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婷婷
針對學前教育專業普遍存在活動設計課重視程度不足的問題,進行思考和總結。活動設計課的重要性在哪里?如今為何普遍對于活動設計課的重視不足?以及如何進行一堂合格的活動設計課?對于這些問題的思考和討論,能有助于每一個準學前教育專業的老師改善教學質量,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
作為學前教育專業,擁有獨立設計一堂活動課并付諸實施,是每個該專業的學生應當具備的能力。那么為什么要如此重視活動設計課呢?
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有著這樣的規定:“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因而活動設計課首先符合了政策的要求,從精神、語言、健康、社交、科學等方面都予以了重要性的傳達。
那么為什么政策要對活動設計課程予以要求呢?這就要從當今學前教育專業的現狀談起了。
通過近年來對于中等職業教育學生的觀察,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的結論:由于近年來對于職業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普遍存在要求,因而畢業生的唱、跳、手工及繪畫能力都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寫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課程設計能力普遍存在不足。主要原因就在于如今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普遍有在特長、藝術方面的要求,但對于教師教育能力的要求不足,表現之一就是對于活動設計課的認識不足,從而導致畢業生作為學前教育老師時,無法獨立完成活動設計課。
要理解活動設計課程的重要性,就要先了解什么是活動設計課。活動設計課,指的就是在學科課程之外,通過有計劃、有組織的安排,讓幼兒參加各種由教師提前設計規劃的活動,從而增長學生感性知識的顯性課程。對于實現教學目標、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活動設計課要開展,就要先了解“是什么”“為什么”和“怎么做”。
“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這門學科在中職學前教育培養方案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上承“學前教育學”“學前衛生學”“學前兒童心理學”這幾門課程,下啟教育實習及學前教育專業招聘考試及教師招考的面試,是一門培養和提高在校學生說課、授課能力的實訓課程。本門學科的學習,可以加強學生教育活動設計能力、教學活動組織能力、教學活動評價能力,增強學生的專業素養,為日后從事一線教學工作打下扎實的基礎,同時也為學生畢業后就業奠定良好的基礎。本學科的學習可以促使學生形成現代型幼兒教師應有的“寫、 說、授、評”幾種能力。寫,即學會書寫規范的教育活動方案及說課稿;說,即掌握說課的技能;授,即能夠組織實施教育活動;評,即對看到的教育活動給予評價。
了解了什么是活動設計課程,那么這樣的課程區別于普通的幼兒課程又有哪些特點呢?首先,這是一種探究式為主的學習方法。探究式學習,指的就是幼兒將在教師的引導帶領下,完成以幼兒自主活動為主的學習。對于學前齡兒童,對于世界的了解很有限,也就導致他們對各種未知事物都充滿好奇心。抓住幼兒的這一特點,這樣的活動能夠促進兒童激發探究和好奇的本能,促進他們積極主動的發現和解決問題,培養他們科學認識世界、科學解決問題的態度。舉個例子,當看到春天的雨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去觀察雨、傾聽雨,從而對雨產生好奇,最終引導他們自己發現問題——雨是如何形成的?此時教師給予引導,告訴幼兒雨是云積聚形成的,將一個復雜的科學問題簡單化,并讓幼兒自己發現,在教師的引導下了解科學問題——這也正是活動設計課的作用之一,讓幼兒科學地了解世界,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其次,這是一種合作式的學習方法。所謂合作式學習方法,就是在活動設計課中讓幼兒合作解決問題或合作進行活動。我國的教育學者王坦曾經表達過這樣的觀點:“合作式學習是一種旨在促進學生在異質小組中互助合作,達成共同的學習目標,并以小組的總體成績為建立依據的教學策略體系。”在活動中,教師設計幼兒需要相互合作才能完成的活動內容,這樣的活動內容有利于兒童形成合作意識,同時由于合作需要溝通,這樣的活動也間接鍛煉了幼兒的交流表達能力。一位美國的兒童學專家曾經指出:“一個人與同事、家人及身邊的人如何相處,往往取決于他童年是如何與其他小朋友相處的。”由此可見,幼兒的交往問題也是幼兒教育工作者所必須面對的重要問題。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活動設計課對于幼兒而言是一種體驗式學習。體驗式學習,指的是在學習過程中,幼兒親身介入活動,通過認知、體驗和感悟的過程,獲得新的態度、技能或方法的一種學習方式。但是與日常的幼兒園活動課程相區分的是,這樣的學習過程要具有真實性。在這里的真實性指的是,教師要能為幼兒創造一個能夠自主進行交流、探索和活動的空間,而不是完全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機械的重復活動,也不是單獨一個幼兒的個體行為。人是群居性動物,因而幼兒的教育只有在群體的背景下進行,才能對其日后的行為習慣具有指導性意義。但這樣的真實性又要注意合適幼兒,不要超出幼兒的認知水平。
在活動設計課程對于幼兒教育具有如此重要性的前提下,它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的老師又有怎樣的指導意義呢?
