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阿麗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與發展,信息網絡通信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行各業也在不斷的進步與發展,教育行業作為國之根本也得到十足的發展進步。兒童作為祖國的花朵國家未來的棟梁,社會對兒童的關注也越來越多。因此,我國的幼兒教學在教育行業得到極大的重視。本文將通過闡述農村鄉土資源在幼兒美術教育中的作用,作出有效的利用農村鄉土資源的措施,深度分析農村鄉土資源在幼兒美術教育中的作用,并進一步促進農村鄉土資源在幼兒園美術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引言:人類源于自然,由自然而生。新時代的不斷發展使人類從大自然的朋友逐漸變成大自然的敵人,各個工業工廠廢水、廢氣的排放,使大自然的環境不斷遭到破壞,大自然的可持續發展岌岌可危。在環境破環劇烈的背景下,人們開始呼吁大自然的重要性,開始發現自然的美 ,開始從大自然學習,開始保護大自然。人類的成長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幼兒到兒童、從兒童到少年、從少年到青年、中年等等,若要呼吁人類保護大自然,毫無疑問要從幼兒開始,在通過對大自然的觀察學習美術中尊敬自然、保護自然,增加對自然的了解,培養幼兒的學習能力。下面將詳細介紹應用農村鄉土資源在幼兒美術教學中的意義。
鄉土資源是指農村的地域特點、自然景觀、文物古跡、民間藝術、民俗、風情以及語言文化等等。鄉土資源主要是自然地理資源、人文歷史資源和社會發展資源等。換言之,鄉土資源從一定層面來講可以說是我國民俗文化的部分傳承,也可以說是大自然的一種資源饋贈。
教育是國之根本,少年強則國強。教育對于一個國家的發展壯大的作用是異常重要,而幼兒時期的教育是啟蒙,在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中也是至關重要的。幼兒時期的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對于學習的興趣,可以啟迪學生的成長。幼兒的美術教育毫無疑問可以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通過應用農村的鄉土資源來教育幼兒的美術發展,從學生層面來講,可以增加學生的樂趣,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從教育層面來講,可以增加教育手段的不同形式與方法,促進教學方法的發展;從大自然來講,可以提高學生對于大自然的認識與認同,增加大自然在學生心中的重要性,促進環境保護;從我國傳統文化層面,可以加深學生對于我國傳統文化的認知,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
2.1認識自然、辨認顏色
一年四季的大自然都是不同的,呈現出來的顏色也是不同的,無論是春天綠色草地上繽紛多彩的紅色、黃色、白色、紫色的小花;還是夏天藍藍的天空、白白的云朵;亦或是秋天金燦燦的果實;再者是冬天的皚皚白雪,這都是大自然的顏色。幼兒學習的第一步是認識與辨別,而學習美術第一步就是學習顏色。只是在課堂上利用傳統的顏料與彩鉛教會學生學習顏色未免太過于單調,不妨將學生們帶到大自然當中,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大自然的顏色、感受大自然的美麗。一方面,增加學生對于美術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學生親身感悟的“天空是藍色的,云朵是白色的”絕對比課堂上老師講的“天空是藍色的,云朵是白色的”更有說服力,也更加容易讓學生記住。并且,通過對大自然的認識使學生更加親近大自然。
2.2利用鄉土資源進行美術創作
花朵、小草、泥土、樹枝、樹葉都是大自然的產物。記得在幼兒時期的一次課堂,老師布置了一次美術家庭作業:在家長的幫助下,借助大自然的產物繪畫出一副圖。學生們回到家紛紛與家長一起行動起來,有的直接捕捉蝴蝶作為標本貼在畫紙上,有的采擷花瓣貼在畫紙上,有的用泥土涂在畫紙上變成畫中的泥土,有的用樹枝在畫中搭建了一座房子。學生們紛紛奇思異想,第二天交上來的作業都非常的讓老師滿意,學生自己也都非常的自豪。很明顯,在利用鄉土資源進行創作的時候學生必須自己參與其中,通過自己熟知的大自然的產物進行創作,創作過程中的思考以及創作結束的成果都可以極大的提高學生對于大自然的喜愛,對于美術學習的興趣,進一步提高學生對于環境保護的認同以及學生美術啟迪。
2.3學習不同風俗傳統中的美術元素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每個民族有自己不同的風土人情,大多數民族的服飾傳統業有所不同,尤其是少數民族。在不同地區的幼兒學習美術的過程中,借助鄉土資源可以學習當地的民俗傳統,促進學生對當地傳統民俗的認識,促進當地傳統民俗的發展與傳承。
農村的鄉土資源包含的資源非常豐富,上文只主要針對自然來闡述了鄉土資源在幼兒園教學的有效應用,毫無疑問,無論是自然景觀還是風土人情,在美術教學中的有效應用都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對于培養學生的美術興趣、啟迪學生環境保護的意識以及傳統文化的傳承都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單位:江蘇省連云港市灌云陡溝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