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麗開·買買提 艾力·買音

【摘 要】 目的:探討分析門診抗抑郁藥處方的用藥合理性問題,從而為提高其用藥合理性提供參考。方法:以隨機抽樣方式,選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管理信息系統中800張含抗抑郁藥物的門診處方作為本文研究的基礎資料,對800張含抗抑郁藥物的門診處方進行用藥合理性評價。結果:單一用藥的患者有615名(76.9%),二聯用藥的患者有76名(9.5%),三聯用藥的患者有26名(3.3%),合用抗精神病藥的患者有83名(10.4%)。有74張(9.3%)門診抗抑郁藥處方的用藥合理性存在問題;其中,聯合用藥不適宜的最為多發,其次依次是用法用量不適宜、藥物選用不適宜、超藥品說明書適應證用藥、用藥療程不適宜。結論:為加強對門診抗抑郁藥處方的用藥合理性,需要引入藥劑師參與處方管理的監督模式,加強對主治醫生的培訓,加強醫院監督的落實責任制。
【關鍵詞】 門診;抗抑郁藥處方;用藥合理性
近年來,隨著人們工作壓力與生活壓力的不斷增大,臨床上出現抑郁癥狀的患者越來越多,尤其是在城市職場群體中上述現象較為突出[1]。一般而言輕微的抑郁現象多采用心理調節、適度休息等方式進行干預,但是,對于較為嚴重的患者則必須給予一定的藥物治療,從而緩解或消除患者的抑郁病癥。目前,臨床上用于治療抑郁的藥物較多,各藥物的藥性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并且藥物的不合理使用會導致患者出現并發癥[2]。為此,加強對抑郁患者用藥合理性的干預就尤為重要,而調查分析門診抗抑郁藥處方的用藥合理性則是其中的主要內容。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隨機抽樣方式,選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管理信息系統中800張含抗抑郁藥物的門診處方作為本文研究的基礎資料。其中,男性患者402名、女性患者398名;年齡14~75歲、平均年齡(43.25±2.18)歲;室內工作者673名、戶外工作者127名。
1.2 方法
參考《處方管理辦法》、《綜合醫院焦慮抑郁診斷和治療的專家共識》、《新編藥物學》(第17版)等相關規范文件,對800張含抗抑郁藥物的門診處方進行用藥合理性評價。
1.3 統計學方法
利用SPSS 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檢驗;當P<0.05時數據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抗抑郁藥物處方用藥情況
調查數據顯示,身體疾病引發抑郁的患者有614名(76.8%),其它原因引發抑郁的患者有186名(23.3%);單一用藥的患者有615名(76.9%),二聯用藥的患者有76名(9.5%),三聯用藥的患者有26名(3.3%),合用抗精神病藥的患者有83名(10.4%)。詳見表1。
2.2 用藥不合理情況分析
調查數據顯示,有74張(9.3%)門診抗抑郁藥處方的用藥合理性存在問題;其中,聯合用藥不適宜的最為多發,其次依次是用法用量不適宜、藥物選用不適宜、超藥品說明書適應證用藥、用藥療程不適宜。詳見表2。
3 討論
在醫院的醫療服務體系中,門診是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每日接待的患者數量巨大。在門診醫療活動開展的過程中開具用藥處方既是十分常見的現象,也是幫助患者緩解或消除疾病痛苦的必然要求[3]。近年來,醫院門診接診的抑郁疾病患者越來越多,而進行藥物治療則是較為常用的一種方式。但是,門診抗抑郁藥處方的用藥合理性與否直接影響到治療的有效性與安全性。本文作者通過分析800張門診抗抑郁藥處方可知,單一用藥的患者有615名(76.9%),二聯用藥的患者有76名(9.5%),三聯用藥的患者有26名(3.3%),合用抗精神病藥的患者有83名(10.4%);其中,有9.3%的門診抗抑郁藥處方的用藥合理性存在問題;主要處方的用藥不合理性包括聯合用藥不適宜、用法用量不適宜、藥物選用不適宜、超藥品說明書適應證用藥、用藥療程不適宜。結合上述調查數據可知,當前在門診抗抑郁藥處方的用藥合理性還存在一定的不足,用藥的不合理性會影響到患者的綜合療效與醫患關系[4]。為加強對門診抗抑郁藥處方的用藥合理性,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第一,引入藥劑師參與處方管理的監督模式。在醫院的藥物使用體系中,藥劑師承擔著重要的角色,當醫生開具門診抗抑郁藥處方后藥劑師可以對藥方進行分析,并對用藥的合理性進行判斷[5]。對于發現有異常的用藥處方應及時與主治醫師進行溝通,再次確認處方用藥是否合理。
第二,加強對主治醫生的培訓,提高主治醫生的藥物使用方案設計合理性。門診抗抑郁藥處方的用藥合理性與否,主治醫生是首要影響因素。為此,為避免出現處方用藥的不合理性,必須加強對主治醫生的培訓,全面提升主治醫生在用藥上的專業技能與合理用藥重要性的意識。
第三,加強醫院監督的落實責任制。為提高門診抗抑郁藥處方的用藥合理性,醫院還必須加強對主治醫生用藥行為的監督,從而對主治醫生形成外在的監督壓力。同時,還需要建立責任制,要求做到“誰開藥、誰負責”的原則,若主治醫生開具的抗抑郁藥處方不合理,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以此來強化對主治醫生的責任壓力,降低門診抗抑郁藥處方用藥不合理性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 應露,戴海斌.2011~2012年某市一綜合性醫院門診抗抑郁藥物應用分析[J].海峽藥學,2014,26(05):106108.
[2] 勞榮巨,林炯垣,李偉恩,等.某綜合醫院門診抗抑郁藥處方調查及用藥合理性分析[J].中國藥業,2018,27(01):8184.
[3] 賈海玲,王健,張萍,等.河北省精神衛生機構老年抑郁癥患者藥物使用的調查分析[J].中國藥房,2017,28(21):28952898.
[4] 劉瑞,粟幼嵩,黃佳,等.2009~2010年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抗抑郁藥物處方模式調查[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17,27(01):1214.
[5] 梁海霞,李芳,劉珊珊,等.2011~2013年某院抗抑郁藥物應用分析[J].中南藥學,2014,12(12):12601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