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會然
一、開展創客教育的背景
2014年9月,李克強總理在達沃斯論壇的講話中提出要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2016年,教育部發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指出:有效利用信息技術推進“眾創空間”建設,探索STEM教育、創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使學生具有較強的信息意識與創新意識,養成數字化學習習慣,具備重視信息安全、遵守信息社會倫理道德與法律法規的素養。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創客教育伴隨著核心素養,近幾年在教育領域發展迅速,并誕生了越來越多的“少年創客”。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小學(以下簡稱人大附小)的創客教育始于2012年的信息課程整合。當時,學校的信息技術學科通過對教學內容、課時、方式的整合,將原本要在三至六年級完成的信息技術課程壓縮到三四年級完成,利用省出來的五六年級課時開設信息實踐類拓展課程,使機器人、單片機、C語言等課程得以出現在班級課程表里。經過七年的發展,學校的創客教育已自成體系。
二、學校創客教育的現狀
受師資和硬件設備所限,嘗試開展創客教育活動的學校大多會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一是開展面向校內創客達人的社團活動。社團成員通常是通過課外學習或受家庭影響,具備了一定的創新能力、動手能力以及科學探究精神,他們會長期跟隨指導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創客比賽,參加有針對性的訓練并創作作品。二是面向對創客活動感興趣的學生設置選修課。選修課的教師可能來自校內或校外機構,利用課后時間或每周一次的固定課程實施。
以上兩種開展創客教育的形式,均非大班額的常規授課,雖然也起到了促進創客教育發展的積極作用,培養出了一批“小創客”和優秀的創客教師,但對于形成“萬眾創新”“人人創新”的新勢態還是遠遠不夠的。學校應當思考如何用創客理念重塑教育,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將自己的創意、想法變成實實在在的作品,有效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三、學校開展創客教育的實踐
1.課程設置
要想使創客課程正式進入課程表,需要有國家課程設置的法理依據,學校要依法辦學,如依照《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設置課程。學校研究了《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中有關小學階段的課程目標,如價值體認、責任擔當、問題解決、創意物化等,并發現其中的創意物化和創客課程理念十分接近,問題解決也是創客活動中必不可少的能力素養,責任擔當和價值體認也可以通過在創客課程中設置校本內容加以體現。由此可見,創客課程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具有共通性。于是,負責課程設置的教師們一起研究,嘗試利用綜合實踐課程的每周1課時實施創客課程。
2.環境建設
2018年6月1日,人大附小七彩創客中心落成。校長特別選擇了兒童節這一天為七彩創客中心揭牌,以彰顯七彩創客中心是真正屬于學生們的。七彩創客中心是一間500平方米的特大教室,分為機器加工區、3D打印區、激光切割區、VR體驗區、機器人區、TED演講區以及兩個班級授課區,可以滿足兩個常規教學班、三個社團或選修課同時上課。北京師范大學的李亦菲教授對七彩創客中心的設備設施及環境創設給予了充分肯定。
七彩創客中心秉承“想象無限、實踐無限、創意無限、成長無限”的培養責任,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動手實現創意想法,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表達能力、動手實踐能力、科學探究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落實核心素養的培養。
3.教師配置
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在實施創客教育的學校中,從事創客教育的教師不超過2人的占62.22%,有信息技術教師參與的占89.1%,可見信息技術教師是學校實施創客教育的主力軍。
學校為信息技術教師提供相關培訓機會,7位信息技術教師在近1年間先后參加全國、市區級創客教育培訓20余人次。每位信息技術教師都是創客教師,并在原有信息技術課程中加入了創客教育的內容。學校還聯系校外創客教育培訓機構,使本校創客教師能夠參觀、參與,接觸新設備、新技術;并請北京師范大學的創客教育專家來校講座,幫助教師了解創客教育的理念和發展方向。學校努力為培養創客教師下功夫、搭平臺,為教師提升服務,為課程建設服務。
4.校本課程研發
目前,多數學校的創客教育是以針對少數學生的社團活動和選修課的形式開展的。而人大附小的創客教育,已經有了專職教師、固定的上課時間和良好的學習環境。要把“萬眾創新”“人人創新”的種子埋在每個學生的心里,就需要使每個學生都能接受創客教育并從中受益,就需要面向常規教學班的創客課程建設。
目前,很多校外機構或公司開發了豐富的創客課程,有的還開辦比賽,針對比賽進行課程培訓。但這些都不適合在學校開展普惠的創客教育(多班級連堂的整班教學)。學校在實踐中總結了在班級中設置常規創客課程需要滿足的條件:一是采取多班級連續上課時,創客用具、材料重置等要有快速性;二是面向一個班級的四十多名學生時,創客課程教學方式要有所改變;三是在項目式教學中,學生分組合作,小組分工要更精細化;四是課程內容的安排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要“好玩”或“有用”。
人大附小的創客課程分為機械、電子、軟件三部分。機械課程在六年級開展,以機器人課程為代表,包括從結構搭建到程序控制等。電子課程在五年級開展,從簡單電路講起,包括設計創意紙電路到基于Arduino控制板具有智能控制的簡單項目。軟件課程在四年級開展,學習Scratch、3Done等編程軟件。
人大附小的創客教育實踐,包括常規班級的創客課程加上創客社團活動和每周一次的選修課及創客競賽,以常規班級的創客課程為根,發揮普及型創客教育的作用,通過選修課這一樹干往各個項目的創客社團組成的枝葉輸送“精英創客”,而學生在創客競賽中取得的成績便成為了果實。這樣就形成了人大附小創客教育的生態系統。學生、創客教師、創客課程、創客教育環境都是這個生態系統的構成要素。
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國家發展戰略的實施,創客精神與創客教育理念必將向傳統教育不斷滲透,促進新時代教育發生蛻變與重塑。人大附小將繼續深入探索和實施創客教育,為國家發展戰略和國家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責任編輯 ?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