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江華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高校對信息、數據的認識和應用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基于大數據平臺的教育管理實踐,不僅能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服務,同時還能針對傳統教學觀念實現創新,進而實現“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校的整體辦學水平和辦學質量。
簡單而言,大數據是指一個數據群,其大小已經超出了傳統數據庫軟件工具的存儲和分析,主要是在基于云計算的數據收集和應用模型基礎上,由數量巨大和結構復雜的數據構成的數據集合,具有數據集成共享和知識服務能力等優勢。而大數據所具備的特征可劃分成為:規模性、多樣性、價值性與高速性。首先,規模性是指數據的體量巨大,而大數據的起始計量單位至少是P、E、Z;其次,多樣性主要體現在數據種類繁多方面,而且還在編碼方式、數據格式以及應用特點等多個方面存有較大差異;再次,價值性是指價值的密度較低,其密度的高低會在一定層次上與數據總量的大小形成反比;最后,高速性是指處理速度較快,該特點是大數據相對于傳統數據而言,最顯著的特點之一。
大數據平臺下的教育管理體系,不僅能有效提高教育管理的及時性和個性化,同時還能起到提高教育管理互動性的重要作用。
2.1 有助于提高教育管理的及時性
相對于傳統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而言,因受時間或空間等方面因素影響,導致教育管理工作在開展過程中存有較強的滯后性問題,不僅沒能在第一時間解決問題,更阻礙了高校教育實現穩定發展。在教育管理中,教育工作者不僅需要全面掌握和了解每名學生的實際學習現狀和健康成長情況,還需要針對學生的思想動態變化及心理健康行為等方面給予關注。而基于大數據平臺開展教育管理工作,可以合理運用先進的數學算法,針對其數據展開深入分析與總結,還可以利用關鍵詞評估興趣、思想動態等方面的數據信息中,對高校內可能發生的事件進行監督和預警,以此來有效維護高校校園的安全穩定。
2.2 有助于提高教育管理的個性化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可以全面掌握和梳理個體的“全體數據信息”,從而確保對個體的精準分析,以此來實現高校教育管理的個性化發展,使整個教育管理都呈現科學化發展。首先,合理運用大數據技術,能夠把傳統的定式思維和直觀推動能力,逐漸整改成為定量思維和數據推斷,而且還會讓教育管理人員全面掌握問題的解決方法,從而實現“以理促管”的原則;其次,借助大數據技術,能針對學生的行為和興趣實現數據記錄和分析,在了解學生興趣愛好的基礎上,開展“因材施教”的管理模式,促使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能以“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得到實現,在一定層次上提高教育管理個性化發展的水平。
2.3有助于提高教育管理的互動性
相對于傳統教育管理模式而言,大數據平臺背景下的教育管理模式,在其主客體關系方面發生了較大改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教育管理者合理運用大數據技術,能有效提高自身的教育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其次,教育管理者在教育實踐中善于利用互聯網技術,可以有效實現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最后,針對高校學生而言,由于他們具備較強的自我管理意識,高校可以合理運用各種大數據技術和新媒體平臺,組織開展師生的互動交流,從而實現學生自我發展和自我教育的教育管理目標。
基于大數據平臺,通過樹立全新的教育管理理念、完善現有的高校制度管理、對高校數據平臺優化升級、創設教育管理的安全體系等多個方面,提高高校教育管理的實踐水平。
3.1 樹立全新的教育管理理念
由目前我國高校的教育管理現狀可看出,部分高校所開展的教育管理體系,很大程度上仍是依照教育管理人員原有的工作經驗進行開展,在其整體運行的過程中存有滯后性問題。基于此,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人員要針對傳統理念進行創新,有效樹立全新的大數據教育管理理念,并把該理念運用在實際管理工作中,以此來有效提升高校教育管理水平和管理質量。
