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培培
在幼兒園里開展親子活動對于城市里的來說是很平常的,而且隨著對教育的重視,人們對于幼兒的教育發展也是越來越關注。開展親子活動,在生動活潑、別具一格的互動中,讓孩子、家長和教師在共同活動的空間,使幼兒園和家庭之間建立的一種特殊互動、信任和交流關系。在農村幼兒園同樣會開展親子活動,但是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存在中一些問題。在親子活動的開展中,幼兒園注重形式、家長旁觀的現象普遍存在,這些都將制約著幼兒的發展。本文就農村幼兒園親子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對策展開分析。
引言: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的終生老師。所以父母對于孩子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也是深刻的。幼兒園又是幼兒離開爸爸媽媽開始接觸陌生朋友的第一個場所。因此為了加強家庭與幼兒園之間的溝通,增強家庭與幼兒園之間的合作,共同促進幼兒成長。因此開展親子活動勢在必行,幼兒園親子活動是實現幼兒園親子教育的主要途徑。
1.1家長觀念影響幼兒入學率
在農村,讓孩子上學接受學前教育的觀念并沒有被全部家長完全認可,他們認為孩子的教育是從小學開始的,在那之前他們只需要讓孩子吃好穿好玩好,卻沒有認識到孩子接受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大部分農村家長的文化程度較低,缺乏對孩子早期教育的關注,他們更多地認為教育孩子是老師的職責,把孩子送到學校后,學校就應該對自己孩子全權負責,不需要家長的介入和配合。
1.2硬件設施落后,缺乏保障
大多數的農村幼兒園都是民辦的,并且受農村幼兒園設施條件的限制,小孩都只有上課的教室,日常活動也限制在一兩個房間,缺少室外活動空間。同時農村幼兒園的教學用具、玩具、教學設備等嚴重缺乏,影響教育活動的展開。孩子的衛生、安全也缺乏保障。
1.3師資力量有限
受經濟和地形的限制,廣大農村和貧困地區的孩子接受不到優質的學前教育,甚至沒有接受學前教育的機會和條件。即使有些農村有為數不多的幼兒園,由于農村幼兒園園長與教師素質普遍偏低,對幼兒的身心特點不夠了解。師資力量限制了幼兒園許多活動的展開,由于師資力量不夠,無法實現幼兒園與家庭的緊密聯系,致使親子活動開展不順利。
2.1缺乏互動
幼兒園開展親子活動主要是加強孩子和父母之間的互動、默契,但是農村幼兒園受場地、條件的限制,幼兒園在開展親子活動的時候,無法實現父母和孩子、家庭和幼兒園的完全互動。以“幼兒園手工作業“為例,幼兒園可以要求父母和孩子共同來完成房子模型,而在親子互動過程中,家長往往重視的是孩子任務的完成,而忽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有的家長在一旁觀看孩子自己做,但喜歡指指點點,提出各種要求;有的甚至干脆自己動手做,而孩子只是在一旁撕撕粘膠、遞遞工具。缺乏言傳身教,互互動性差因此,無法實現教育的真正價值和親子活動的真正意義。
2.2幼兒園與家庭聯系不緊密
由于農村大部分孩子的家長為了謀生外出打工,再加上家長思想觀念的影響,認為學生在學校就是老師和學校的責任。這就導致許多家長與老師、學校交流少,由于見面與交流機會較少,幼兒園對于學生的家庭情況了解不透徹,也不能及時地將孩子的在校情況向家長反映。同時,家長也并不能未積極配合幼兒園,與教師進行交流溝通,配合幼兒班開展各項教育活動,與幼兒園共同肩負起教育孩子的職責。
3.1加強家庭與幼兒園的聯系,家長主動配合幼兒園工作
幼兒園開展的親子活動就是為了讓家長在增進與孩子之間的親密度的同時,檢驗孩子在幼兒園的學習成果。因此,家長要變被動的了解孩子的情況為主動的詢問老師孩子的表現。以“家長群”為例,教師創建家長群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而家長可以通過家長群主動詢問幼兒園教師近期孩子表現,這樣不僅可以實時了解孩子,還能增加家長與幼兒園工作的配合度。當幼兒園開展親子活動的時候,家長積極主動配合。
3.2家長注意孩子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幼兒是需要一個學習的過程,家長要學會在親子活動中處于次要地位,讓孩子不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完成任務,而是可以從這學到知識和能力。家長可以在幼兒的活動過程中適當提出指導和建議,讓孩子自己動手操作。
幼兒園是親子活動的組織者,家長是親子活動中的參與者、學習者和教育者,親子活動的開展需要家長和老師的配合。孩子是整個親子活動中最重要的角色,幼兒園親子活動是家長能參與到當下幼兒教育的重要形式。隨著我國教育改革,需要逐步樹立了全面育人的教學理念。在教育過程中,幼兒園和教師要充分利用資源和環境對幼兒進行全面的素質教,家長也要積極配合幼兒園開展活動,讓幼兒在一個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中成長。
(作者單位:江蘇省連云港市灌云陡溝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