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金生
花臉也被稱作是凈行,是我國戲曲演員行當的重要一種表現形式,和生、旦、丑等共同形成四個行當,在整個戲曲表演中,花臉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為了能夠幫助人們更深刻的認識戲曲花臉,文章從扮相、表演基本功、文化底蘊幾個方面著重介紹戲曲花臉,旨在能夠強化人們對花臉的認識。
從小就會唱——“藍臉的竇爾敦盜御馬,紅臉的關公戰長沙黃臉的典韋,白臉的曹操,黑臉的張飛叫喳喳。”花瞼(凈)主要為性格特別比較突出的男子,臉譜的涂畫把演員本來面目都遮蓋了,看起來臟兮兮的,所以反說成干凈的凈。從戲曲藝術的展現上來看,凈在整個戲曲中大多扮演性格、品質、相貌上具有特異的男性人物形象,用各種能夠凸顯性格的臉譜作為面孔,且在表演中花臉角色一般表現得聲音洪亮、風格粗獷。戲曲花瞼側重表演身段,功架與對白的凈叫“副凈”,也叫“架子花”或“二花臉”當今最有名的演員是袁世海。凈的表演程式是最夸張的,尤其是臉面的化妝,涂上各種圖案和花紋。對于不同人物的臉有各種不同規定的圖案。基于花臉的表現特點,文章著重對戲曲花臉的扮相和表演問題進行探究。
臉譜是我國藝術表現中的特殊種類,從戲曲欣賞角度上來看,臉譜是人物性格的一種外延性體現;從技術角度上來看,戲曲藝術表現中的臉譜則是增強了整個舞臺藝術展現的魅力。在戲曲創作表達中臉譜運用的恰當則是能夠向人們更加突出人物的性格特點,充分展現出戲曲的藝術魅力。
從整個臉譜的構造和表現上來看,花臉人物的性格和身份和生、旦、丑相比更加明顯,一般會通過在表演者臉上勾畫、涂抹等來形成不同的臉譜。在臉譜繪制好之后會配合人物的唱詞、服飾造型、念白等來凸顯出人物的性格特點。花臉的扮相是根據某種性格、性情或某種特殊類型的人物來采用某些色彩的。紅臉的一般代表忠義像關公、姜維等人。白臉的陰險狡詐,曹操、潘仁美之流江湖!同一個人物有不同的扮相隱。珠簾寨中沙陀王有老生扮相,有花臉扮。相黑色的臉譜表示剛烈、正直、勇猛、粗率,甚至魯莽像包公、張飛等。
比如在《火燒余洪》戲曲展現中,余洪這一角色屬于道士的一類,擁有半仙的身體和色金碎臉,人物身份特點和在戲曲中的職能決定了他的臉譜類型和顏色。他的七塊金臉譜應用金色進行勾勒,體現了任務擅長的妖術。余洪前額頭圓形金光上勾勒出了綠色的邊和紅色幅形互相銜接,印堂位置上呈現出粉紅色的幅形。
黃色臉譜凸顯出來的是人物的殘暴性格,如《車輪戰》中的宇文成都,表示人物兇暴殘忍性格的如《魚腸劍》中的姬僚,《戰宛城》中的典韋等。金銀色臉在神怪臉譜中應用較為廣泛,顯示神仙的面現金光,鬼怪的青面獠牙,如《安天會》、《無底洞》、《蟠桃會》中的楊戩(二郎神)如來,《紅梅山》中的金錢豹。
戲曲的表演具有技術性和程序性的要求,在具體表演的時候要求演員必須經過嚴格而全面的基本功訓練,通過必要的基本功訓練來更好的塑造出戲曲形象。腰是人體的總體樞紐,四肢的活動不受腰部的控制,可見,腰部功底和腿部功底是花臉基本功訓練的重要內容,通過腰部訓練和鍛煉腿部的關節能夠確保演員靈活的展現各個動作,并把握好各個文武戲的精髓。在缺乏基本功訓練的情況下,花臉的腳步、轉場、走邊等具有特殊要求的表現則是難以達到規定的標準,比如類似《搜樓》、《醉打山門》這樣的戲曲藝術,如果缺乏必要的腿部訓練和腰部訓練,表演者就無法靈活的展現各類動作,具有一定難度的旋子、鐵門檻、朝天瞪等動作也就無法順利完成。
花臉大多象征了性格剛正、大義凜然的角色,比如包拯、魏絳等,但是和男性花臉相比,女性花臉在氣質、形象等方面的塑造則是存在比較大的差距。在花臉表演的時候怎樣借鑒京劇表演的精髓,汲取以往藝術家的表現技巧來塑造出生動形象的人物成為每個表演者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經過多少年的表演總結出,想要塑造出生動形象的人物,表演者在表演的時候需要做到神形兼具,即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時候神情依靠形來表現,形依靠神來塑造。