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啟鑾
我國農村社區教育起步較晚,缺乏相應的教育體制機制,導致社區教育師資隊伍人員不足,一直處于低水平徘徊。本文主要從建立社區教育兼職教師隊伍的原因、農村社區教育兼職教師隊伍面臨的問題、擴大農村社區教育兼職教師渠道、加強農村社區教育兼職教師隊伍的管理等方面出發,對當前農村社區教育兼職教師隊伍建設情況進行了探究。
我國農村社區教育起步較晚,缺乏相應的教育體制機制,導致社區教育師資隊伍人員不足,一直處于低水平徘徊,從而又反過來成為制約社區教育發展的瓶頸。然而,農村社區教育是面向全社區居民、村民開展的全方位的教育,涉及的層面較廣,師資隊伍必須涵蓋全社會的教育資源力量,現有的專職教師已經遠遠無法滿足農村社區教育的發展要求。因此,盡快建設一支高質量的兼職教師隊伍為農村社區教育服務,既十分必要,也很是緊迫。
社區教育服務對象面向社區內所有成員,下至少年兒童,上至耄耋老人,覆蓋各個年齡段的人。社區教育的內容十分廣泛,既包括適應社會生存需要的教育,如技術、技能教育;也包括廣大社區成員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教育,如法制教育、道德教育、文學藝術等方面的內容。這些特點導致了社區教育需求的多樣性,對社區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提出了嚴峻挑戰和很高要求。隨著農村社區教育發展步伐加快,農村社區教育的師資不僅需求量很大,而且需求的種類多,要求師資的來源廣泛,單靠專職教師已經遠遠無法滿足農村社區教育的發展要求,解決這一矛盾,只有面對現實,從社區成員中挖掘人才,從社會教育資源中招聘人才,從各行各業的能工巧匠中尋覓人才,組成農村社區教育兼職師資隊伍,形成一套合理、可行的農村社區教育兼職教師管理策略,這是實現農村社區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2.1 兼職教師隊伍素質參差不齊。盡管社區教育中心都有一定數量的兼職教師,但具有一定特長的“雙師型”教師較少。有的兼職教師雖具有特長,但既未受過正規教育,又未受過專業培訓,表達、講解能力比較欠缺,不能面對公眾進行很好地講課;有的兼職教師在互聯網背景下,對網絡技術無所適從,不會使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有的兼職老師在開展各種社區教育培訓和活動運作中,由于參與對象的復雜性和工作中的時間沖突,準備不足,預期過于理想化,致使社區教育培訓活動質量不高,吸引力不強。
2.2 兼職教師隊伍的專業層次和結構不合理。農村社區教育中心受地域人才資源或自身經濟條件限制,對兼職教師的選擇面較窄,存在“因師開課”的現象,即有哪些教師就開設哪些課程,教師會上哪些課,就開哪些課。由于兼職教師隊伍的專業大多限于中文教育、數學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康復醫學等專業,對社區成員在家庭種植、家庭養殖、家庭生活、家庭經濟、藝術修養、體育保健、計算機技術等方面的教育需求不能較好滿足,嚴重影響著農村社區教育的質量和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對社區成員開展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
2.3 對兼職教師的管理有一定難度。社區教育不同于學校教育,沒有程式化的管理模式,兼職教師授課時間不固定,流動性較強,與社區教育中心的關系松散,在行政管理上沒有直接的關系,缺少約束機制,很難進行調配、管理,也難以對兼職教師的教育教學進行評估,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社區教育的發展,不能形成長效機制。
2.4 兼職教師經濟等待遇得不到較好保障。在鼓勵兼職教師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的同時,很有必要對他們付出的勞動給予一定的經濟報酬,但一些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門往往不夠重視社區教育,投入經費十分有限,致使兼職教師的勞動報酬得不到很好保障,此外,對兼職教師缺乏激勵、表彰等有效機制,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兼職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3.1 聘請高等院校教師、大學生為農村社區教育服務。應面向社會廣泛招募學歷層次高、有較強專業技術的兼職教師,可以從周邊城市的大中專學校、科研院所等單位聘請專家教授以及有實踐經驗的科技人員擔任兼職教師,充實農村社區教育兼職教師隊伍,為開展農村社區教育提供高素質的師資。在目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政府以及主管部門也可以鼓勵和引導大學畢業生以實習、鍛煉的方式到農村社區教育中心擔任兼職教師,對工作實績突出、能力強、有奉獻精神的學生可通過教師招聘的方式吸收到專職教師隊伍里。
