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本福
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榮山鎮小雷村,與臨川區茅排鄉、宜黃縣梨溪鎮交界。這里群山疊翠、竹茂林密、大樹參天、生態多樣,是一塊發展特種養殖的絕佳寶地。該村村民潘小平毅然放棄在外當企業高管的高薪工作,辭職回鄉養起了一群從東北引種過來的“寶貝”——梅花鹿。他守著家鄉的青山綠水,靠養殖梅花鹿,不但成功地走出了一條致富之路,而且帶動了周邊很多村民脫貧致富,為振興家鄉經濟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如今,四面環山的小雷村,涼風習習,清泉叮咚,風吹山林響,處處鳥兒叫,梅花鹿在這里歡快地奔跑,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諧而美好!
記者:潘總,您好!梅花鹿在我國北方地區已有很長的養殖歷史,您能簡單介紹一下梅花鹿的特性嗎?
潘小平:梅花鹿是亞洲東部的特有動物種類,主要分布在俄羅斯東部、日本和我國。梅花鹿是一種中小型鹿,背中央有暗褐色背線,尾短,背部黑色,腹部白色,夏季毛色棕黃色,遍布鮮明的白色梅花斑點,臀斑白色,故得名“梅花鹿”。
梅花鹿的經濟價值極高,鹿茸、鹿肉、鹿骨、鹿血等都有很好的藥用及食用價值,可以說梅花鹿全身都是寶。其價值最高的要算鹿茸了,鹿茸是一種價格昂貴的高檔滋補品。
梅花鹿性情機警,行動敏捷,跳躍能力非常強,聽覺、嗅覺很發達,但膽小,容易受驚,對生長環境條件要求很高,飼喂的青飼料要求仿野生種植(不能施化肥和噴農藥),特別是水源不能有污染。
記者:梅花鹿主要是在我國北方地區養殖。請問現在南方地區養殖梅花鹿的情況如何?
潘小平:我國南方地區前些年有不少人養殖梅花鹿,僅江西省就有20多家梅花鹿養殖場。其中不少人是盲目跟風養殖,因為經營思路和養殖技術等方面的原因,現在很多養殖場要么因為沒有養好梅花鹿,導致梅花鹿陸續死掉了;要么因為養殖經濟效益不好,而被迫關掉了。
我們業內很多人都將北鹿南養戲稱為“北鹿難養”。這些梅花鹿養殖戶之所以失敗,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幾種:(1)養殖場選址錯誤,養殖場的環境條件沒有達到養殖梅花鹿的要求。(2)養殖方式不對。有些養殖戶采用圍山放養的方式,事實證明這種養殖方式是不成功的。因為放養的梅花鹿一是到了防疫的時候(每年要防疫兩次),往往很難做到及時防疫;二是到了割鹿茸的時候,也很難找到梅花鹿及時割取鹿茸,往往導致鹿茸老化,經濟價值下降。江西省高安市就有戶養殖戶,不聽我的勸告,執意采用圍山放養的方式,結果導致500萬元投資付之東流。養殖梅花鹿要想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建議還是采用圈養的方式為好。(3)養殖技術不過關,導致最后要么是梅花鹿養不活,要么是即使梅花鹿養活了,也無法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4)梅花鹿相關的副產品開發沒有跟上,無法大幅度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導致總體養殖經濟效益不佳。
記者:您在從事梅花鹿養殖之前,工作經歷可以說是多姿多彩。你是怎么想到去養殖梅花鹿的呢?
潘小平:我與梅花鹿結緣是從10多年前開始的。當時,我在經商的時候結識了一名從吉林來臨川推銷鹿茸的老板。在交往中,我對梅花鹿養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朋友的幫助下,我前往吉林農業大學,參加了該校的特種養殖培訓班,系統地學習了梅花鹿的養殖技術。
從吉林農業大學學成歸來后,我先后在多家動物保健公司工作,還在大型梅花鹿養殖場擔任過技術指導,做過多年的鄉鎮企業廠長,參與組建了多家農業公司。在養殖梅花鹿之前,我在上市公司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擔任高管,工作上可謂是順風順水。但每次我從外地回到老家,看到村里的年輕人越來越少,美麗的家鄉愈來愈荒蕪,有濃厚家鄉情節的我心里感到很是惆悵。于是,我就萌生了回家鄉建梅花鹿養殖場,以帶動村民脫貧致富、吸引年輕人回鄉創業、扭轉家鄉逐漸空心化的面貌、振興家鄉經濟的想法。
記者:據我了解,您養殖的梅花鹿是從東北引種過來的。我國南、北方的氣候、環境條件相差極大,您是如何養好這些東北來的梅花鹿的呢?
