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明哲
作為一門基礎課程,物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目標出現轉變,同時對高中物理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出了嚴苛要求。需知,問題情境創設是高中物理課堂上的主要教學手段,合理應用問題情境,可以提升學生們的課堂注意力,挖掘出學生們潛藏的學習興趣,亦會不斷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與進步。
應該了解到,高中物理主要是進行物理科學講授和培育學生綜合能力的基礎性學科形式。問題情境創設合理融入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與物理知識內容相互結合起來進行問題情境創建,可以點燃學生們的學習熱情,使其全身心的投入到知識學習中來,其物理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必會雙向提升,物理素養也會順勢得到強化,對于廣大高中生未來發展而言,大有裨益。
首先是適宜性原則。課堂上進行問題情境創設,主要目標便是為具體教學內容所服務,所以教師進行問題情境創建,首先要思考的那便是問題合理性與否,基于基本知識內容可適時提升難度,這樣才能激發和引導學生更好更優的進行物理知識學習,期間,難度一定要恰到好處。物理教師進行問題情境創設的時候,情境一定要契合于適宜性的需求,和學生學習能力現狀和心智特點等相互融合,之后在此基礎上營建出優質的問題情境,最大限度上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學習主動性,彰顯生本理念。
其次是邏輯性原則。物理教師進行問題情境創建過程中,一定要考慮到新舊知識銜接度問題,也就是兩者的邏輯性關系,需要根據本學科發展的過程,將學科本體邏輯性思維作為課堂教學主線,由淺入深、由點及面的進行教學,提出相關內在問題的同時,讓問題始終貫穿于整個教訓內容,讓學生不忘舊知、探索新知,讓問題情境教學可以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服務于學生、服務于課堂。
最后是趣味性。毋庸置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物理教師進行教學情境創建時,一定要將興趣要素囊括在內,提出可以激發出學生興趣的一些問題,快速集中學生學習注意力,使其集中精神投入學習,不斷強化學習質量。問題情境創設階段,一定要讓廣大學生充滿好奇心和探索欲,與此同時,也要易于學生接受,從而循序漸進的提升學生一方對物理課堂的持續關注力。
2.1 故事教學情境創建
所謂故事情境,便是要求教師使用簡潔流暢的語言,以真實、虛構等手段將物理現象知識和概念知識以及規律知識等,合理融入到故事當中,提升學生注意力且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現今高中物理教材中存在很多著名實驗和名人軼事等,這些均為故事情境創設的良好素材。
比如在進行“共振”知識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給學生講一個故事“拿破侖帶領軍隊入侵西班牙的時候,在過鐵鏈懸橋的時候人和橋一同跌落;50年之后的圣彼得堡,也是因為隊伍齊步走過豐坦卡河時,橋梁發生坍塌”,然后教師要問學生:這些橋梁非常的結實,為什么幾個人就使得橋體坍塌了呢。在這樣的詢問后,學生甚是驚訝和不解,然后就會陸續投入討論,迫不及待的想了解其中奧秘。
教師要具備扎實的語言功底,進行物理故事情境創設的時候一定要精準,通過懸念的成功制造,讓學生求知欲望油然而生,點燃他們的學習熱情,這樣一來,課堂導入工作也就順利完成。
假設教師按照教學內容進行趣味性故事融入,這樣便會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可以快速融入到教學情境中來,不僅如此,還可以讓學生從多元故事中有所感悟,教師由此還可進行一定的德育教育滲透。但需要注意的是,故事情境只能做引、并非核心,所以故事情境創設不能太過繁雜,不能讓其和重點物理內容相互沖突,這一點務必注意。
2.2 實驗教學情境創建
物理實驗,本身就是一個完整的物理情境,教學階段內讓學生親歷實驗,感知物理現象,通過做實驗的方式來讓學生與理論知識學習相互對照,最終得到驗證,還可以加深理解。理論和實踐相聯十分重要,積極思考和動手操作,這是教師借助實驗情境創建強化學生理解能力和記憶力的核心手段。通過數次調查和分析可看出,人對知識的吸收,單純依靠聽和看,僅可吸收50%的程度,如果加上動手操作,便可以吸收90%的程度。因此,身為物理教師,需要借助學科特點,優質、高效的進行物理實驗教學情境創建,激發出學生們的強烈學習興趣,由以往的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