首先,教育管理部門需要自主創新理念,通過樹立認識、挖掘、應用“三位一體”的大數據管理理念,合理開展教育管理工作;其次,高校還需要針對大數據平臺應用加大宣傳力度,借助多元的宣傳渠道把大數據知識傳播給學生和教師,使得教師和學生充分理解并掌握大數據技術和相關理念,最終養成良好的慣性思維方式;最后,高校需要把大數據理念全面落實到實際教育管理工作中,還需要把大數據技術作為創新教育管理的關鍵措施,使得高校教育管理能夠實現智能化和精準化發展,從而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3.2 完善現有的高校制度管理
大數據技術發展背景下,教育信息資源呈現多元化發展,在大數據信息中不僅含有教學資源信息,同時還具有較強的隱蔽性特點,具備隱蔽性特點的教學資源信息,一旦在使用過程中發生泄露,就會對其權益產生嚴重損壞。所以,教育部門需要針對大數據平臺的教育管理制度進行完善,并在考慮大數據信息安全的基礎上,完善高校教育管理制度。除了要構建泄露信息行為、竊取信息行為以及篡改信息行為等處理制度以外,還需要根據大數據實際發展現狀,完善高校教育管理制度:首先,應充分意識到大數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在高校內部創設專門的管理數據體系,確保信息的安全性;其次,高校需要合理運用大數據,需要把數據信息分析和數據信息采集等工作,都納入到法律法規的國家制度范圍中,使高校數據信息管理保護具有全面性;最后,高校需要明確數據信息管理人員的工作職責和范圍,一旦數據信息管理人員在工作中出現失誤,就要立即給予相對應的制度處置。
3.3 對高校數據平臺優化升級
在當前大數據時代發展背景下,需要高校能在保障數據安全和遵循數據倫理的基礎上,對高校數據平臺實現優化升級,從而創設出適應高校發展,體現高校特點的智能教育管理系統,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落實:首先,要對現有數據平臺實現資源整合。相關領導人員可以積極鼓勵相關部門對數據資源進行采集和存儲,并且還要基于數據平臺資源為基礎的條件背景下,對已經收集的數據資源實現整合利用;其次,應當依照高校教育管理實際需求,積極引進科學技術對數據平臺進行優化升級,以此來提升高校教育管理的科學化水平;最后,高校需要通過加大校企合作的方式,聯合相關企業,一同開發和實施教育管理數據平臺系統,從而研發出先進的教育管理大數據智能系統,確保大數據優勢能與企業研發優勢有效結合。
3.4 創設教育管理的安全體系
對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的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工作而言,不僅是大數據教育管理實踐開展的關鍵,同時也是高校不可推卸的職責。因此,要想有效保障好個人數據安全,就要創設教育管理的安全體系。首先,高校教育管理人員要尊重師生在法律方面具備的合法數據權利,不能通過非法手段對其數據信息實現采集和享用。與此同時,教育管理人員還要對數據的存儲周期、應用規范規定進行明確,確保自身不會隨意濫用高校教育管理大數據;其次,高校需要對現有的教育管理大數據提供保護技術,其中包含病毒檢測、身份認證等安全防護技術,確保高校教育管理大數據的安全應用等;最后,要針對盜用和泄露數據信息的懲罰力度進行提高,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對涉及有關非法出售的教育管理數據人員進行嚴格處理,基于法律層次有效保護高校教育管理數據安全。
總而言之,大數據時代的來臨,不僅有效改善了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更對高校教育管理新模式帶來了嚴峻的挑戰。所以,這就需要高校教育管理人員能夠充分了解大數據優勢,并基于大數據平臺開展教育管理,樹立全新的教育管理理念,完善現有的高校制度管理,對高校數據平臺優化升級,創設教育管理的安全體系,促使教育管理信息化、科學化發展,從而使得數據信息能夠更好的為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服務。
基金項目:吉首大學2015年優秀輔導員團隊建設立項項目。
(作者單位:吉首大學民族預科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