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碧霞
摘 要:2019年1月份政府會計制度正式在事業單位實施,給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帶來了較大的影響,特別是固定資產管理的變化最大,這在增加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難度的同時,也對其固定資產管理的精細化提出了新要求。基于此,本文從分析政府會計制度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主要影響入手,從精細化的視角分析和探討當前事業單位在固定資產管理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其在政府會計制度下強化固定資產精細化管理的主要對策,旨在為事業單位提高其固定資產管理水平,適應新會計制度要求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事業單位;政府會計制度;固定資產;精細化管理
一、政府會計制度及固定資產精細化管理概述
2017年10月份,財政部正式頒布《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并規定各類各級行政事業單位從2019年1月份開始執行,該制度與之前頒布的《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構成了當前規范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核算的政府會計制度體系。
固定資產精細化管理主要是指單位在進行固定資產管理的過程中,運用精細化管理理念的指導,對固定資產的全生命周期進行細化分解和再整合,同時以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科學的管理體制為依托,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形成一種價值監管和實物監管有機統一的高效、高精益性的管理方式。
二、政府會計制度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主要影響
雖然從宏觀上來分析,政府會計制度的實施對事業單位在財務核算的真實準確性和財務信息的完整科學性等方面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從微觀來分析,該制度的實施對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特別是固定資產管理帶來了較大的影響。
一是在政府會計制度下,固定資產定義范圍擴大,分類更為明細,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按照新制度的要求,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定義由原來的強調“持有”和“使用”調整為“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所涵蓋的范圍,同時固定資產的分類由原來的四大類被細化為七大類,定義范圍的擴大和分類的細化增加了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核算管理復雜度和難度。
二是在政府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折舊計提發生了較大變化。按照新制度的要求,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折舊計提的時點要求調整變更為“必須嚴格按月計提折舊”,預先報廢和提足折舊繼續使用的資產不再計提折舊,部分固定資產折舊年限發生了較大變化,例如家具類的折舊年限從5年調整至15年。折舊年限的調整雖然按照新舊制度銜接政策的要求不需要進行追溯調整,但是對于固定資產種類較多或者固定資產管理基礎較為薄弱的事業單位來說,折舊年限的調整是一項業務量較大的工作。
三是政府會計制度對于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相關內容的變革同時還造成其固定資產內部控制活動不能適應其管理需求的問題。從總體上來分析,此次政府會計制度的改革對固定資產管理的需求主要是向著完整性、管理精細化和安全性等方向努力的,但是當前事業單位在固定資產內部控制活動中,普遍存在制度不健全、制度執行不嚴格等現象,難以適應和滿足新制度對固定資產管理的新需求。
三、從精細化視角分析當前事業單位在固定資產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結合政府會計制度給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帶來的影響和精細化管理的相關理論,筆者結合自身所在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實踐,對當前事業單位在固定資產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總結如下。
1.固定資產的價值監管與實物監管脫節
當前筆者所在單位使用了兩套資產管理軟件系統,一個軟件平臺是“省直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報表v3.0”,另一個軟件平臺是“用友GRP―U8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軟件”,這兩套軟件在日常管理中并行使用,雖然實現了對單位固定資產的有效監管,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弊端,即兩個軟件系統數據是相互獨立的,每個軟件都從價值角度實現了對固定資產的監管,但是對于固定資產的數量、位置和實際使用狀況等缺乏動態的監督,從而造成了單位很難高效快速地實現固定資產的賬賬核對、賬實核對,使得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存在價值監管和固定資產實物監管脫節的問題,這與固定資產精細化管理的價值和實物監管的有機統一要求相悖。
2.固定資產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足