“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物理知識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事先準備好2節電動勢各為1.5V標準的干電池,還要準備好一個電動勢9V的蓄電池組以及電壓表和燈泡以及單刀雙擲開關。教師需要將小燈泡和電池組進行串聯,學生們會觀察到燈泡發出白光,然后教師可讓學生走上講臺,將燈泡和蓄電池串聯起來,此時學生心生疑惑:燈泡會被燒壞的。其他學生也提出制止的建議,教師就要耐心說道:我來試試看。結果就是不但燈泡沒有燒壞,亮度比之前稍暗。此時課堂上議論紛紛,氣氛好不熱鬧。
物理教師通過實驗演示來制造教學懸念,讓學生對所觀察到的結果甚是吃驚,這就會促使學生腦海中產生問題、矛盾,之后萌生出強烈的求知欲,物理教師要借此機會去引入課題。物理實驗演示具備著直觀性特點和趣味性特點以及可信性特點,它是物理教學內容引入的基本手段,很多物理概念和方法等均是借助實驗方式來讓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等,極易將學生帶入到實驗情境中,通過實驗演示創設教學情境的整個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挖掘可用性素材和信息,了解學生思路,潛心、認真的進行物理實驗設計,制造認知矛盾,讓學生不斷探索和發現,獲取真知。
2.3 探索式教學情境創建
思維發散的前提是要心生疑惑,小疑問造就小進步,大疑問成就大進步,教師教學主陣地自然是課堂,物理教學階段內,教師需要積極使用問題進行教學組織,讓學生的“知、情、意、行”相互統一,然后帶著探索之心投入到問題解決中來,通過不斷的探索發現獲取真知,一改往日枯燥、單調的課堂教學氛圍,在激烈的討論中發散思維,點燃學生們心中的智慧之火。
“伏安法測電阻”知識教學中,課上要準備好1節干電池、1個滑動變阻器、1個電壓表、1個電流表、1個定值電阻、1個開關,還要準備若干實驗導線。教師要求學生利用這些器材進行電路設計,然后測出電阻具體阻值;已測電阻阻值后,要求同學們比較出測量值和真實值二者之間的不同點且分析原因;為何使用第一種電路的學生測量值偏低,而使用第二種電路的學生測量值偏高,要讓學生們進行產生此種狀況的原因分析;什么時候使用第一種電路會讓誤差變小,什么時候使用第二種電路讓誤差變小,要求學生們進行電路二次設計,旨在消除誤差。
通過問題銜接式提問,構建出探究式課堂,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有效組織實驗,將問題銜接起來,以層層遞進的推理來引導學生探索真知,使得廣大高中生在原有知識水平上有一個質的提升。
2.4 生活式教學情境創建
物理源于生活,最終仍會應用在生活當中,物理是為我們生活服務的,物理教學只有滿足了生活需求才算有價值。素質教育改革背景下,物理課堂生活化教學勢在必行,一定要和學生們的生活相互貼近,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基于問題的生活式教學情境創建,一定要貼合實際,易于學生吃透知識,合理消化、知識內化。
“物體慣性”知識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這樣進行情境創設:汽車發動伊始為何為讓人感覺到向后傾斜,突然剎車一刻為何人會向前傾斜?汽車行駛過程中為何與前面車輛需保持合理距離。通過這樣的問題引出,來激發出學生們的好奇心。物理教學完成后,教師便可讓學生通過籃球、木塊、吸管、彈簧秤等材料準備和使用,自主進行探索發現,之后在此基礎上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高中物理教學活用問題情境教學法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應該遵循以生為本原則,積極聯系生活實際,挖掘學生興趣的同時,營建出輕松、活躍的教學氛圍,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手段和模式,培養學生群體自學能力,由此才能不斷提升教學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常州市戚墅堰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