花臉表演者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時候需要深刻了解所塑造人物的身份、思想、特點、社會地位等,并在人物形象塑造的過程中利用所學的知識和基本功將人物的這一特點充分展現出來,從而塑造出栩栩余生的人物形象。在人物形象塑造的過程中需要做到由內而外,將內在形象作為人物形象塑造的核心內容,外形則是彰顯人物形象的一種表現,從內到外是應用觀察、體驗和理解之后的思維意識、內心精神作為人物形象設計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比如在塑造包拯這個人物形象的時候首先需要表演者表達出包拯這個人的穩重、額音和虎音起到共鳴響應。同時,在人物形象塑造的過程中還需要做到張弛有度,不能夠使用較高的頻率來進行人物形象的塑造,塑造人物的各個細節都需要做到符合人物的基本性格特點。不僅如此,在塑造包拯這個人物形象的過程中還需要做到屏住呼吸、動靜分明、內力支配外力、合理把控動作幅度大小,做到表演動作的剛而不火、繁而不碎,在戲曲表達的時候以鼻的鳴音作為基礎,額音、虎音和腮音密切聯系,由此打造了三位一體的立體化聲音。在進行角色表演的時候不僅需要確保聲音表現的立體化,而且還需要口面袍袖不亂動,腰桿立起來但是不能夠過度仰頭。
戲曲花臉的最終表現是一種文化的體現,從發展整合角度上來看,戲曲是多種優秀傳統文化、舞臺藝術的凝聚,同時也是一段歷史時期內歷史故事、道德情操、審美風尚的沉淀和展現。在總體表現上戲曲花臉會以一種獨特的情感表現方式來展現一個民族的思維特點,體現一個地區的民族情懷。
比如潮劇花臉藝術作品中的《華容道》、《搜樓》、《沙家浜》等都是通過花臉手大、眼睛明亮、功架圓的外在特點來凸顯出人們內心的喜怒哀樂,從花臉扮演者臉上肌肉的變化能夠讓人們真切的感受到人物的精氣神,同時領略潮劇花臉的藝術魅力、民族思維。潮劇花臉中的唱、念、做、打、舞不僅包含外在的具體區分,而且也呈現出內涵的差異,因此需要戲曲文化工作人員能夠在擁有一定文化積累的情況下來解讀這門藝術。只有通過對文化的深入解讀才能夠更好的了解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性格,之后內外結合更好的展現人們的情感變化。同樣的一個戲曲表達不同經歷的藝術家所展現出的效果是不同的,三年以內修行藝術家所展現的戲曲內容最多能夠體現的是作品的靈性,而五年修行藝術家所展現的戲曲內容一般會呈現出文化精髓。比如在對關羽這一花臉形象的解讀上,通過查找資料了解到關羽的義釋華容道、水淹七軍、單刀赴會、刮骨療傷等人物事跡,通過這些人物事跡共同構成了豐滿的關羽形象。在這樣花臉形象背后同樣孕育深厚的文化內涵,通過文化故事的滲透能夠讓表演者和欣賞者了解到關羽的花臉呈現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臉譜,而且在這個英雄背后也蘊含深厚的文化底蘊。這種深厚的民族文化和英雄情懷是一種獨特的文化藝術力量。
為了能夠更好的展現戲曲花臉的扮相,提升戲曲花臉表演的精彩性要求表演者能夠通過文化學習來深入了解人物的內在性格特點和外在形態呈現,并借助所掌握的文化內容將內外因結合在一起,潛心鉆研業務表演,并在工作中積極總結,從而更好的提升自身演繹水平。
綜上所述,中國戲曲是在漫長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優秀文化形態,也是我國優秀的歷史文化遺產,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民族發展的生活形態。戲曲表演中的花臉形象是全方位、立體化的,文章著重從花臉的扮相、藝術表現動作、文化內涵幾個方面著重探討了花臉藝術和文化層面的內容,旨在能夠幫助人們更好的認識花臉這一戲曲藝術。
(作者單位:本溪市文化事業發展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