在《基于行動導向的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課程體系構建——以雅安職業技術學院》中,提到了這樣一個觀點:應當根據職業的核心能力,構建學前教育專業基本功訓練課程體系。而針對學前教育專業的畢業生而言,其職業的核心能力,應當是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能力。這里的教育教學活動,包括了通識課程、教育理論、游戲及專項職業技能(包括唱歌、跳舞、手工、繪畫等等)。因此針對學前教育開展活動設計課,不僅僅各種教育理論的融合應用,更是通識課程、游戲及各項專項職業技能的綜合,體現了一名教師對于理論的應用能力和針對不同活動的變通能力。
2012年,教育部頒布了《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其中針對教師有這樣一條規定:“把學前教育理論與保教實踐相結合,突出保教實踐能力。”該規定明確了教師在教學教育理論和與實際結合方面的要求。該要求體現在學前教育專業,正是活動設計課程的完成能力。
為了分析職業教育學校對其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要求,查閱資料可以了解到:第一,活動設計課程在各所高等職業教育學校普遍沒有得到重視。各所學校都設立了鋼琴、聲樂、手工、繪畫、舞蹈、游戲等課程,有些學校的活動設計課程的課時數遠遠低于這些基礎課程,而還有一些學校,活動設計課甚至不獨立成課,而是涵蓋在五大領域活動目標之中。其實在實際生活當中,活動設計課的內容往往是這些基礎課程的融合,而將它拆分單獨進入這些基礎課程,不僅學生學習的內容不夠全面,還使學生缺乏了課程融合的能力。第二,活動設計課程在學校課程中普遍被劃分為理論課程。而就當今教學現狀普遍可以看出,高等職業學校大多注重實踐課程的學習,而忽略理論課程。
分析了當今幼兒園活動設計課在職業教育學校的學前教育專業的現狀,如何成功開展學前教育課程就成為了難點。首先,在開展活動設計課之前,要了解活動內容,將內容整合在知識框架當中。譬如設計一項活動,可以把教學內容整合為多個模塊,每個模塊都采取不同的教學措施,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引導的方式,讓幼兒自主感悟課程經過,自行探索課程過程。其次,要考慮基礎知識的運用,即在本次設計當中,運用到哪些如“舞蹈”“繪畫”等基礎課程;運用什么樣的方式能將這些基礎課程聯系在一起。
那么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如何培養他們的綜合素質和水平,也成為了職業教育教學的重點。
首先,針對于活動設計類課程,該課程的核心是對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能力的培養。而針對于該專業的教學老師,教學任務的核心則是學前教育學生編寫目標的培養。其次,要將實踐作為教學方式是否合理的唯一評判標準。課本上所給的內容是具有普遍性的,但并沒有考慮個體差異。不同的學生、不同的環境應用課本上的五大領域活動目標都應當有所取舍。換個角度來思考書上的理論知識——從實踐出發提出問題,將課本的講解當作參考答案,但并不是唯一不變的正確答案,可以以理論知識作為思考方向,但不能將這五大領域活動目標生搬硬套在實踐當中,這樣只會導致活動設計課程重點不突出,甚至達不到想要的活動目標。最后,活動設計課也要以學生的思考為先,讓學生在情景模擬當中主動發掘問題、提出問題,以基礎理論知識為依托,通過思考、交流與討論,使學生深刻體會到靈活運用課程知識于實踐的重要性,通過這樣的方法達到課程的突破。
總而言之,活動設計課程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而言,是必須掌握和良好運用的一門課程。在如今對于幼師的要求日益嚴苛的時代背景下,只有每個畢業生都良好掌握各門理論基礎課程,并能靈活運用的前提下,才能完成幼兒教育的教學目標,為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打下良好的基礎。
(作者單位:浙江省瑞安市職業中等專業教育集團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