按照固定資產精細化管理的要求,事業單位在進行固定資產的管理過程中要依托信息化來實現,但是從當前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實踐來看,信息化程度明顯不足主要表現在仍然存在信息孤島的現象,即兩個并行的軟件數據庫沒有有效銜接起來,難以實現固定資產數據信息的實時動態核對,不僅降低了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時還增加了數據在傳遞過程中的錯誤率。
四、強化政府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精細化的主要對策
結合固定資產精細化管理的理念以及當前事業單位在政府會計制度下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筆者建議從如下角度采取措施來強化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精細化。
1.搭建固定資產信息共享平臺,實現價值監管和實物監管的有機統一
一是結合當前單位在用的“省直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報表v3.0”和“用友GRP―U8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軟件”兩套軟件并行存在的弊端,考慮搭建一個信息共享平臺,這個平臺應當具備如下功能:一方面要能夠高效便捷地從兩個軟件平臺提取需要的數據并進行賬賬核對,確保軟件所統計價值數據的準確度,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則要能夠在共享平臺中實現對固定資產的全面精確統計,不僅要包括資產的數量、原值、凈殘值、計提折舊情況以及賬面價值等財務必須信息,同時還應當包含資產是否閑置、使用頻率、存放位置以及實際的狀況等信息,以實現對單位固定資產的精確統計,并及時與賬務系統中的相關數據進行比對,在確保賬實相符的同時,實現價值監管和實物監管的有機統一。
二是固定資產相關數據統計的信息化應用。在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實務中,如何對單位所擁有的資產以及新購買的資產能夠快速準確地錄入相關信息,并在清產盤點過程中能夠便捷迅速地收集實物信息是難點,同時也是固定資產管理的重點環節。在此筆者建議單位借助此次政府會計制度實施的契機,對本單位所有的資產進行一次全面清查,并根據清查結果在信息共享平臺建立每一項固定資產的電子信息卡片,再將電子卡片生成相應的二維碼標簽,這樣在進行固定資產清查盤點時可以利用無線射頻技術和掃碼槍對固定資產信息的快速收集,并與共享平臺中的固定資產信息進行比對,在確保賬實相符的同時實現價值監督和實物監督的統一。
2.進一步強化固定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
在政府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由原來的預算會計模式轉變為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并行的雙模式。在此筆者建議在固定資產精細化管理過程中要加強與預算管理的結合度:一是建立對固定資產的配置設置預算關鍵控制點,關鍵控制點可以是單點控制,也可以是多點控制,可以按照核算項目設置控制點,也可以按個人設置控制點;二是結合單位的實際情況,根據固定資產的結構和存量以及分類細化的固定資產配置標準,建立起健全的固定資產配置標準體系;三是通過建立操作性較強的固定資產預算評價指標體系、預算考核方式以及根據預算績效考核結果進行獎懲等方式來強化固定資產的預算執行力,確保固定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有機統一融合,強化固定資產管理的精細化程度。
3.完善固定資產管理的內部控制活動,提高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
結合新實施的政府會計制度以及固定資產精細化管理的具體需求,事業單位在建立固定資產信息共享平臺的同時,還應當從完善其固定資產管理的內部控制活動入手來提高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一方面是突出單位內部審計在固定資產管理過程中的監督作用,讓審計部門參與到固定資產的采購、使用、管理和處置等各個環節,防止在固定資產管理過程中存在缺陷和疏漏而產生潛在風險;另一方面則要通過建立授權審批機制的相互牽制機制來確保單位在固定資產采購、使用和處置環節的合法合規性,防止出現超標準配置資產浪費資源以及違規處置資產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等方面的風險。
政府會計制度的實施對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帶來了較大的影響,特別是固定資產的相關內容發生了較大變化,同時也對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政府會計制度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產生的主要影響,結合精細化管理的理念和筆者所在單位的實際情況探討和總結了其在固定資產管理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然后針對問題分別從固定資產信息共享平臺的搭建和完善固定資產管理的內部控制活動兩個視角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參考文獻
1.胡娟.H大學固定資產精細化管理研究.華東交通大學,2017(5).
2.李敏.我國高校固定資產精細化管理研究.長安大學.2017(4).
3.閆平.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精細化管理與核算研究.財經界(學術版),2018(4).
4.葉恩蓓.新政府會計制度下科研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核算與管理探析.中國總會計師,2019(7).
5.張黎.淺議新政府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管理.納稅,2019(2).
(責任編輯:蘭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