急診患者的治療中引入護理風險管理,能夠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臨床實踐中進行推廣應用,為將來的相關臨床研究和探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具有參考價值的研究基礎。
參考文獻
[1] 康月花,羅苑紅.急重癥急診患者護理風險管理研究[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5,06(21):139140.
[2] 繆琰.急診危重患者轉運中護理風險管理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8,26(20):167168.
[3] Arendts G,Stone S F,Fatovich D M,et al.Critical illness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Lessons learnt from the first 12 months of enrolments in the Critical Illness and Shock Study[J].Emergency Medicine Australasia,2012,24(01):3136.
[4] 孫偉.臨床護理風險管理在25例急診患者安全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08(07):161162.
[5] 巴東才賽克.護患溝通對急診科護理滿意度及風險事件的影響[J].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2017,04(26):187.
[6] 何曉玲.風險管理應用于急診護理管理中的效果評價[J].中國衛生產業,2017,14(27):2627.
[7] 賀崢.急診危重患者的護理風險識別與干預管理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30):23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