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利


大學生比以往更不快樂
即使人們取得了通常意義上的成功,比如進入頂尖大學,賺了大錢,出了名,他們也常常感到不快樂。在美國耶魯大學這樣競爭激烈的地方,這種現象尤其明顯。
因此,心理學教授勞瑞·桑托斯決定開設一門心理課程。“我們的大腦里有一大堆小故障,使得我們很難享受已經擁有的美好。”她說,她希望通過每周兩次授課,讓學生過上更快樂、更滿足的生活。
誰也沒有料到,在數百種課程中,這門“心理學與美好生活”課會成為耶魯300多年校史上最受歡迎的課程。開課6天后,報名人數達到1200多人,占本科生的四分之一。大多數時候,該校一門課的學生人數不超過600人。
獲得快樂的兩個處方
在第一堂課上,桑托斯就向學生強調,她不但要教他們了解什么是快樂,而且要教他們如何實踐快樂。“事實證明,快樂確實需要練習。”
加州大學心理學家索尼婭·柳博米爾斯基提出,決定幸福感的因素中,50%來自基因,10%來自環境,40%取決于思想和行為。“人們往往認為環境對幸福的影響最大,卻低估了我們的行為對幸福感的影響。”柳博米爾斯基在書中寫道。當基本需求得到滿足時,環境對幸福的影響是最小的,除非你是個難民,或者正在遭受家暴。
桑托斯告訴學生,大腦第一個“故障”出現在感官感知上。惱人的噪音重復出現一段時間后會“消失”在背景中,美好的事物也一樣。“擁有夢寐以求的東西的那一刻,感覺真的很快樂,但很快就會習以為常。”比如,買了一套新房、一輛豪車,或者收到耶魯的錄取通知書。“收到offer那天,你的心情肯定比期中考試時好得多。”
如何處理這個故障?桑托斯開出了兩個處方。
處方一:買體驗,不要買實物。“等待一頓美餐或期待一次旅行的感覺和等待你預訂的iPhone到貨時的心情肯定大不相同。”康奈爾大學心理學博士阿米特·庫馬爾說,等待物質的心情更可能是焦急,而不是期待。相比之下,度假可能只有一周,但它的記憶和影響長久得多,而擁有一輛豪車之后的第二年遠沒有第一年那么激動。
體驗往往比實物更讓人快樂,還因為人們不太可能在分享經歷時相互攀比。“人們不喜歡聽別人談論自己的財產,但他們喜歡聽你講‘吸血鬼周末樂隊的現場演唱是如何激情四射。”庫馬爾說,“社會互動是決定幸福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聊天時請對別人好一點。”
處方二:感激你已經擁有的東西。“大腦的另一個故障是喜歡比較。”桑托斯說。我們常常和別人比較誰擁有的更多,無論我們擁有的是否已經足夠。
例如,奧運會上大多數銅牌獲得者比銀牌獲得者更開心,因為銀牌獲得者的目標往往是他們沒有得到的金牌,但銅牌獲得者可能根本沒料到自己會獲得獎牌。
“這是耶魯最難的一門課”
一些學生把這門課看作放松的機會,因為它沒有成績上的要求。大四學生賴利·里奇蒙德和幾個朋友一起報名了這門課。“我選它確實是因為壓力小,”他告訴美國“The Cut”時尚網站,“但也能學到一些減壓的技巧。”
雖然學生們認為這門課很容易,但桑托斯堅稱它是“耶魯最難的一門課”。“為了真正改變你的生活,你必須時刻實踐。”她說,開設這門課的初衷,部分是因為學生的需要,部分是因為她自己的需要。當她進行幸福指數測試時,發現自己的得分并不如想象中那么高。
“心理學與美好生活”這門課取得了史無前例的成功,但桑托斯并不打算繼續開課,因為“把所有學生都吸引過來,對其他課程和院系是不公平的”。不過,她承諾會提供免費的在線教育課程。
歸根結底,幸福并不取決于外部環境,而是一種需要培養的能力。桑托斯希望,完成這門課程后,學生們不僅能收獲快樂,還能掌握各種讓自己快樂的方法。
(選自2019年第18期《意林》,本刊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