3.2 鼓勵志愿者隊伍為農村社區教育服務。農村社區教育中心可以根據社區教育工作發展的需要,將分散在村(居)和機關事業單位的社區教育志愿者組織起來,成立一支政治過硬、作風優良、學有專長、樂于奉獻的一支社區教育志愿者隊伍。這支隊伍可根據農村社區教育的需要,開設課程,舉辦講座,承擔村(居)民學校教學點大部分的教學培訓任務。為此,要不斷增加引進優秀師資資源渠道,拓寬吸收出色志愿者教師的視野,可以建立“社區教育志愿者教師及人才庫”、“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大學生村官等社區教育志愿者教師及人才庫”,形成兩支為村(居)民提供社區教育教學服務的志愿者師資隊伍,為全面提高農村社區教育質量做實事、辦好事。
3.3 吸引地方性人才為農村社區教育服務。充分挖掘農村社區潛在人才資源,鼓勵農村致富帶頭人、地方能工巧匠等實踐經驗豐富的農村勞動者、“工匠型”人才成為農村社區教育中心的長期穩定的兼職教師。例如,近年來,我鎮聘請了本鎮養鴨大戶XX為全鎮農民介紹養鴨知識和經驗,聘請我區“工匠”紡織公司倒筒車間工人XX講解紡織的技能技巧等。這些來自勞動生產第一線技術型人才的參與,有效增加了社區教育培訓的內容和專業見解,較好地彌補了社區教育中心教師實踐經驗不足、與市場需求、生產現場有較大距離的弊端。
3.4 調動社區各種教育資源為農村社區教育服務。農村社區教育中心還可以聘請中、小學專職教師退休教師和各類職業學校的退休教師擔任相關課程的兼職教師。他們具有較高的教學熱情、一定的知識體系和豐富的教學經驗,在農村社區教育中可以起到關鍵作用,是農村社區教育兼職教師隊伍的重要后備力量。
4.1 加大農村社區教育經費的投入,加強兼職教師隊伍建設。經費投入是辦好農村社區教育的保障,是落實制度的物質條件,是農村社區教育兼職教師隊伍建設的基礎。加大政府對農村社區教育經費,提高農村社區教育兼職教師的待遇,激發其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加大培訓學習經費的投入,想方設法提高兼職教師的文化素養和專業素養,推動農村社區教育兼職教師隊伍的建設。
4.2 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增強兼職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和責任感。對于兼職教師要科學確定其工作職責,切實定位、分解,落實崗位職責。此外,還應嚴格兼職師資隊伍的實績考核,使考核真正起到獎優罰劣的作用,形成動力與壓力并存、激勵與約束并存的獎勵激勵體系,調動兼職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創造性,增強他們的責任感使命感。
4.3 適當提高中青年教師比例,增強農村社區教育的生命力。在兼職教師的配備上必須增加中青年教師的比例,補充一定數量的年輕教師與中年教師,使兼職師資隊伍年齡結構由“洋蔥頭”(退休人員居多)逐步變為“橄欖球”的形狀(中青年人員居多),構建兼職教師的良性流動機制,吸引更多優秀的中青年人才到農村社區教育中心任教,使農村社區教育的兼職教師力量更具活力和創造力。
4、建立區域范圍內的兼職教師資源庫。可以由區、縣(市)政府或相關職能部門牽頭,以區、縣(市)級為單位建立兼職教師資源庫,或打造農村社區教育兼職教師網絡信息平臺,整合一定區域內的教師、專業技術人員、地方性人才等多方師資資源,實現兼職教師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優化效益,從而創新聘用方式,對兼職教師進行統一、有序的管理,滿足農村社區教育教學對各類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讓農村社區教育更具針對性和吸引力。
(作者單位:鹽城市大豐區劉莊鎮社區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