潘小平:我們主要采取了以下關鍵養殖措施:(1)養殖場選址在靠山的位置,坐北朝南,背風向陽。這樣不但冬暖夏涼,還便于梅花鹿呼吸山上的清新空氣。(2)養殖圈舍地面采用紅磚或者青磚鋪設,不采用泥土地面或者水泥地面。因為泥土地面不衛生,梅花鹿如果吃了粘有泥土的飼草,就容易生病;水泥地面則一是炎熱季節吸熱比較多,下午之后散熱較多;二是水泥地面容易使梅花鹿的腳掌受傷。(3)調節好圈舍的小環境,特別是調控好溫度。梅花鹿喜歡棲息于安靜且隱蔽的場所,我們這里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優質的水源,這為養殖梅花鹿提供了一定的條件。但北鹿南養,氣候不同,風險也非常大。梅花鹿不怕冷,但很怕熱。我們南方夏秋季節天氣炎熱,我就在鹿舍頂棚上安裝了一套自動控溫的噴淋裝置,當氣溫超一定的溫度(一般是32℃)時,噴淋系統就自動抽取清涼的山泉水給鹿舍降溫。(4)我自主設計,在每個圈舍內制作了多個寬90厘米的防打斗木柵欄。到了梅花鹿的發情季節,當公鹿為爭交配權發生打斗時,打不過的公鹿就可以躲進去,可防止公鹿因打斗受傷致死。(5)保證梅花鹿食料的安全。我們鹿場采用有機生產方式,一年四季喂給梅花鹿吃的都是新鮮的草料和用新鮮的玉米、大豆等磨成的粉料,不喂商品飼料。其中的草料主要是我們自己種植的玉米草、皇竹草、黑麥草,還有一部分是從山里割的新鮮野草。我們種植的飼草不施化肥、不噴農藥,并且在飼草品種選擇和種植時間安排上很有講究。我們種植的玉米草4—9月可以割取,皇竹草4—11月可以割取,黑麥草則是11月至翌年4月可以割取,這樣就保證了梅花鹿一年四季都有新鮮的飼草吃。(6)嚴防腸毒血癥。腸毒血癥是梅花鹿的主要致命性疾病,在高溫季節,特別是溫度超過40℃時易發。這種疾病很難治療,主要靠預防。我們在進行適當的藥物預防的同時,還通過嚴把梅花鹿飼料的衛生關來預防該疾病。(7)通過控制梅花鹿飼料的蛋白質含量,來控制母鹿的胖瘦程度,使母鹿每年都能正常發情。(8)合理安排公鹿放進母鹿圈舍的時間。梅花鹿一般是9—11月發情,我們9月將公鹿放進母鹿圈舍,12月再分離出來,以使小鹿在每年的5月之后出生。這樣不但小鹿出生時的氣候比較暖和,小鹿斷奶的時候(8—9月)還有足夠的新鮮飼草吃。因此小鹿的成活率也就比較高。(9)科學循環種養。我們將鹿糞清掃收集,進行充分發酵后用來種植飼草,不但降低了成本,而且大大減輕了養殖環保壓力。
記者:梅花鹿養殖可以說是一個高投入、高回報、高風險的養殖項目。請問養殖梅花鹿的前景如何?請您做下梅花鹿養殖的經濟效益分析,好嗎?
潘小平:養殖梅花鹿的前景我還是比較看好。建議養殖戶前期最好小規模發展,待成功之后再采用“公司+農戶”等模式擴大養殖規模。在做好綠色生態養殖的同時,還要做好相關深加工產品的開發,不然利潤空間很有限。
按養殖30頭梅花鹿(公、母比例為4∶1)計算。種鹿每頭1.2萬~2.0萬元,每頭梅花鹿配備圈舍15平方米,每平方米圈舍建設成本約400元,圈舍建設費約需18萬元,購買相關設備需5萬元,以上費用共需70萬~80萬元。1頭梅花鹿還需配0.3畝飼料種植基地,土地租金一般為100~200元/畝。
1頭公鹿1年養殖成本2000~3000元,每年可產鹿茸2公斤,鹿茸市場價格6000~7000元/公斤,養殖年經濟效益在8000元以上;1頭母鹿1年養殖成本1000多元,一般年產仔1頭,收入5000~7000元,養殖年經濟效益4000~6000元。如果將鹿茸等產品進行深加工,經濟效益會更高。
記者:您在做好梅花鹿養殖的同時,是如何開發梅花鹿相關產品的?又是如何打開梅花鹿相關產品銷路的呢?
潘小平:我們對梅花鹿相關副產品進行深加工,開發出了鹿茸酒、鹿茸血酒、鹿胎膏等多個大受市場歡迎的產品,大大提高了我們的經濟效益。其中最受消費者喜愛的是鹿茸酒,飲用后保健效果顯著,具有提高人體免疫力、改善睡眠和食欲、抗疲勞、輔助治療頸椎腰椎病等作用。
對梅花鹿相關產品,我們一是采用口碑直銷,通過消費者的口口相傳,來推廣我們的優質產品;二是進駐相關農特產超市進行銷售;三是我們在撫州市專門開了家“福祿軒”特色酒店,作為我們養殖場產品對外銷售的窗口,讓我們的產品可以直接從養殖場走上餐桌,提供產、供、銷一條龍服務,大大提升了我們產品的附加值。
記者:您目前除了養殖梅花鹿外,還在綠化苗木、藥材種植方面有一定的投資。您能介紹下這些方面投資的情況嗎?
潘小平:我們在江西省撫州市崇仁縣有個100多畝的綠化苗木基地,主要是培育速生樹種泡桐苗木,還有一個幾百畝的中藥材種植基地,主要種植的是粉防己和金櫻子,目前發展情況和經濟效益都還不錯。我們的目的是通過梅花鹿養殖、綠化苗木種植、藥材種植三輪驅動發展,來規避市場風險,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
記者:今天很美好,明天將更加燦爛!展望未來,您有哪些美好規劃?
潘小平:下一步,我們將借鑒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將小公司做成大公司,將大公司做成大家的公司”的經營理念,一是計劃到2021年,將梅花鹿養殖規模擴大到200頭;二是計劃租下鹿場旁邊的500畝山地,用來放養優良特色豬品種——花香豬,待養殖成功后,再向周邊村民免費提供花香豬仔豬,并收購他們養大的花香豬,帶領大家共同致富;三是藥材基地將根據市場需求,增加品種,擴大面積,最終達到種養綜合發展的目的。
目前我們這種小規模養殖梅花鹿,已經帶動了多戶貧困戶脫貧。等以后擴大了養殖規模,將可安排更多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預計可給每個在我們養殖場務工的人員增加4萬~5萬元的年收入。